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臂间隔区综合征与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1989年至1994年间收治的38例前臂间隔区综合征及缺血性肌挛缩的治疗体会,从治疗观点将其分成3期:(1)减压期,即间隔区综合征期(48小时内);(2)缺血性肌挛缩期(48小时至1年以内);(3)功能重建期(1年以上)。本组13例间隔区综合征,及时行切开减压后,无1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而25例在48小时内未及时有效治疗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肌挛缩,经神经肌肉松解后,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故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各类四肢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需行石膏固定的病人468例,其中并发筋膜间隔综合征23例占骨折病人总数的4.9%,经即时解除外固定、牵引、放置支架、手术切开筋膜、静点20%甘露醇等综合治疗,无一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临床资料并发筋膜间隔综合征的23例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58岁。从石膏外固定到确诊早期并发筋膜间隔综合征,时间最长26小时,最短8小时。23例骨折分别为前臂双骨折,胫腓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孟氏骨折,其中相关原因:骨折移位未完全矫…  相似文献   

3.
总结1989年至1994年间收治的38例前臂间隔区综合征及缺血性肌孪缩的治疗体会。从治疗观点将其分成3期:(1)减压期,即间隔区综合征期(48小时内);(2)缺血性肌挛缩期(48小时至1年以内);(3)功能重建期(1年以上)。本组13例间隔区综合征,及时行切开减压后,无1例发生缺血性肌孪缩。而25例在48小时内末及时有效治疗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肌孪缩,经神经肌肉松解后,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故松解术越早越好。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治疗效果不佳者,主要是合并神经裂伤。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76年起用皮肤小切口,潜行充分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急性小腿间隔区综合征13例,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全麻或腰麻后,在小腿间隔区相应部位的皮肤,作数条2~3cm的纵行切口,用剪刀潜行分离皮下后剪开筋膜,直至间隔室的筋膜完全剪开。如同时合并外室和后浅室间隔高  相似文献   

5.
小儿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刘兴炎,葛宝丰,文益民,甄平,石骥自1980年以来,我们收治了32例小儿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现就本组病例发病原因、某些处理方法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例中,男性25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10.5岁。...  相似文献   

6.
手部筋膜间隔综合征三例张国庆,郑国华,孙福洪筋膜间隔综合征大多因创伤引起,静脉输液引起者罕见。我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例1女,24岁。因急性阑尾炎经右手背静脉输液。当输入10%葡萄糖400ml时(内加庆大霉素24万单位),手部疼痛剧烈,手背肿胀。立即...  相似文献   

7.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致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下腰痛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且未合并其他腰部疾病的患者30例,分别行腰腹肌肌力测定,竖脊肌内压测定,血常规,血沉,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M),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LDH,)测定,采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切取竖脊肌标本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各项酶学检验无异常;组织学光镜下观察到竖脊肌纤维部分溶解变性,肌纤维肥大,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到肌纤维灶状溶解,核周线粒体聚集,胞内脂滴、溶酶体增多,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结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内在压力增加,筋膜间隔内组织代谢障碍,骨骼肌慢性受损,炎症因子释放,最终影响脊神经后支导致的下腰痛。  相似文献   

8.
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经验教训计汉华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肢体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力增加,引起血流灌注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改变。若不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带来严重后果。现将我院收治3例的经验教训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27岁。因左髋关节骨关节炎,于1976...  相似文献   

9.
前臂掌侧筋膜间隔综合征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医院(014040)姚传傅,李跃蒙,郭培刚,胡建军我院自1984年至1994年7月,共收治前臂掌侧筋膜间隔综合征9例,其中7例痊愈,2例发生程度不等的屈腕、屈指畸形。现报告如下。解剖"前臂掌侧筋膜间隔"位于前臂掌...  相似文献   

10.
非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症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457003)陈秀民,丁敬沛,张作峰1990年以来,我科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21例骨筋膜室综合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岁;左侧13例,右侧8...  相似文献   

11.
网状小切口减张在小腿闭合性骨折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实用骨科杂志》2002,8(3):221-222
小腿由双骨 ,骨间膜 ,肌间隔与筋膜组成的间隔区比较坚韧 ,无扩展余地 ,易于形成筋膜间区综合征 [1 ] (简称 OCS)。我科自 1993年至 2 0 0 0年采用网状小切口减张治疗小腿闭合性骨折所致筋膜间区高压 91例 ,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91例 ,男 72例 ,女 19例 ,年龄 2 4~5 8岁 ,平均年龄 3 6.8岁 ,骨折部位上段 5 5例 ,中段 2 0例 ,下段 16例 ,其中粉碎型 62例 ,横断型 2 0例 ,多节段型 9例。单侧 80例 ,双侧 11例。二、治疗与结果(一 )治疗  1、目的 :有效的减压及保证切口 期缝合。2、方法 :用尖刀片纵向交错戳孔 ,深度为…  相似文献   

12.
骶棘肌筋膜覆盖和肌瓣转移治疗硬膜缺损林勇万年宇宋展昭宫岩虎马培瑾我院1987年~1995年对13例硬膜缺损较大者行骶棘肌筋膜覆盖、肌瓣转移,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男性;年龄42~61岁。缺损部位:胸椎5例,腰...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筋膜间室综合征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中国骨伤》1995,8(6):16-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筋膜间室综合征12例甘肃省中医院(730050)刘忠我院于1983年9月~1994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筋膜间室综合征12例,治疗效果优良,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4~50岁;交通伤4例,机械伤3例,砸伤2例...  相似文献   

14.
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铍针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铍针治疗78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枕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8例,枕小皮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肩胛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7例,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例.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4例。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19~63岁,平均39.8岁。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54例;显效16例;有效8例。结论:通过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使筋膜表面张力降低,松解粘连,消除瘢痕,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诊疗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OsteofasciaCompartmentSyndrome ,OCS) ,是创伤严重合并症之一 ,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室内的进行性病变。其主要的原因是骨筋膜间隔区容积恒定 ,当内容物体积增加时 ,压力增高 ,以致于其内的神经、血管、肌肉组织受压引起进行性缺血坏死。 1992年 5月~ 1998年 5月 ,我们共收治OCS 2 5例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2 5例 ,男 2 2例 ,女 3例 ;年龄 16~6 8岁 ,平均 38岁。发病部位 :前臂 5例 ,小腿 2 0例。计尺桡骨双骨折 3例 ,尺骨、桡骨单…  相似文献   

16.
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早期综合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1994年6月~1997年10月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早期筋膜间区综合征1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2~57岁。发生在上肢者4例,其中外伤3例,医源性损伤1例;发生在下肢者12例,均为外伤所致,其中...  相似文献   

17.
陆兵  吕朝晖 《中国骨伤》1994,7(1):19-19
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综合疗法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骨伤所(武汉430074)陆兵,吕朝晖我们采用三棱针刺加火罐负压吸引治疗4例手部骨筋膜室综合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21~47岁;均因外伤致多发性,闭合性掌骨骨折;3例行...  相似文献   

18.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急性创伤和急性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总结5例治疗经验,认为骨-筋膜室组织区测定是早期明确诊断的可靠检测指标;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本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例足部损伤患者在双侧腘窝上缘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刺激强度为20 mA,时程0.2 m s。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足部各筋膜间隔内相应的肌肉中,记录各自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各电极阻抗均<5 kΩ,滤波带通20~200 Hz,分析时程50 m s。同时采用W h iteside法测压装置监测足部各筋膜间隔内压的变化。结果21例主诉伤足无法忍受的剧痛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伤足肿胀患者,相应肌肉MEP潜伏期明显延长。当潜伏期为健侧的1.9±0.16倍时,筋膜间隔内压均>4 kPa(30 mmHg),确诊为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结论电刺激MEP作为诊断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1973年6月至1989年6月,收治创伤后急性筋膜间隔综合征(PACS)118例。骨折和软组织挤压伤是其主要原因,疼痛、间隔区肿胀和触痛及运动和感觉障碍是PACS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PACS行之有效的方法。筋膜切开减压过迟,开放伤口初期处理不当,是PACS肢体致残的主要原因。本组治愈率8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