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其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HBVDNA阳性患者共11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肝硬化(LC)患者3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34例,应用荧光PCR(探针)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112例患者中,HBV基因型B型1例(0.9%),C型95例(84.8%),非B非C型16例(14.3%),HBV基因型B型、C型的分布频率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岛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未发现HBV基因型B型、C型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复制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病人的HBV-DNA测定,了解其HBV复制状态,及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原发性肝细胞癌57例及同期住院的HBV阳性非原发性肝细胞癌57例,采用实时全自动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PCR)技术,定量检测其HBV-DNA负荷量. 结果:HBV活跃复制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是64.9%(37/57)和22.8%(13/57)(OR=6.26,P<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仍存在HBV活跃复制状态,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HBV-DNA可作为HCC发展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分布;分析感染不同基因型HBV导致CHB和HCC的临床实验室结果以及肝脏病理特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89例CHB和86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合双色荧光标记的TaqMan MGB探针来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占78.65%,可见B、C混合型,占3.37%;HCC患者以感染C基因型为主,占70.93%;本研究中未见B、C以外其他基因型。B、C基因型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感染不同基因型HBV的CHB患者间临床实验室和肝脏病理检查指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在HCC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e抗原阳性率高(P<0.05);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明显相关(P<0.05);HBV基因型和肿瘤TNM分期、转移和浸润之间均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和e抗原阳性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感染C基因型HBV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有可能降低HCC的发生率。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具有相关性,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泰兴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BV慢性感染者13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例113例,肝硬化病例25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基因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8例病例中,基因B型46例(33%),C型89例(65%),B/C混合型1例(0.7%),非B非C型2例(1.4%);CHB组中,B、C基因型在ALT、HBV DNA、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在CHB重度占77%、肝硬化中占80%,B基因型在CHB重度占20%,肝硬化中占20%,C基因型在CHB重度、肝硬化中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本地区HBV基因型中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有少量B/C混合型及其他类型,C基因型往往较B基因型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高病毒载量是影响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HCC的各种治疗均有激活HBV的可能性,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抑制病毒的再激活,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针对HCC的治疗后持续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肿瘤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最基本病因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福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部分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346份HBV DNA阳性标本,利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其基因型,同时进行HBeAg定量的检测,其中91例经肝脏穿刺确诊为肝纤维化。根据分型结果探讨基因型与肝纤维化、HBeAg阳性率以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346例HBV感染者中,检出B型193例,占55.78%;检出C型95例,占27.46%;检出B/C混合型58例,占16.76%。91例肝纤维化标本中,检出C型39例,占42.86%(39/91),显著高于C型在全部研究对象中所占的比例(27.46%,82/346);检出B型38例,占41.76%(38/91),低于B型在全部研究对象中所占的比例(55.78%,193/346)。对346例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发现C型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B型和B/C混合型;HBeAg定量检测发现C型的HBeAg阳性率(87.37%,83/95)亦显著高于B型(68.39%,132/193)和B/C混合型(41.38%,24/58),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市乙型肝炎患者中以B型HBV感染为主;肝纤维化、HBeAg阳性率及HBV DNA病毒载量与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的基因型相关;C型与肝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对HBV-DNA阳性的215例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以C型为主,共159例占74.0%,B型51例占23.7%,及B+C型5例占2.3%,未检出A、D、E、F型;同时发现HBV基因型C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型B组(P<0.05),提示HBV基因型C比基因型B的危害要大。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并且C型对肝脏损害较B型严重。  相似文献   

8.
黄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黄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黄石地区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表面抗原携带者38例、慢性肝炎42例、重型肝炎26例、肝硬化24例和原发性肝癌23例。病人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153例病人中,B基因型63例(41.2%),C基因型46例(30.1%),D基因型25例(16.3%),BC混合型8例(5.2%),BD混合型7例(4.6%),CD混合型4例(2.6%),未发现A、E和F基因型;HBV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病人的HBVDNA复制水平明显高于B型(P〈0.01);C基因型在重型肝炎和肝癌病人中的比例(分别为42.3%和43.5%)明显高于B基因型(分别为19.2%和17.4%)(P〈0.01);C基因型病人血清HBeAb阳性率(51.5%)显著高于B基因型(22.7%)(P〈0.01)。结论黄石地区存在HBV的B、C、D基因型,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基因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与HBVDNA高复制水平,以及肝脏疾病的活动性和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的不同转归类型患者血清728份,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HBV DNA阳性者276例,其中自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8%(14/243),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阳性率为42.6%(113/265),慢性肝炎患者HBV阳性率为67.7%(149/220)。慢性肝炎组HBV DNA检出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各基因型在不同组分布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基因型总检出率以C型为主,占76.8%,B型占21·7%,同时检出B型和C型为1.5%,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感染结局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hoC mRN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16例正常肝组织中RhoC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RNA表达量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RhoC mRNA在HCC、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可检测到表达,表达量分别为1.18±0.77、0.67±0.29和0.38±0.18,组间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C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C mRNA在HCC中的表达量与结节数目多,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转移相关(P〈0.05),RhoC mRNA高表达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RhoCmRNA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RhoC mRNA的过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及复发转移有关,有可能做为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在上海及周边地区HB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和HBV携带者中的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及亚型在HBV相关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多重PCR对462例肝细胞癌患者(HCC组)、2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110例HBV病毒携带者(ASC组)进行HBV基因型及亚型的鉴定.结果:与CHB组相比,HCC组C型比例增高(P=0.009),B型比例下降(P=0.045),可见少量A、D型;基因型B均为B2亚型;基因型C以C2亚型为主(98.5%),可见少量C1亚型(1.5%).B2和C2型患者中,HCC组比CHB组HBeAg阳性率低(P=0.005,P=0.008),而抗HBe阳性率高(P=0.003,P=0.001).HCC组内混合型HBeAg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B2型(P=0.016).在40~60岁的HCC患者中,HBV DNA载量B2型<C2型<混合型(B2型vs C2型,P=0.029;B2型vs混合型,P=0.021;C2型vs混合型,P=0.041).结论:上海及周边地区HBV基因亚型以C2型为主,B2型次之,HCC、CHB及ASC人群中的基因型构成不同;混合型感染比单一基因型引起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高,更容易导致HCC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安徽地区肝癌组织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安徽地区肝癌组织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应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对96份肝细胞癌组织和90份HBV携带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结果在65份分型的肝癌组织标本中,B基因型23份(35.4%),C基因型28份(43.1%),B+C混合基因型8例(12.3%),B+D混合基因型6例(9.2%)。在90份HBV携带者血清中,B基因型39份(43.3%),C基因型35份(38.9%),B+C混合基因型12例(13.3%),B+D混合基因型4例(4.4%)。C基因型在肝癌组织中占优势,而HBV携带者血清以B基因型为主。结论中国安徽地区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基因型B、C及混合基因型B+C与B+D,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5年在广东地区4所医院收集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29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3例,肝硬化53例,慢性肝炎91例,无症状HBV携带者81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以及克隆测序方法检测各组病例HBV的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血清纤维素指标: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的关系.结果 广东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患者血清AFP、前胶原三肽、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水平较高(P<0.01):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无症状HBV携带者组中C基因型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 基因型C可引起较严重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4.
才袁  刘洵祺  李国军  胡曼莉  黄湘荣 《西部医学》2023,35(11):1652-165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VEGF、CD34、微血管密度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表达阴性组对比,VEGF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eAg表达、TNM分期、包膜浸润、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C基因启动子基因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6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HBV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的变异情况。结果HCC组和LC组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率均显著高于CHB组(P≤0.005),HCC组和L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细胞癌、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血清学标志物及与HBV DNA病毒复制载量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为170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乙型肝炎88例、肝硬化24例、重型肝炎18例、肝细胞癌2例和慢性无症状携带者24例。抽取其外周血,用酶免疫法(EIA法)测定其基因型,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病毒复制载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检出C基因型105例(61.76%),B基因型59例(34.71%),D基因型3例(1.76%),B+C基因型1例(0.59%)和基因型未明2例(1.18%)。B、C基因型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病人中分布存在差异(分别为22.94%、52.35%),C基因型病人的HBeAg阳性率与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基因型病人的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人的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P〈0.01).结论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毒复制活跃,C基因型与较重的肝脏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组织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研究屡有报导。大多数作者认为乙型肝炎在肝硬化、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则认为在某些地区,肝炎不是肝癌的病因。我省是肝癌高发区之一,关于这方面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应用免疫酶法标记定位观察肝硬化、肝癌病人肝组织中HBsAg,以探讨本地区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标志物 (HBV M)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 :对 12 0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分析 ,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 ,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变化。结论 :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 ,抗 HBe、抗HBc阳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 ,只是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