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就是使病人有基本正常的代谢水平,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与糖尿病患者的4个杀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粘做斗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并发症者相当普遍,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病变者均占1/3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它是致残、致死的直接凶手。如今,真正影响糖友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的是慢性并发症。八成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并发症,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以及以糖尿病眼病、肾病和糖尿病足为代表的微血管病变。有数据显示,约80%的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死于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死于冠心病,25%死于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病。  相似文献   

4.
《长寿》2011,(11):42
天津市读者徐淼来信问:有人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专家: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成为患病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如  相似文献   

5.
冯烈 《家庭医生》2010,(9):15-15
糖尿病,与并发症过招 糖尿病可怕吗? 糖尿病可怕。每10秒,世界上就有1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而死亡。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高,会导致全身血管的病变。全身上下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心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失明……糖尿病的诸多慢性并发症,成为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痛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宋立萍  董爱云 《工企医刊》2002,15(5):102-10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但是,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良好的控制血糖,就能延缓或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如何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多可怕?据WTO统计,糖尿病并发症是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杀手!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依然发生了慢性并发症.面对如此可怕的情况是不是让你有些灰心丧气?先别急着放弃,这些慢性并发症到底能不能预防?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才能减少或延缓它们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控制高血糖能有效降低并发症 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均已证实,控制高血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会随着血糖的良好控制.得以避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单纯高血糖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及早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这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大有裨益。下面,就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各种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0.
陶海 《家庭医学》2007,(6):17-17
糖尿病不可怕,但是有太多的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血糖监测而延误了病情。由此引起并发症和最终导致死亡,这才是最可怕的。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致残或致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慢性并发症分为慢性并发症组52例和无慢性并发症组40例,另选7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三组对象进行HbA1c、空腹血糖(FBG)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有密切关系,HbA1c的控制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控制情况及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与6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HbAlc有关,HbAlc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将  赵根明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1004-1005
糖尿病并发症是指在糖尿病和糖尿病状态下发生的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和体征 ,以慢性为主 ,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以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范围很广 ,几乎可以累及全部器官和组织 ,其基础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1 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可依照糖尿病的类型 (Ⅰ型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Ⅱ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来分 ,可依照累及的脏器来分 ,可依照大血管和小血管并发症来分 ,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大血管病…  相似文献   

14.
杨玲 《药物与人》2003,(11):43-43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什么?并发症。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让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体力及精神,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是治疗糖尿病最重要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与糖尿病的四大杀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粘做有力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它几乎影响到人体的各个脏器,因而糖尿病被称为“百病之源”。糖尿病并发症是决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控制不佳,可使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发生的可能性增加3倍,下肢截肢的危险性增加10倍,尿毒症的机会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就是使患者有基本正常的代谢水平,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让他们有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以及正常的生长、生活和工作。糖尿病认识误区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的原因,很多都是饮食误区造成的。误区一:我很瘦,不会得糖尿病。糖尿病常见的起因都是肥胖,但体重没有过重、饮食不均衡的人,也可能罹患糖尿病。例如,常吃高油脂食物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黄浦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黄浦区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统中收集病例516例,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采集患者的慢性并发症资料。结果糖尿病患者中有慢性并发症者401人,总患病率为77.71%,其中心血管疾病、感觉神经病变、眼科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64.92%、29.26%、28.10%和20.15%。女性心血管疾病、感觉神经病变和眼睛疾病患病率高于男性。2型糖尿病各并发症患病率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年龄段和病程中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加大社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力度,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个因为“甜蜜”而众所周知的疾病,但要警惕,它可能正在偷走你的光明。高血糖如何损害视网膜糖尿病本身并不很可怕,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是可怕的,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众多的糖尿病并发症中,有一部分发生在眼部,如糖尿病所致白内障、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等,都可以损害我们的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而这些病变,通过常规的眼科查体,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病情稳定并延缓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药物与人》2007,20(4):28-29
糖尿病的严重危害人所共知。而在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急性血糖升高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慢性高血糖则可导致心脑卒中、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正因如此,血糖能否尽快地降下来,无疑是糖尿病患者最最关心的问题,许多病友甚至到了血糖一天不降,终日寝食难安的地步。不可否认,严格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对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是否血糖降得越快越好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疗方法与措施,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具体的诊疗措施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评价。结果:大部分患者并发症情况控制满意,致残率为4.8%,死亡率为4.0%。结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早期、科学、合理地综合防治是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