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块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钛网修复狗下颌骨4~5cm长的节段性缺损(6例),并与单纯用块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移植修复(6例)相比较。分别在术后1、3、6月对材料与骨的结合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X线能谱分析、力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术后6月,玻璃陶瓷复合钛网组,界面呈完全性的骨性结合,骨组织长入玻璃陶瓷中,骨形成量较玻璃陶瓷组多。在实验观察期内,材料与骨的结合强度随值入时间延长、界面钙、磷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钛网组强度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以未涂层纯钛种植体为对照,用力学测试方法研究两种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涂层种植体植入股骨后,种植体——骨界面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两种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涂层种植体,与未涂层种植体相比,在种植早期较快与骨形成牢固的结合。其中,又以M—涂层种植体更明显,它的平均界面剪切强度,在种植后3个月是未涂层者的2至3倍。  相似文献   

3.
骨形成蛋白与生物陶瓷的复合及其骨诱导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MP是一种在临床上很有前途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材料。但是,由于(1)BMP的产量低;(2)MP植人体内后吸收较快;(3)对于较大的骨缺损不能提供支架作用。因而必须寻找一种BMP的复合材料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选用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及陶瓷他牛骨(CBB)与BMP复合,以探索一种较好的复合方法,并观察这两种复合材料的骨诱导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同期对照方法对成年家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制脱钙牙本质基质、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加脱钙牙本质基质的复合物、脱钙骨基质整复骨缺损,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用脱钙牙本质基质整复的骨缺损区在术后8周即可以达到骨愈合,髓腔再通,整复节段性骨缺损的速度和质量与脱钙骨基质相似,而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加脱钙牙本质基质复合物整复区在8周时达到骨性愈合,但髓腔未能再通。空白对照在术后8周至12周未达到骨性愈合,仅见缺损区有断续的小梁样骨形成。本实验提示脱钙牙本质基质及其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复合物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四种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几种生物陶瓷不同周期的成骨效应和材料的变化,比较其生物活性. 方法采用动物骨内植入模型,对羟磷灰石陶瓷、珊瑚羟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的成骨作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4天以上4种生物陶瓷表面均有新生骨覆盖,但180天后羟磷灰石陶瓷、珊瑚羟磷灰石材料内部有新生骨生成,后者的成骨量大于前者;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表面开始出现降解,氧化锆陶瓷表面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4种生物陶瓷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珊瑚羟磷灰石生物活性最好,而氧化锆陶瓷最差.  相似文献   

6.
将自体骨髓-骨松质(ABMC)复合于块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表面,植入12条杂种狗无骨膜的下颌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4周、12周、20周和40周处死,采用光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局部新骨生成与改建状况。发现术后4同时植入BGC上面有多量的新生骨形成,随时间的推移,此层骨组织增厚,并从不规则的骨芽向小梁骨转化,沉积在BGC表面或微孔内。而对照组始终末见骨形成。经结果表明BGC可以作为ABMC的生物载体,促进ABMC的异位成骨效应。BGC表面复合ABMC种植改善了BGC的力学强度.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骨形成蛋白(BMP)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复合材料在狗牙槽中种植后2周到6个月的组织学反应,发现BGC可作为BMP的载体,复合材料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复合物与诱导骨可形成完整的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8.
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一类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兼具极高的骨诱导及骨引导潜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门材料.但其难以实现降解与新骨形成相对平衡的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限.为了改善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性能,满足临床多变的骨缺损修复的需求,相关学者在改变材料的尺寸、制作工艺、掺加改性剂等方面对其降解性能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将它们对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支架的降解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一类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兼具极高的骨诱导及骨引导潜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门材料.但其难以实现降解与新骨形成相对平衡的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限.为了改善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性能,满足临床多变的骨缺损修复的需求,相关学者在改变材料的尺寸、制作工艺、掺加改性剂等方面对其降解性能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将它们对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支架的降解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脱钙牙本质基质在肌肉中诱导成骨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制的脱钙牙本质基质(decalcified dentin matrix,DDM)植入家兔股部肌肉陷窝内,观察DDM是否具有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用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植入和空白作为对照。结果发现,DDM植入区术后2周有骨样组织形成,3周可见骨小梁形成,4周形成板状骨。BGC植入区或空白对照区无骨形成。说明DDM具有异位诱导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1.
追踪随访了12例植入成形的微孔性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病员,时间为1至2年。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法结合常规手段,对其植入区的骨代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入区内存在着骨质代谢。当受植区骨膜完整,单纯植入 BGC,植入区内的骨代谢在术后3月即可达到高峰。当受植区骨膜不完整、自体松质骨及 BGC 联合植入,植入区内的骨代谢在术后1年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Bioactive glass,BG)因有出色的骨结合能力、骨诱导能力、骨传导特性,且生物相容性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结缔组织结合,是拥有很大潜力的骨修复材料.但当前生物活性玻璃产品的性能尚不能达到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所要求的标准.为使其能更好的治疗骨组织缺损,学者们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改变成分、制备复合支架的方法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矿化性能.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生物活性玻璃矿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Bioactive glass,BG)因有出色的骨结合能力、骨诱导能力、骨传导特性,且生物相容性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结缔组织结合,是拥有很大潜力的骨修复材料.但当前生物活性玻璃产品的性能尚不能达到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所要求的标准.为使其能更好的治疗骨组织缺损,学者们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改变成分、制备复合支架的方法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矿化性能.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生物活性玻璃矿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Bioactive glass,BG)因有出色的骨结合能力、骨诱导能力、骨传导特性,且生物相容性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结缔组织结合,是拥有很大潜力的骨修复材料.但当前生物活性玻璃产品的性能尚不能达到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所要求的标准.为使其能更好的治疗骨组织缺损,学者们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改变成分、制备复合支架的方法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矿化性能.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生物活性玻璃矿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各种原因所致的牙槽嵴骨量不足是口腔种植临床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与自体骨相比,块状异质植骨材料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目前已经应用或有望应用于牙槽嵴骨增量领域的块状异质植骨材料的性能特点,分类讨论了无机陶瓷类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及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块状异质植骨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纯钛作对照,将两种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MBGC)植入狗股骨内,采用X线摄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种植体与骨的结合情况,结果发现MBGC与骨可产生化学性结合,但界面反应带中有部分软骨样组织,其中 CaO,P_2O_5含量高的 MBGC A_4与骨界面结合较早,钛 Ta_2与骨有直接连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人工骨植入下颌缺损远期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对2列因肿瘤行部分下骨切除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植入术后8-10年的BGC标本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部分样本脱钙后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与植入前的BGC作对照。结果:材料与其外侧的板状骨结合紧密,多数板状骨以钉突形式长入材料中,晶体孔隙间充满了骨样组织,脱钙后组织观察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材料中,材料中心亦有管状骨长入,结论:BGC复合自体骨入有良好的骨替代效果,克服其脆性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八至十九日,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下,于成都召开了“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的研制”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科技成果联合鉴定会。来自国内及香港地区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疗部门的三十名材料学、化学、工程学、医学及口腔医学专家听取了材料研制生物学检测、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等报告,并进行了审议。专家们认为: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共同研究的两项成果,研究手段先进,基础研究深入,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生  相似文献   

19.
TM种植体的表面特征与骨整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TM种植体的阳佳表面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选用3种不同表面特征的TM种植体,建立山羊下颌骨种种植模型。通过骨一种植体硬组织切片,观察了骨一种植体界面。结果 粗化处理有利于骨整合的发生,低结晶度的生物生陶瓷涂层更有利于骨整合,且便于倒楔形间隙的骨形成。结论 TM种植体的表面最好采用低结晶度的生物活性陶瓷涂层。  相似文献   

20.
汪大林  杨连甲 《口腔医学》1992,12(3):135-137
本文报告了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的复合方法以及复合材料在狗牙槽骨内种植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复合不仅改善了BGC的操作性能,而且还改变了BGC的生物学性能,使BGC具备了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