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7)钷是重核裂变产物,作为发光涂料的激发能源取代毒性较大的镭,已应用于军事和民用仪表和钟表工业。 为了解~(147)钷在机体内的分布规律、生物学效应,并为~(147)钷的促排提供资料,而进行了本实验。研究共分三部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实验观察了~(147)钷沉积于LACA小鼠体内六个月后对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的效应。CFU-S对~(147)钷的弱β射线是很敏感的。~(147)钷引入体内后16天CFU-S即丢失13%。由于~(147)钷对造血干细胞的持续照射,使CFU-S持续下降,直到三个月CFU-S丢失77%。以后CFU-S则在修复与再损伤的过程中波动上升。本文并对内沉积~(147)钷使红骨髓受到的平均累积剂量与CFU-S的丢失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各项条件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P_(350)萃取尿钷分析法。尿样经碱性磷酸盐共沉淀,湿式消化后,用40%P_(350)溶液从硝酸—硝酸铝介质中萃取~(147)钷。最后以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制源,计数。此法的优点是:样品体积大,适于低活性样品分析;萃取剂可反复使用。缺点是专一性差,只供用于接触~(147)钷的工人和病人的内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一种快速分离和测定水中~(147)pm 的方法.采用HDEHP-KeL-F 色层柱分步淋洗,液闪萃取剂萃取,使~(147)pm 与其它放射性核素分离,然后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147)pm 的化学回收率为88.5±1.1%,对放射性Sr、Y、Cs、Ru、Zr、Nb 的净化系数DF可达10~3以上,对放射性Eu 的DF 为10~2,对放射性Ce 的DF~10,~(147)pm 的检测限为0.08Bq。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液闪-液闪法作~(65)Zn~(35)S双标记测量,以H~#作淬灭指标,可一次性给出双际记样品经过淬火校正的实际计数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度淬灭(H~#<160)、~(35)S/~(65)Zn=0.05~20范围内、~(65)Zn~(35)S校正误差基本在10%以内,这一结果基本可满足放射性测量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6.
裂片核素~(147)Pm(钷)在工业和医学方面的应用,有可能使操作人员受到~(147)pm内污染,引起辐射损伤。通过放射自显影及液体闪烁研究的结果表明,~(147)pm进入血流后,转移沉积在肝脏和骨骼中的量最多,持续地造成这些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但是对~(147)Pm内照射的细胞学效应,除本室观察到~(147)Pm可诱发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外,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本文从细胞学角度,探讨Pm内污染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SCE的变化,研究它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互隔交链孢霉261株提取物261—B_2—3诱发人羊膜FL细胞UDS,以研究其致突变性。按余应年等的方法,在~(14)C—TdR预标记的FL细胞中由提取物引起酸不溶性组分的HU抗性非程序性~3H—TdR掺入。用液闪计数器测量。以放射比~3H/~(14)C为UDS水平的反  相似文献   

8.
我所于1979年12月~1981年4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示踪技术,研究了~(14)C 标记氯乙烯(简称~(14)C—VC)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代谢规律,并阐明了它们的特点和意义。以一定浓度的~(14)C-VC花生油溶液给小鼠经口灌胃后,在不同时相取尾全血,经消化处理,应用药理动力学方法和液闪测量技术,对其吸收和排除进行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H~#为淬灭指标,用液闪—#型两种探测仪器一次完成对~3H、~(14)C、~(125)I的三标记测量及淬灭校正。并观察了不同程度淬灭不同的核素活度比值和活度对校正极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淬灭条件下(H~#<227),低活度范围内,校正极差均控制在10%以内,基本上可以满足实际测量的要求,且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结果准确。可在同一份样本中同时观察分别由~3H、~(14)H、~(125)I标记的三种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缺口翻译技术,液闪计数法测定,观察了大蒜素拮抗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对人外周血细胞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抗突变作用,同时提示此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定量检测DNA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经口和吸入染毒~(14)C标记一卤代甲烷(一氯甲烷、一溴甲烷及一碘甲烷)的大鼠的血红蛋白(Hb)结合及DNA结合采用液闪放射性计数法进行了测定。三种一卤代甲烷均可与Hb及DNA形成剂量相关性结合,一溴甲烷最强,一碘甲烷次之,一氯甲烷最弱。Hb结合与DNA结合之间未显示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与DNA结合能力强的一卤代甲烷,与Hb的结合能力亦强。以上结果提示Hb结合可代替DNA结合而用于这类物质的生物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应用X射线、氮芥和马法兰作DNA修复的诱导剂,通过液闪法和放射自显影测定,对2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了DNA修复观察。结果表明:在剂量X线为700拉得、氮芥为5×10~(-5)M、马法兰为10(-3)M时,液闪CPM值较高(DNA修复率较高),4例放射自显影法测定结果相似,说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DNA修复活性与使用诱导剂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aH-TdR掺入法反映淋巴细胞受PHA刺激后的DNA合成和代谢,掺入~3H-TdR在细胞内的量,客观反映了淋巴细胞的转化程度。测量~3H的低能β射线需要液闪,液态闪烁体LSPBⅡ就是本工作研制应用的新型号闪烁液,初用它作为~3H-TdR掺入淋转的闪烁测定剂,在实验中交叉设计,与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闪烁液相比较,对仪器工作条件作适应调整后,LSPBⅡ可以代替LS二甲苯。两种闪烁液能相关地测试临床标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机体摄入不同量的~(147)Pm 时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和微核粒的变化过程。发现~(147)Pm 诱发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且随着~(147)Pm 摄入量的增加,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关节液中可溶性CD147(sCD147)的表达水平,探讨在RA致病中的作用,并以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作为病情活动指标,观察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47(sCD147)表达水平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37例RA患者外周血、12例RA患者关节液及16例健康人外周血、18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患者外周血、8例SpA患者关节液中sCD147的表达水平;全自动乳胶免疫分析系统(日本三菱公司)检测患者的CRP;全自动血沉分析仪(DRAGONMED公司)测患者ESR。结果:RA患者血清中sCD147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pA组;RA患者关节液中sCD147的含量明显高于SpA组。RA患者关节液中sCD147的含量明显高于其血清中的含量。RA患者血清中sCD147与CRP、ESR正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关节液中sCD147均可检出,且明显高于对照;RA患者关节液中sCD147明显高于其血清水平,提示sCD147可能参与RA关节损伤与发病。RA患者血清中sCD147表达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固相液闪法,分别测定了10~(-6)M醋酸棉酚、孕酮、丹那唑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与离体人子宫内膜细胞短期培养后,~3H-TdR掺入量的变化.结果除GnRH-A外,醋酸棉酚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47)Pm 从妊娠晚期及泌乳BALB/C 小鼠向子代的转移,并比对其在母鼠体内主要沉积器官的分布。于BALB/C 雌性小鼠妊娠17天及分娩后1天,经尾静脉注射~(147)Pm 硝酸溶液。分别于注射后1、4、9、14和21天活杀,分析测量其在母鼠肝脏、右侧股骨、子宫,仔鼠、胎盘及胎膜中的含量。结果显示,妊娠和泌乳动物仔鼠中的~(147)Pm 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且泌乳动物仔鼠体内~(147)Pm 含量在注射后1天和4天分别比妊娠动物仔鼠高20多倍。妊娠晚期注射动物于1和4天,胎盘及胎膜~(147)Pm 含量均明显高于仔鼠。妊娠和泌乳组肝脏中~(147)Pm 生物半排期比对照组动物为高,骨骼中~(147)Pm 也明显高于对照动物。  相似文献   

18.
从市售新鲜酵母中分离和纯化tRNA-核苷酰转移酶。分离操作包括硫酸铵沉淀,DEAE-纤维素和CM-纤维素层析。tRNA-核苷酰转移酶不仅能认识所有tRNA分子而且对某些病毒RNA也有活性。酶活性是用液闪计数器测定并入RNA的(~3H)-AMP的放射性数量。某些病毒RNA能在tRNA-核苷酰转移酶的催化下直接用(α—~(32)P)-ATP标记它的3末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当机体摄入不同放射性活度的裂变产物~(147)Pm 时,~(147)Pm 在体内的选择性滞留特性和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损伤效应。实验发现在受不同放射性活度的~(147)Pm 内污染时,~(147)Pm 在体内的蓄积特性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 HBV—DNA PCR—ELISA 定量方法测量精密度的相关因素,以便优化各因素,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密度。方法通过优化操作的时间、温度、特别是保证加液后的混匀、确保酶联后酶柱高度的精确、一致,以提高测量精密度。结果用优化操作方案与随意操作分别对 HBV—DNA 浓度值分别是5~*10~4、5~*10~5、5~*10~6标样各测30次,得精密度(CV)分别是27.5%、21.6%、33.8%与78.5%、81.2%、116.7%。对30次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t 检验,P<0.01则优化操作的测量精密度显著高于随意操作法。结论对于 HBV—DNA 的 PCR—EISIA 定量方法,规范操作非常重要,若按本文建立的优化方案操作,可将方法测量 CV 值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