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总结经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3例患者在停止用药及更换药物后,不良反应的症状得到了改善。2例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及时的抢救,患者生命得以挽回。1例老年患者,因症状较重并伴发急性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临床不合理用药相关,所以加强药品使用管理,提高医院对临床上使用药物时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认识,可为合理用药做到保证。临床上如果医师可以做到用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可明显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本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本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06 ~2012-06收集到的13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情况、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的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63例,女性75例,女性多于男性;0 ~ 14 a儿童构成比最高,占32.61%;静脉滴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09%;涉及抗感染药物10类37个品种,头孢菌素类86例居首位,占62.32%,其次为喹诺酮类14例,占10.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62例占44.93%.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513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范围较广,且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居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结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6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以皮肤黏膜症状多见,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结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老年人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小儿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行诫临床医生、妇幼保健与药学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小儿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图书室药学及医学杂志报道的200多篇小儿药物不良反应随机筛选,最后选定29篇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物23个品种,其中过敏性休克3例,过敏性药疹,过敏性紫癜等34例,呼吸系统不良反应19全 尿系统不良反应5例物不良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6例,其它不良反应4例。结论:医院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18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冯玉珍  陆洁 《医药导报》2006,25(7):715-716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生物制品、氨基酸注射液等30种药品。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162例(86.6%),口服给药18例(9.6%),肌内注射7例(3.7%)。反应症状多为输液样反应,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疹。结论 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结核病人5种常用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172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小良反应涉及神经、消化、泌尿、皮肤等多个系统,主要与过敏反应和药物自身的毒性有关。结论临床应充分了解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我院上报的327例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品种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表现、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前10种药物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327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158例,女性169例,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19~40岁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168例(51.38%);主要涉及的精神科药物是抗精神病药(69.97%),其次为抗抑郁药(13.70%);口服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常见,以消化系统最常见(31.40%),其次是神经系统(14.25%),涉及最少的是呼吸系统(0.79%)。一般的药物不良反应占多数,奥氮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98%)。结论精神科药物品种多,用药情况复杂,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和监测,合理使用精神科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心脑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对策。方法 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别、不良反应常见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心脑血管药物合理应用对策。结果 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肝功能异常,占比为23.33%(105/450);其次为肾功能异常,占比为19.56%(88/450);呼吸困难占比为16.67%(75/450)。不良反应药品支持度分析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尼莫地平、辛伐他汀是三大最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药物,药品支持度分别为13.7%、11.4%、10.5%。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用药种类分析显示, 1种、2种、3种、4种、>4种用药的患者分别为18例(4.00%)、21例(4.67%)、36例(8.00%)、85例(18.89%)、290例(64.44%),分析发现多药联合应用更易引发不良反应,且联合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 心脑血管药物易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及呼吸困难,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增强药物治疗靶向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2012年度我院10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点评其中因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药物不良反报表103例,按照患者年龄、用药时间、用药途径及药品类型等进行分析,并点评其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菌药物最多,占总数的42.72%,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68.93%。结论用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是医、护、药共同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天银 《首都医药》2008,15(8):40-4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6年收集到的2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的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5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涉及3类,12个品种药品,其中抗生素所占比例较大.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主要是皮疹.结论 医院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场所,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儿科接收接受药物治疗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探讨儿科常见药物合理用药措施。结果所有患儿中共13例患儿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1例,肝功能损害3例,皮疹6例,肾脏损伤患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其中造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因素与患儿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具有较大联系。结论临床儿科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有关,针对性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4种药学类期刊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文兵 《医药导报》2006,25(2):170-17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3年国内4种药学类期刊报道的371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34.77%,中药致不良反应占17.00%、神经系统用药占8.36%、心血管系统用药占7.01%、消化系统用药占5.93%。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213例(占57.41%)。结论审慎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院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提供的资料并随访。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患儿共18例,现根据其临床表现与涉及器官、出现时间进行分析不良反应患儿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患儿原发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18例患儿1例有药物过敏史,2例有家族过敏史,其余15例均无过敏史;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过敏反应与过敏性休克,可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多出现于用药20~30 min内,其次为用药10 min内;患儿热毒宁使用情况基本符合热毒宁注射液用药规范,18例患儿使用热毒宁同时联合应用药物为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及头孢噻肟等。结论为避免热毒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掌握患者过敏史与该注射液的适用证与禁忌证,并加强用药监控以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66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李浩  陈渝军  林晶 《医药导报》2007,26(11):1386-1387
目的 了解儿童用药情况及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收集到的66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咨询分别从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主要与抗菌药物、中成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使用有关,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根据儿童用药特点合理使用药物,认识教育患者的重要性,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菊 《北方药学》2020,(3):179-181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6~2007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2007年收集的624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范围较广,居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结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90-92
目的对我院146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14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报告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药物种类、累及器官、给药途径以及患者自身的情况等。结果不良反应药物种类主要为抗生素类、循环系统类等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患者的器官包括皮肤部位、消化系统器官等。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等;69.86%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10岁以下的儿童与50岁以上的老人。结论临床药物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并加强药物使用的监督,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1):93-95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在儿科患者中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儿科静脉用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100例,分析所用药品的种类、使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具体的临床表现等,以及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100例患儿治疗用抗感染药物涉及10多种,主要为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主要在服药过程中,用药后6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64例,所致不良反应的症状有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呼吸道损伤等。结论:静脉用抗菌药物在儿科患者中使用时要密切关注患儿在用药过程中的体态变化,随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并及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30例西咪替丁不良反应的个案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西咪替丁在应用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口服及静脉应用西咪替丁出现不良反应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西咪替丁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表现为消化、神经、内分泌、造血系统等不同形式。结论西咪替丁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且与服药者自身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用药剂量及时间及与何种药物同时应用等有关。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药时间,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