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3,3(5):656-656,654
目的:探讨肝经循行部位治肝胆实火,下焦湿热不同疾病的疗法。方法:3例不同疾病的患者均服龙胆泻肝汤中药。结果:均痊愈。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经所过之处属肝胆实火,下焦湿热的疾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规律探讨张年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100027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应用规律文献检索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89.5龙胆泻肝汤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清热泻火剂之一,原为肝胆湿热而设,但目前使用范围越来越宽。为了更好地掌握龙胆泻肝汤...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是治疗肝胆湿热的首选方剂之一。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龙胆泻肝汤对以肝经湿热与肝胆实火为主要病机的多种妇科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主治肝胆实火上炎的常用方剂。笔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痤疮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源于《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肝胆湿热为主要病因的阳痿,郁证,眩晕,疗效确切,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症具有满意的疗效。导师吴秋玲教授临床根据"异病同治"原则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筋瘤、斑秃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提示临床应重视病机,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重视类方主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为临床常用的著名有效方剂。近年来,笔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某些湿热型皮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就本方剂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类方用药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龙胆泻肝汤类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查找《简明方剂辞典》,共得龙胆泻肝汤类方方剂40首,共用中药51味。对这51味中药的核心系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从而对龙胆泻肝汤类方的用药规律作出初步分析。结果:51种中药根据其核心系数分为4组,大多数中药为味苦、性寒凉,入肝经。结论:龙胆泻肝汤类方用药以苦寒入肝经为主,明确了该类方基本特征;用药涉及面极广,则反映类方证群涉及证候广,也反映了制方人配伍技巧。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龙胆泻肝汤来源于元代李呆的《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木通、当归共7味药组成。临床上凡属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可用本方加减应用。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本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下60例长治市城区妇幼保健所(046000)马俊长治市中医院宋庆荣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车前子组成。功能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该方应用较为广泛,在妇科可用于湿热带...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颗粒剂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胆泻肝颗粒剂为传统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改进的新型制剂 ,其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 (炒 )、泽泻、关木通、车前子 (盐炒 )、当归 (酒炒 )、地黄、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 ,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等症 [1]。现行中国药典中无该品含量测定项目[1] 。为了控制其质量本文对其主药龙胆中的有效成分龙胆苦苷进行含量测定 ,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剂  仪器 :日本岛津 LC- 6A高效液相色谱仪 ,C-R3 A记录仪 ,SPD- 6AV紫外检测器。  试剂 :甲醇为色谱纯 ;其余试剂…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作用。陈民藩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肛肠科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陈民藩主任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肛肠疾病,现...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胶囊治疗耳疖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剂型改革,将龙胆泻肝汤改型而成胶囊,用来治疗肝胆湿热型耳疖,并与龙胆泻肝丸作对照,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86.7%、80.00%。经Ridit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龙胆泻肝胶囊能保持治疗耳疖的临床疗效,同时减少了不良的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中药行气泻肺法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例,疗效满意,现举1例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李晶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41-941,946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4例125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并设90例102耳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提高,疗程缩短。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提高治愈率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临床上急、慢性肝炎之胁痛、黄疸等由肝火或肝胆湿热所致者用之,每获效验。该方立法严谨,用药全面,分析其组方原则对肝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1 泻肝清肝 不忘疏肝《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说,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本草思辨录》谓其“…  相似文献   

17.
运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龙胆泻肝汤(LT)对巨噬细胞(Mφ)内诱生性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发现LT能抑制NO的产生,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随LT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实验结果从抑制Mφ产生NO的角度部分揭示了龙胆泻肝汤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的作用实质.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功用为清肝胆实火,泻湿热,主治肝胆实火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而喉痹症状主要为咽喉疼痛,咽部红肿,辨证多为肺经有热或肺胃热盛,亦或为风寒侵扰。两者看似无关,但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肝胆之经循喉,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胆经实火循经上炎,灼伤咽喉,阻滞脉络则咽喉红肿疼痛,同时可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且有力之肝胆实火上炎证的症状。此时治法应清泻肝胆实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王卿森 《中外医疗》2009,28(30):101-101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以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中药龙胆泻肝汤,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丸由龙胆泻肝汤进行剂型改进而来,主要由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药味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只对龙胆泻肝丸君药龙胆草的主要成分龙胆苦苷进行了定量测定,臣药黄芩、栀子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已有文献报道[1~4]。复方中药多指标的同时测定不但可以节约分析成本,减少分析误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直接反映药品的质量。本实验建立了RP-HPLC法同时测定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苦苷、黄芩苷、栀子苷3种指标成分,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更好地表征该丸内在质量。1仪器与试药液相色谱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