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经行头痛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经行头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口服自拟补血平肝汤(四物汤加钩藤、天麻、桑叶、菊花、蔓荆子等)配合针灸治疗经行头痛37例.结果 总有效率97.30%.结论 口服补血平肝汤配合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四天穴方”治疗经期偏头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兴芳 《天津中医药》2006,23(5):409-412
“四天穴方”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刘公望教授创立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对女性经期偏头痛亦有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0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19岁,头痛病史最长8a,最短2a。所用病例均符合中医“经行头痛”的诊断标准眼1演。2治疗方法主穴:四天穴,即天牖、天窗、天容、天鼎(双侧)。配穴:头维、率谷、列缺(患侧)。  相似文献   

3.
四物汤加味治疗室女崩漏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婚女子经水失调,经行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中医学称之为"室女崩漏".近年来,笔者以四物汤加味治疗本病1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关和四关穴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就四关和四关穴的渊源、含义进行了探讨,并对四关穴的配伍意义、针刺机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说明四关穴(合谷、太冲)对面瘫、面肌痉挛、头痛、高血压病、过敏性鼻炎、呃逆、痹证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刘金星教授治疗经行头痛的经验。方法整理导师临床医案。结果归纳经行头痛验案1则。结论经行头痛治疗当以养血活血、滋水涵木之法以平肝熄风。  相似文献   

6.
经行头痛是指每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如《张氏医通》有"每遇经行辄头痛"的记载,属于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概述了经行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对经行头痛的治法方药,包括经方、验方及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经行头痛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经行头痛属中医学"经行前后诸证"的范畴,是指每次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头痛为主要证候的病证。此病经后消失,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西医学认为此病属"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压力逐渐增大,致使经行头痛发病率明显增高。笔者(除第四作者外)跟随王健老师学习过程中运用耳垂放血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经行头痛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行头痛是指女子每于月经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经行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至今尚无统一定论。该文通过搜集、整理经行头痛病因病机的相关文献报道,发现脏腑及奇经八脉的功能失调与经行头痛的发病密切相关,故对其病因病机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行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经前期综合征,出现于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头痛为主症。情志不畅是经行头痛的重要致病因素,且因其伴随女性月经周期发作,严重者很大程度影响女性日常工作和生活,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经行头痛发病原因复杂繁多,病情顽固难愈,易反复发作,对此更应着重探究学习经行头痛的治疗方式。临床患者逢经期头痛要准确辨明其疼痛性质和伴随症状,明确疼痛部位及程度、头痛减轻或加重的诱发原因,进而分辨其虚实。虚者头痛应补其虚,清窍得养;实证头痛要泄其实,使之通则不痛。中医药对于经行头痛的治疗坚持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可口服用药同时联合多种外治方法,针对经行头痛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效果显著。除药物治疗外,因情绪因素对经行头痛影响较大,心理治疗也异常重要,医者平素应针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与教育,告知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与方式,培养自身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增强治疗信心,可大大缓解疾痛,提高生活质量。为对此类疾病做更为详细的分析和疗效观察,解决女性经期头部不适,现整理历年专家与学者的治疗经验及相关文献,浅谈其病机、中医药内外疗法。  相似文献   

10.
张瑞  孙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5):85-86+131+161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经行头痛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医药治疗经行头痛和其他疗法治疗经行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821例患者。研究分析显示,相对于其他疗法治疗,中医药治疗经行头痛,可提高治疗经行头痛的有效率(OR=5.71,95%CI[3.40,9.57],P<0.000 01)减少头痛时间(OR=0.25,95%CI[0.11,0.58],P=0.001),改善头痛程度{MD=2.14,95%CI[1.97,2.30],P<0.000 01}。结论 与其他疗法相比,中医药治疗经行头痛可以提高经行头痛有效率,减少经行头痛时间,改善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四关穴治疗头痛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德萍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47-447
四关穴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用于调和阴阳,开泻热闭,清心醒神 ,为广大针灸工作者所喜用."四关",最早是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到了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中曰:"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由头部痛觉纤维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产生而发作.中医认为本病常因外感风邪、肝阳上亢、气血虚弱或痰浊中阻所引起.本人多年来运用四关穴治疗头痛43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每遇经期或行经期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即止者,称为"经行头痛"。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经行头痛患者占女性偏头痛的65%,由于经期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现代医学对此尚无统一的、特异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往往以对症用药处理,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归纳中医学对于经行头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揭示中医药在经行头痛治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经行头痛是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其病因为肝火、血瘀和血虚.但临床上以肝郁化火居多.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羚羊钩藤汤加味治疗本病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为18 ~45岁;经前头痛20例,经行期头痛10例.  相似文献   

14.
经行头痛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早在<张氏医通>就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其头痛有规律的发生在经前、经期或经后,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经行头痛患者50例,予经前3d服用;3个月1疗程,1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00%.结论 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经行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4年来以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头痛39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91例,男107例,女284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75岁,平均为44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达21年。临床表现:阳明头痛(前头痛)93例,少阳头痛(偏头痛)113例,厥阴头痛(巅顶头痛)44例,太阳头痛(后头痛)81例,两个部位以上痛(含全头痛)60例。本组病例均经各种检查,排除脑肿瘤、癫痫、脑损伤、耳、鼻、口腔和眼科等疾患。  相似文献   

17.
月经前后诸证,泛指经行前后及经期出现如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胸胁作痛,浮肿泄泻,身痛发热等症状,一般以经前及经期较多见,在古代医籍中,根据症状不同分别称为"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发热"等。  相似文献   

18.
刘金淑 《光明中医》2007,22(4):15-16
月经前后诸症是指周期性地出现在经期或行经前后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或抑郁忧虑、心悸失眠、头痛身痛、头目眩晕、视物昏花、泄泻、头面四肢浮肿,偶见身热、口糜或皮肤红疹瘙痒等.按其不同表现诊为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等.在临床上笔者采用周期疗法辨证治疗本病2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72-475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经行头痛针灸临床的取穴、经脉选取、腧穴配伍和临床方药应用的规律。方法:通过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里搜集现代文献,选取符合关于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的文献资料,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探求选穴规律。同时选取名老中医采用中药治疗经行头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用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包括10次)的腧穴进行分析,腧穴使用频次累计最多的为足少阳胆经,其次为足厥阴肝经和经外奇穴;中药治疗经行头痛以疏肝解郁、调节气血为主。结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是治疗经行偏头痛的主要选择;依据辨证论治选用适合病人的方药是治疗经行头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经行头痛是指妇人月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关于“经行头痛”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清代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其中就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经行头痛通常发生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月经期一周内,经后较少发作,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本病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患者多于青春期出现病症,妊娠期症状改善或消失,产后常常复发,绝经后缓解,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