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2017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细菌共6573株,革兰阴性菌4701株(71.5%),革兰阳性菌1872株(28.5%)。主要来源于痰、伤口脓液、血液和尿液标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分别为20.9%和72.7%。MRSA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所有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未出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CRE分离率2.6%,较上一年度(2.4%)略有上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仍然较为严重,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7%和50.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9.7%和12.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E)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22.0%和 50.1%。结论 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仍然呈现多重耐药,近年CRE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6):596-601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2017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细菌共6573株,革兰阴性菌4701株(71.5%),革兰阳性菌1872株(28.5%)。主要来源于痰、伤口脓液、血液和尿液标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分别为20.9%和72.7%。MRSA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所有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未出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CRE分离率2.6%,较上一年度(2.4%)略有上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仍然较为严重,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7%和50.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9.7%和12.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E)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22.0%和 50.1%。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株的抗菌耐药性。方法:采用K-B法,参照2008年CLSI判定标准判断结果,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075株非重复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246株(22.9%),革兰阴性杆菌829株(77.1%)。前5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MRCNS的检出率为52.7%、79.3%。未有万古霉素不敏感菌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62.4%、28.9%,变形杆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30%,肠杆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较好。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不动杆菌属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某院临床常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大多数,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最好,临床常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2012年至2015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急诊科2012年至2015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细菌,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5标准判定药物敏感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1283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0.6%,革兰氏阴性菌占69.4%。分离最多的前5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8.4%),鲍曼不动杆菌(15.2%),金黄色葡萄球菌(13.3%),铜绿假单胞菌(12.7%)和肺炎克雷伯菌(8.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75.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检出率为83.1%,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对所测试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64.8%,克雷伯菌属细菌为4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0.1%,28.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3.5和83.0%。结论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挑战。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监测2011年度全国149家医院,血标本来源细菌药敏结果用CLSI 2011年标准判读,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共获得298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593株,占51.2%,革兰阴性菌14863株,占48.8%。最常见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及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1.3%和80.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8%和6.9%。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9%和12.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4%和10.6%。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约2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超过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本年度血培养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检出率较2010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我院2008年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药敏实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在临床分离的131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2.2%,革兰阴性菌占77.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56.8%和81.3%.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中介株或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1.1%和27.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4.8%和32.6%,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6.5%和35.6%.结论 ICU比非ICU耐药性严重,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明显上升,监测到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控制细菌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WHONET 5.4软件及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我院共分离出病原菌755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888株,占24.98%,革兰阴性菌5593株,占74.01%;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占54.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已出现少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69%和20.9%;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的耐药率分别达43.9%和77.2%。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需加强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佳  孟现民 《中国药师》2021,(1):99-104
摘要:目的:浅析我国2014~2019年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6种主要致病菌(以下简称"ESKAPE")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下载2014~2019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统计分析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ESKAPE"的检出率、占比及耐药率变化。结果:2014~2019年,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分离率变化不大,分别占约30%和70%;"ESKAPE"占比基本维持在50%左右。屎肠球菌检出率变化不大,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检出率下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耐药率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略有升高,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检出率下降,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下降。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升高,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有所下降,肠杆菌属检出率波动不大。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属耐药趋势较为相似,除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等少数药物耐药率下降外,其余大部分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内均呈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从2014年的24.3%下降至2019年的22.7%,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维持在27%左右。结论:近6年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医务工作者仍需充分重视"ESKAPE"耐药菌所致的感染及其耐药性问题,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天津市血流感染细菌耐药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4年度天津市45家医院血标本来源细菌药敏结果,用CLSI 2014年标准判读,WHONET 5.6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分离共计4 772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 038株,占42.7%,革兰阴性菌2 734株,占57.3%,葡萄球菌属1 409株,占29.5%,肠球菌属335株占7.0%,肠杆菌科细菌2 248株,占47.1%,非发酵菌438株,占9.2%,肺炎链球菌35株,占0.7%。最常见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7.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8%)、肺炎克雷伯菌(12.1%)、金黄色葡萄球菌(5.6%)、铜绿假单胞菌(4.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78.5%和25.3%。MRSA和MRCNS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8.1%,共检出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3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8.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5.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占60.1%和33.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6%和17.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9.6%和49.3%。结论:本年度所分离血培养细菌的耐药较为普遍,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我院2007年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在临床分离的100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19.9%(200株),革兰阴性菌占80.1%(805株).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35.9%和89.7%.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7.1%和83.9%,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中介株或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48.1%和31.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和35.5%,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5%和7.2%,发现1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2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 我院尚未出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菌株,但首次出现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因此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控制耐药菌在医院暴发流行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机理,给临床泌尿系感染的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所有尿培养的病原菌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尿培养标本685例,分离出病原菌148株,阳性率为21.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8株,占18.9%,居前3位的是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母鸡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118株,占79.7%,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活跃大肠埃希菌;真菌3株,占1.4%。其中,产超广谱S-内酰胺酶菌株(ESBI。)64株(大肠埃希菌54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43.2%。结论尿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最多,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株。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菌株蔓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离株及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2008 M100-S18相关标准判断。结果:共分离到16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95株,占分离菌株的57.58%;革兰阳性球菌43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21株。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度临床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用VITEK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判读标准参照当年的CLSI M100文件。结果临床分离的190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8.42%、18.16%和12.32%。分离率最高的五种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所有分离病原菌的59.26%,排前20位的病原菌则占到近90%(89.63%)。革兰阴性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平均耐药率低于3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28.9%、32.9%和11.6%、24.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阳性率分别是52.8%、37.2%和34.6%,金黄色葡萄球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各占44.0%和60.0%,未检出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1株。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接近5%。结论临床感染病原菌构成变化不大,但真菌检出率逐年升高。非发酵菌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肠杆菌科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ESBL的阳性率逐年升高。加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和监测,对病原学诊断及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具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糖肽类抗菌药的应用现状和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住院患者糖肽类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汇总。结果:4年来我院住院患者糖肽类抗菌药的DDDs持续增加。4年中分离率在前6位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β溶血链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始终保持在第1位,占所有分离菌的11.0%~14.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敏感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糖肽类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以延缓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2008年和2009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该院2008年分离病原菌5 8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420株(58.10%),列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2009年分离病原菌5 2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221株(61.49%),列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仍是对革兰阴性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常见。致病菌耐药问题严重,及时监测感染致病菌的变迁和耐药发展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天津市胸科医院主要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趋势,为制定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2009年分离菌株的种类及其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菌种所占比例:肺炎克雷伯菌18.27%,铜绿假单胞菌13.98%,金黄色葡萄球菌12.92%,鲍曼不动杆菌10.9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分别为61.9%和57.8%,溶血葡萄球菌100%为甲氧西林耐药株,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MRSE和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1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为64.6%和30%,这两种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6%和28.4%,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较敏感,对其他药物敏感率均<7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均<15%。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为敏感,但非发酵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葡萄球菌属中均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应加强对临床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及预警,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卢岩 《中国药房》2009,(29):2274-2277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抗菌药物消耗量进行统计,并对同期病原菌培养分离结果和药敏试验中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抗菌药物临床治疗对策。结果:药品用量DDDs排序为β-内酰胺类最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本院病原菌感染动态为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最高,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较高,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抗感染治疗应参照药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抗菌药物用量,防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出院病历440份,对其抗菌药物应用、病原菌培养、药敏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病例中,有225例使用抗菌药物,占51.13%,药费占住院费用65.98%,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51.16%,病原培养89例占39.55%,病原培养阳性51例占22.67%,药敏培养34例占15.11%。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用药现象的病历58份占25.78%,其中无菌感染或指征不明占不合理病例3.56%,给药方案不合理占13.33%,用药疗程不合理占3.11%,无依据调换品种占4.00%。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亦存在某些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过长,换药无依据,不按药代动力学给药,病原菌送检及药敏培养率低。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蒋虹  童辉  杨青 《中国药业》2009,18(6):26-28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02—2005年每年度一定时间段内连续收集150~200株病房内分离的不重复革兰阴性杆菌,采用E试验测定细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共收集665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菌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2株(21.35%)、大肠埃希菌134株(20.15%)、肺炎克雷伯菌128株(19.25%)、铜绿假单胞菌111株(16.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2株(6.32%)、阴沟肠杆菌41株(6.17%)。所测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均呈下降趋势,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75%),其次为阿米卡星(72%)。环丙沙星敏感率从2002年的62%下降至4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增加非常显著,从2002年的25%上升至2005年的75%,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75%~8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至2005年仍分别有58%和69%的菌株敏感,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也较高(平均为4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平均为17%,但有24%的菌株为中介。结论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对不同的菌种抗菌活性有较大差异,应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侯瑶  殷峥 《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29-32
目的:对我院诊断为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近年来儿童败血症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趋势以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思路.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败血症的1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败血症患儿年龄分布以新生儿居多,占52.8%.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占多数,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提示G+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结论:本次调查中儿童败血症以新生儿居多,以G+菌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败血症病原菌呈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