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41例学龄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儿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探讨学龄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MS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NAFLD患儿41例作为NAFLD组,同期住院的的6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体质量、身高、血压、腹围、血生化、空腹血糖及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及生化改变。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比较,除TG外NAFLD组ALT、AST、ALT/AST及TC均较对照组升高,而NAFLD组HDL-c低于对照组;NAFLD组MS发生率为41.46%,高于对照组的2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3)。结论:肥胖儿童若合并NAFLD,则其发生MS的风险明显增加。NAFLD的早期应当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调节血脂、控制血糖,使肝脏损害早期逆转,防止或减缓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NAFLD与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或高血清尿酸水平是发生在肥胖者身上常见的代谢异常。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血清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相关,而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是控制尿酸合成的关键酶。本文着重对尿酸及控制其合成的限速酶XO在NAFLD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阐述了尿酸与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 MS)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高血脂;最后介绍了XO抑制剂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凯军  梅洵 《江西医药》2009,44(6):543-54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代谢特点,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各组分的关系。方法160例T2DM患者分为2组,T2DMN组为T2DM合并NAFLD,84例;T2DM组为T2DM不伴NAFLD组,76例。通过分析2组之间病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指标,了解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符合MS及各组分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糖尿病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T2DMN组BMI、TG、ALT、UA显著高于T2DM组,HDL-C低于T2DM组,P〈0.01;2组之间符合MS的比较,T2DMN组符合MS的为61.90%,T2DM组42.10%,P〈0.01。结论T2DM合并NAFLD易伴发MS。T2DM是否伴NAFLD的识别对T2DM有否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健康体检764例在职教师的体检资料,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FLD发病率高达27.23%,NAFLD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AFLD发生率高,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密切.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洁 《重庆医药》2009,38(15):1956-195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印atitis,NASH)和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类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谱。  相似文献   

6.
周密  李焱 《药品评价》2013,(1):10-13
非酒精陛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MS)在肝脏的表现,既是MS的早期表现,也是MS的预测指标。血脂异常参与胰岛素抵抗及MS的发生及发展,促进肝脂肪变,而肝脂增加进一步启动代谢紊乱、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调脂药物能够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7.
陈芮莹  林以宁 《江西医药》2021,56(3):399-4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肝脏脂质代谢失衡导致的肝脂肪变性是NAFLD的主要特征,深刻影响NAFLD的病理过程.因此恢复肝脏脂质动态平衡是NAFLD治疗的关键,本文基于肝脏脂质代谢从脂肪酸摄取、脂肪酸从头合成、脂肪酸氧化以及脂质输出等四个方面对NAFL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和预防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芮莹  林以宁 《江西医药》2021,56(3):399-4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肝脏脂质代谢失衡导致的肝脂肪变性是NAFLD的主要特征,深刻影响NAFLD的病理过程.因此恢复肝脏脂质动态平衡是NAFLD治疗的关键,本文基于肝脏脂质代谢从脂肪酸摄取、脂肪酸从头合成、脂肪酸氧化以及脂质输出等四个方面对NAFL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和预防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达  范建高 《上海医药》2016,(19):13-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常见,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故对其发生、发展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变得十分迫切。近年来,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的“特殊器官”,它参与机体的代谢并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与NAFLD的关系亦密切,值得深入探索,以期能寻找到防治NAFLD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与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肝病。世界范围内普通人群NAFLD发病率为28.01/1000人·年~52.34/1000人·年~([1,2])。已证实NAFLD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等~([3])。研究表明,NAFLD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  相似文献   

12.
王丽萍  成志华  张学君 《河北医药》2013,(23):3634-363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则更高。在我国NAFLD患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排在第二位,约为15%。  相似文献   

13.
王丽萍  何玉然  周惠 《河北医药》2013,(24):3790-379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和NASH相关性肝硬化3种病理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已成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我们就2010—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298例NAFLD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NAFLD与血压、腰围、体重指数(BMI)、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关系,预测影响NAFLD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以减少NAFLD的患病率及延缓其发生发展,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影响健康的慢性肝病,代谢综合征(MS)常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紊乱等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力的一组疾病,同时是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两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及MS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目前研究表明NAFLD与MS关系密切,本研究对我院3079例体检人群NAFLD与MS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萍  林以宁 《药学研究》2021,40(5):316-318,3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一个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代谢、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胆汁酸是调节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的关键信号因子。两者作为肠-肝轴中的重要角色,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阐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复杂关联,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线索。故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交互作用,希望能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糖尿病引起肝损害1例,酒精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1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引起的2型糖尿病20例,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保肝等疗效显著,无死亡病例。结论肝病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影响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失代偿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黑棘皮(AN)结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肥胖儿童代谢紊乱的意义。方法:132例肥胖儿童根据AN及NAFLD的出现情况分为AN伴NAFLD(A组),AN组(B组)及NAFLD组(C组),无AN无NAFLD组(D组),比较4组间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4组间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结果:⑴A组BMI、WC、FINS、HOMA-IR高于B、C、D组,HDL低于D组,DBP 高于C、D,FPG、TG高于B、D组(P<0.05或P<0.01)⑵B组DBP高于D组,C组FPG、TG高于D组,B、C组WC、FINS、HOMA-IR高于D组(均P<0.01)⑶A、B、C、D组检出MS分别为19例(45.24﹪)、5例(16.13﹪)、5例(16.67﹪)、0例(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2.539,P<0.001)。132例肥胖儿童中AN 73例,NAFLD 72例,检出率分别为55.3﹪和54.5﹪。结论:AN合并NAFLD儿童较其他肥胖儿童代谢紊乱情况严重,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至我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00例成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为研究1组52例(单纯NAFLD)、研究2组48例(NAFLD合并MS),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40例成年民众作为对照组。结果 3组的FBG、FINS、hs-CRP、IL-6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研究2组四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研究1组(均P <0.05),研究1组四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点二列相关分析提示,NAFLD患者合并MS与FBG、FINS、hs-CRP、IL-6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5、0.295、0.321、0.287,均P <0.05);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越重(HOMA-IR越高),炎性因子(hs-CRP、IL-6)水平越高,其合并MS的风险越大。结论 NAFLD患者是否合并MS,与胰岛素抵抗程度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存在相关性,有可能通过监测上述指标以预测NAFLD患者合并MS的风险,从而及早实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方法:检测CHB并NAFLD患者及CHB患者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CHB并NAFLD患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CHB患者;而转氨酶水平及乙肝病毒载量低于CHB患者。结论:提示CHB并NAFLD患者多数肥胖、血脂升高;有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CHB并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CHB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对照组的口服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对照组的口服中药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1 5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口服中药治疗NAFLD的疗效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 CI)为1.24[1.18,1.31].结论 口服中药可用于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