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半月线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共 38例 ,经临床验证其损伤小 ,切口愈合好。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情况  38例中 ,男 2 4例 ,女 14例 ;年龄 11~ 6 4岁 ,平均 31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18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7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3例 ,阑尾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 2例 ,慢性阑尾炎 8例。1 2 手术方法 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采用半月线切口 ,即以脐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与半月线的交点为中心 ,沿半月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6~ 8cm ,然后纵向切开腹横筋膜、腹膜进腹。其余步骤同常规手术。1 3 结果  38例均甲级愈合。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膜外负压引流对预防污染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160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常规放置腹膜外负压引流装置。结果144例切口甲级愈合,16例切口感染。结论对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阑尾切除术后放置腹膜外负压引流管,对减少切口感染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会明测功术是产科常用的丰术之一,尤其是初产有手术助产指征者,须行会阴侧切术。当合并正中裂伤,在裂伤三角区形成皮瓣,使伤口不易愈合。我科目1989年开始对这类伤口改用皮内连续褥式缝合法,提高了伤口的愈合率。方法先常规缝合阴道粘膜及测切伤口,然后用0-4铬制羊肠线,l/ZCr6X14号圆针从裂口下端真皮间役裂口两侧交替缝合至移行面时,全展贯穿、打结,侧切伤口行皮肤间断缝合,也可行皮内连续褥式缝合法。结果1989年以前,采用间断缝合法32例,甲级愈合率仅为11.2?6,使用皮内连续褥式缝合法28例,甲级愈合率sg.3%,仅有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放置一次性引流管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皮下放置一次性引流管后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照组常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拆线时间和愈合率。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愈合时间、拆线时间非常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后放置一次性引流管可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了自1989年8月~1990年12月疑为急性阑尾炎的133例儿童的声象图表现。年龄2~17岁,采用高分辨实时超声,用Puylaert氏的逐次加压法,首先用3.5或5.0MHz环形探头检查全腹和盆腔,再用5.0MHz HRS线阵探头详细检查右季肋部、右下腹和耻骨弓上区。声象图表现包括:①充有液体、不能压缩的阑尾和阑尾壁的增厚。②阑尾表现正常。③粪石。④阑尾周围或局限于右腹膜反折处的积液。⑤盆腔游离液体。⑥邻近肠壁的增厚。⑦右下腹部淋巴结肿大。⑧局限性边界清楚的脓肿。133例中58例经手术探查。54例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31例为非穿孔性阑尾炎,23例为穿孔性阑尾炎。30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可见充盈液体、不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多年来一直袭用“三步修补法”(即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修补、腹壁加强)。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内环口腹膜外置术”治疗18例青少年腹股沟斜疝,近期随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方法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上1.5~2.0cm作横切口,长约2~3cm。横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横肌显露腹膜,横形切开进入腹腔,将腹膜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伴阑尾穿孔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伴阑尾穿孔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肠漏、门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伴阑尾穿孔的效果,优于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0岁。1年前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出院后即发现右下腹壁有一肿物,并逐渐增大,偶有胀痛。查体:阑尾切口下可见一约鹅蛋大小之肿物,质软,囊性感,站立时明显。手法不能完全还纳,咳嗽有冲击感。以“阑尾术后切口疝”收入并手术。术中见阑尾切口下方皮下组织内有一约4cm大小的囊性肿物,穿过腹外斜肌腱膜与肌腱,在腹膜外沿骨盆壁直达腰椎。囊腔内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及碎骨小片。术中诊断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流注至右下腹壁所致。行病灶清除术。术后Χ线片示:腰5椎体结核。病检报告:寒性囊肿。术后抗结核治疗,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评估CT对这两种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阑尾炎,根据手术结果将其分为2组:穿孔性阑尾炎组(21例)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组(11例)。分析阑尾炎的各种CT征象,并比较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之间的CT表现。 结果 蜂窝组织炎、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和阑尾周围积气是阑尾炎的直接 CT征象,对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P<0.05),穿孔性阑尾炎组的阑尾肿大较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更为明显(P<0.05)。间接CT征象中肠壁增厚、腹水、回肠壁强化、阑尾腔内积气以及积气合并阑尾附近大肠炎在穿孔性阑尾炎组中出现的频率也明显高于非穿孔性阑尾炎组(P<0.05)。 结论 直接CT征象可用于判断阑尾炎是否伴有穿孔,间接CT征象对于难以鉴别的病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梁卫  杨晓辉 《武警医学》1993,4(4):241-241
我院自1992年2月~10月共急诊阑尾手术切除100例,应用盐酸布比卡因切口预防感染,与同期用甲硝唑冲洗切口、75%酒精纱条覆盖的常规阑尾切除10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布比卡因组:急诊阑尾炎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65岁,平均32.34岁;麦氏切口,手术切除阑尾,缝合腹膜后,用0.75%盐酸布  相似文献   

11.
杨龙江 《人民军医》2002,45(12):696-697
2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1月 ,我院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 8字形同时缝合阑尾及其系膜的方法 ,成功实施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 12 0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2 0例中 ,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15~ 64岁 ,平均 38 4岁。病程 1~ 72h。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71例 ,腹痛局限于右下腹 4 9例 ,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畏寒、发热、血象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 63例 ,查体均有右下腹压痛 ,明显肌抵抗 78例 ,腹部均未触及包块。单纯性阑尾炎 62例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4 2例 ,坏疽性阑尾炎 16例 ,合并阑尾穿孔 4例。1 2 治疗方法 采…  相似文献   

12.
王占奇  丛冰 《人民军医》2002,45(1):14-15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疾病。 1992~ 2 0 0 0年 ,我们采用改进的经腹腔关闭疝囊内口修补成人腹股沟斜疝 4 0 6例 ,近期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18~ 76岁 ;病史 6个月~ 5 4年。不完全性疝 180例 ,完全性疝2 0 7例 ,阴囊疝 19例 ,复发疝 12例。1 2 手术方法  (1)麻醉选择 :硬膜外麻醉 4 7例 ,局部麻醉 35 9例。 (2 )切口选择 :于腹直肌外侧缘耻骨上相当于内环口上方 ,沿下腹皮肤皱纹作一长约3~ 5cm横切口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 ,与切口一致方向切开腹横筋膜、腹膜。(3)关闭疝…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51例,并按照手术及病理结果分为穿孔组(66例)和非穿孔组(85例),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比较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对诊断阑尾炎穿孔有很高的特异性(P<0.05),为诊断阑尾炎穿孔的特异性征象;阑尾周围炎、盆腔炎改变在穿孔组发现频率也明显高于非穿孔组(P<0.05),穿孔组阑尾直径明显大于非穿孔组(P<0.05),对诊断阑尾炎穿孔有一定价值;阑尾位置、阑尾腔内粪石、阑尾腔内气体、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是诊断穿孔性阑尾炎有效、快速的方法,其中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阑尾周围脓肿为诊断穿孔性阑尾炎较为特异的CT征象,阑尾周围炎、盆腔炎改变、阑尾直径增大对于诊断阑尾炎穿孔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铁雁  李娜  陈启国 《人民军医》2008,51(12):812-812
1990年1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形成条索状固定瓣固定乙状结肠远端治疗直肠脱垂9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22~48岁。本组病例肛外脱出物均达4 cm以上,病史2~6年。1·2方法(1)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取耻骨联合左侧上方2 cm向上行左腹直肌切口或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斜切口,长约8 cm,逐层入腹;(2)取切口内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长8~12 cm,宽约1cm,形成纵或斜形条索状固定瓣,近端为瓣膜蒂不可切断,远端切断或不切断均可;(3)将乙状结肠远端及直肠上段向上牵引拉紧,将乙状结肠远端结肠带及浆肌层与条索状固定瓣两侧缝合,使条索状固定瓣与肠管纵轴平行。2讨论直肠脱垂临床上分为Ⅰ~Ⅲ度:Ⅰ度脱垂,排粪时脱垂长度约3 cm,便后能自行回缩;Ⅱ度脱垂,排粪时直肠全层脱出,长度4~8 cm,必须用手复位;Ⅲ度脱垂,排粪时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8 cm以上,难以复位。由于造成直肠脱垂的原因较多,所以针对直肠脱垂进行的手术方法现已超过100种,但手术效果评价不一。我们采用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诊断高位急性阑尾炎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例经手术证实的高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资料。结果:20例中,5例阑尾根部位置平脐;11位于脐上;4例位于脐下,但其头部向后上走行至肝脏下方。CT表现为阑尾增粗20例,阑尾积液13例,阑尾结石12例,阑尾周围炎性渗出14例,阑尾炎性包块3例,阑尾穿孔2例,盆腹腔少量积液3例。结论:临床上对不典型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患者应考虑高位阑尾炎的可能,及早行CT检查有助于高位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以减少并发症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姚强  陈穹  汪茂文  王钢  路明  应伟峰  钱海洋  虞鲲  陈小昕   《放射学实践》2013,(11):1156-1159
目的:采用MDCT探讨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解剖学位置与周围渗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012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伴周围渗出的病例,采用MDCT对阑尾的解剖学位置进行分型,并对其炎症渗出的解剖学问隙进行分类,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56例急性阑尾炎中,按影像学分型共发现腹膜腔型阑尾炎24例,盆腔型阑尾炎20例,腹膜后型12例。腹膜腔型阑尾炎共发现肠系膜窦积液9例,结肠旁沟积液3例,盆腔积液14例,腹膜后积液1例;盆腔型阑尾炎中,20例均出现盆腔积液,2例出现右侧肠系膜窦积液,2例见腹膜后积液。腹膜后型阑尾炎中,12例均出现腹膜后积液,2例伴有盆腔积液,1例伴有右结肠旁沟积液。其中3种类型阑尾炎的右结肠旁沟积液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膜后型与盆腔型阑尾炎的右肠系膜窦积液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腔型阑尾炎与盆腔型阑尾炎的腹膜后间隙积液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右肠系膜窦、右结肠旁沟、腹膜后间隙及盆腔积液在各型阑尾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伴周围渗出根据其解剖位置有其特定的渗出范围,MDCT能对急性阑尾炎解剖学位置及周围渗出做出准确的诊断,可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和30例无任何症状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测量阑尾外径,观察阑尾位置,阑尾腔内液体密度、气体密度,阑尾周围脂肪密度改变及腹膜增厚、腹腔积液等并发表现。结果急性阑尾炎平均阑尾外径为(9.78±2.33)mm,健康成年人平均阑尾外径为(5.05±0.5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 <0.01)。阑尾周围组织脂肪密度增高、毛糙25例,占83.33%,CT 值约-40~20 HU;阑尾周围有渗出性改变伴腹膜增厚13例,占43.33%;阑尾管壁增厚、水肿29例,占96.67%;阑尾腔内高密度粪石9例,占30.00%;阑尾炎合并肠梗阻1例(占3.33%);阑尾炎患者并发有腹膜增厚,占80.00%;合并有腹腔积液,占23.33%。结论多层螺旋 CT 全腹部平扫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当阑尾外径 CT 表现为≥6 mm,阑尾腔积液、腔内粪石、周缘脂肪密度增高、腹膜增厚、腹腔积液等征象,可提示阑尾炎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采用腹壁横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60例,不缝合壁层腹膜,无外缝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壁丝线缝合按常规方法进行。1.2 手术方法及特点 (1)切口选择:于耻骨联合上2~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自左向右横行切开皮肤11~12cm,正中横行切开脂肪3cm,用手钝性分开脂肪层,暴露腹直肌前鞘,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并游离,于中线向两侧分离腹直肌,暴露腹膜;(2)打开腹膜:于膀胱顶上3~5cm处横行撕开腹膜;(3)距膀胱顶3~5cm处横行切开子…  相似文献   

19.
2012年至2015年我院共进行阑尾切除手术243例.由于手术中进行了严格消毒,预防措施得当,切口甲级愈合度达98.7%好的效果.无切口疝,切口裂开等并发症,较好地预防了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及化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243例中,男性148例,女性95例,年龄在8-81岁之间,其中:8-15岁双例,50岁以上33例,其余其他年龄段伴糖尿病5例,单纯阑尾炎132例,化脓性阑尾炎88例,风心病伴房颤2例,坏疽穿孔弥漫性腹膜炎12例,阑尾周围脓肿9例,右下腹麦氏切口195例,右脐旁经腹直肌切口48例.243例阑尾炎手术中,切口甲级愈合241例,乙级愈合2例,无丙级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时阑尾的内外径比值在诊断阑尾穿孔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121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术前的超声测量的阑尾内外径,计算其比值,将阑尾穿孔组(n=31)与未穿孔组(n=90)的超声阑尾直径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ROC曲线法确定阑尾内外径比值在诊断阑尾穿孔的截断点。结果阑尾穿孔组的阑尾内外径比值为0.46±0.10,未穿孔组的阑尾内外径比值为0.63±0.5,两组比值差异有显著意义,阑尾的内外径比值以小于0.5可诊断为有阑尾穿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6.1%。结论超声可应用超声测量的阑尾直径比来预测阑尾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