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底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底贲门癌手术入路方法较多,常见有左胸、右胸剖胸入路、胸腹联合切开入路、经腹正中切口入路等。但任何一种入路手术都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和局限性。由于近几年吻合器的广泛使用和手术技巧的提高,使单纯胃底贲门癌开胸手术入路有明显减少。现总结我院2000—06~2005-10手术切除胃底贲门癌54例经腹入路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贲门位于膈肌之食管裂孔处,贲门癌大多为腺癌,多起源于胃的腺上皮,少数为鳞癌,起源于食管的鳞状上皮。对于贲门癌的手术入路,不同医院、不同手术科室有着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切口。统计我科自1999年3月~2006年1月贲门癌手术188例,均采取经胸和经腹两种手术入路,如果经腹手术发现食管受侵超过3cm,无法保证切除范围时,改用胸腹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贲门癌不同手术入路优缺点,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贲门癌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胸手术入路180例,无死亡;经腹及胸腹联合手术入路97例,死亡1例。结论经胸手术入路,能清扫胸腔淋巴结,充分切除下段食管,优于经腹及胸腹联合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6例经腹手术的胃底贲门癌及70例经胸手术或胸腹联合手术的胃底贲门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种不同手术径路均无吻合口瘘,标本经病理证实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经腹手术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经胸或胸膜联合手术者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结论 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效果好,可避免经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有利于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创伤小,安全性大。只要适应症掌握恰当,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就能避免食管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孔杰  甘从存  邬显琨  程岭 《河北医学》2008,14(8):917-919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贲门癌经腹切口,经左胸切口,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结论: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病情允许者经腹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经腹入路手术前可切除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腹入路手术的适应证,旨在研究术前如何正确的估计经腹入路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或术中更换为胸腹联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单纯经腹入路手术未能切除的贲门癌病历。对患者临床表现、术前检查、病理检查、术中所见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于术中发现腹腔内广泛转移,术后均于1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期为3.7月;15例术中改成胸腹联合入路完成手术,术后均于3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期为6.5个月。所有患者就诊时吞咽困难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x线示贲门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中断、胃体缩小、胃底广泛增厚。胃镜病理诊断3s例为低分化腺癌,20例为中分化及高分化腺癌。其中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鳞癌。结论提高经腹入路手术切除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前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标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269),联合脏器切除共30例。经左胸切口、经腹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8%(90/110)、84.1%(95/113)和91.3%(42/46),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最高。经腹切口上切缘癌残留率为3.5%(4/11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切口为30.9%,经腹切口为31.8%,胸腹联合切口为34.8%,胸腹联合切口组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贲门癌的根治,肿瘤浸润食管是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 2000年2月~ 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269),联合脏器切除共30例.经左胸切口、经腹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8%(90/110)、84.1%(95/113)和91.3%(42/46),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最高.经腹切口上切缘癌残留率为3.5%(4/11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切口为30.9%,经腹切口为31.8%,胸腹联合切口为34.8%,胸腹联合切口组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贲门癌的根治,肿瘤浸润食管是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腹联合2种路径行贲门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贲门癌患者分为经胸切12'手术组87例及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组81例,对2组手术径路的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2组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大多数病例,选择经胸贲门癌根治术要优于胸腹联合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癌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组分别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入路和经胸切口入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相当,分别为5.9%、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联合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且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经胸入路组,P〈0.05。结论:胸腹联合切口入路更适用于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可有效清扫淋巴结,降低复发率,且术后并发症较经胸切口入路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术后并发乳糜胸的防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8例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时诊断,术后胸液量小于500 ml者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行手术治疗,胸液量大于1000 ml者直接手术治疗.结果 2例采用保守治疗治愈,5例采用手术治疗治愈,1例经再次术后乳白色胸液虽然消失,最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胃底贲门癌经胸手术术后并发乳糜胸应积极治疗,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腹与经胸入路两种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并探讨经腹入路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胸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和28例经腹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术后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食管残端及胃残端均无癌残留。结论经腹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胃底贲门癌根治术较好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对270例分为经胸、经腹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手术切除率、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吻合口漏、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为减少切缘阳性率,有6例改为胸腹联合切口.结论 贲门癌手术应选择以经胸微创手术切除为主的手术入路,针对个别情况可选择经腹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食管、贲门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等。方法:1990年3月~2008年3月对66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152例,左胸后外侧+左颈部切口150例,左胸腹联合切口76例,右胸后外侧+右颈+上腹切口52例,右胸后外侧+左颈+上腹切1738例,右胸后外侧+颈U形+上腹切口12例,右胸后外侧+上腹切口36例,右胸前外侧+上腹切口137例,右胸腹联合切口8例,右胸腹联合+右颈切口2例,上腹正中切口4例。结果:食管切端癌发生率1.2%(8/667)吻合口瘘5.25%(35/667),术后心、肺、脑、肾并发症11.39%(76/667),手术病死率2.25%(15/667),手术切除667例中姑息性切除489例73.31%(489/667)。结论:右胸、颈、腹三切口可彻底清扫颈、胸、腹各组区域淋巴结,能有效减少切端癌的发生,其三野淋巴结清扫是外科治疗的方向。术中摇床的右胸前外侧切口及右胸腹联合切口,减少了切口,且避免了术中变换体位对病人的打击小,提倡同道试用。贲门癌上腹正中切口因术后切端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应废弃,选左胸腹联合切口为佳。另外,食管CT增强扫描是选择手术入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手术路径对贲门癌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将206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分为三组:经胸组(65例)、经腹组(72例)和胸腹联合组(69例),回顾分析三组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经腹组术后住院天数较经胸组及胸腹联合组短,肺部感染较后两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缘阳性及术后中长期生存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痛者经腹组较后两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组临床疗效相同,经腹入路组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但适应证应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16.
经左胸腹联合斜切口手术治疗贲门癌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胃病发病率的19.7%,且贲门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贲门癌尚无标准手术入路,常见手术径路有3种: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切口。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贲门癌患者102例,其中27例应用经左胸腹联合斜切口,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贲门癌经腹64例、经胸11例手术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径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腹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 对45例腹腔段食管癌(包括侵及贲门)和贲门癌(包括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32例,鳞癌13例,清除淋巴结229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88枚。病理类型为腺癌的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转移部位以腹段食管床及下肺静脉周围多见;个别病例有转移到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虽然有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其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贲门部肿瘤较适合,患者术后恢复快。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腹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需要,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的难易程度,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 对112例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12例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98例,腺鳞癌4例,清除淋巴结572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502枚.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虽然创伤大,但手术效果理想,精心操作、认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提倡.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责门部肿瘤较适合.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的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贲门癌的手术需要,也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张凡  胡奕 《浙江医学》2000,22(6):342-343
贲门癌的手术途径有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三种。我院1979年~1998年共行贲门癌手术154例 ,其中经腹72例 ,经胸73例 ,胸腹联合切口9例 (后两种途径作为开胸组 )。现对经腹与经胸手术之间的差异作一分析。1.一般资料 :154例病人术前内镜或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均证实为胃贲门腺癌。经腹组72例中男49例 ,女23例 ;年龄39~82岁 ,平均54.1±11.8岁 ;肿瘤分期为Ⅱ期22例 ,Ⅲ期41例 ,Ⅳ期9例。经胸组82例中男53例 ,女29例 ;年龄40~68岁 ,平均51.2±7.4岁 ;肿瘤分期为Ⅱ期24例 ,Ⅲ…  相似文献   

20.
对位于贲门部及胃底的癌临床上多采用经胸或经胸腹联合手术。我们自1998年1月-2005年1月以来,有选择性地采用经腹切口治疗贲门胃底部癌1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