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突变与HBV-DNA水平及转氨酶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423份,进行前C/C区基因测序、HBV标志物、HBV-DNA、ALT、AST测定.结果:HBVnt1896突变毒株158例,nt1899突变毒株57例.C区变异大部分集中在第5、27、60位氨基酸的...  相似文献   

2.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肝炎,少数表现为暴发性肝衰,还有相当一部分向慢性化发展。在慢性HBV感染中,有的病情较缓和,有的发展迅猛,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同为HBV感染,为什么个体表现差异如此之大?以往认为是由机体免疫应答差异引起。但目前的研究认为HBV的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乙肝)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耀仁  唐锡尔 《宁波医学》1999,11(3):103-10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HBV前奁1896位突变,结果 62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1896位变异264例变异率42.58%,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中,变异率分别为12.5%,35.0%,55.94%,45.26%,54.72%,48.76%,年龄,性别与变异无关,病程〉5年,中丙  相似文献   

4.
5.
曾文权  赵巍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1671-1672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其前C区1896变异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3月~2005年3月南京地区HBV-DNA阳性(荧光PCR)的HBV感染者22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前C区1896变异株和野生株.结果 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 71例,基因型C 146例,基因型D 1例,B/C混合型1例,A/B混合型1例,未发现基因型A、E、F存在.有163例HBV感染者发生了前C区1896变异,变异株检出率(单纯变异株/混合变异株)为74.1%.基因型B 78.9%发生了前C区1896变异,基因型C有66.4%发生了C区1896变异,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4.56,P<0.05).结论南京地区存在HBV基因B、C、D及B+C和 A+B混合型,以B、C型为优势基因型,未发现A、F、E基因型;HBV基因型B前C区1896的变异率较HBV基因型C高.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肝疾患的主要原因。近 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取得了很大进展。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的问世 ,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推向一个新阶段。但是临床上常有一些患者血清HBeAg转阴或抗 -HBe阳性 ,而临床症状却加重 ,被认为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有关。本研究采用错配PCR-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 (mpPCR -RELP)分析法[1,2 ] ,对 6 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检测其HBV基因组前C区第八十三个核苷酸 (nt)的G -A(A83)点变异 ,来探讨其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HBV前C区1896位突变。结果62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1896位变异264例,变异率42.58%。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中,变异率分别为12.5%、35.0%、55.94%、45.26%、54.72%、48.76%。年龄、性别与变异无关,病程>5年、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抗HBe(+)者变异率均明显增高。结论HBV前C区变异与肝病严重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DNA前C区A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对所有试验对象检测肝功能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杂交(PCR-ELISA)定量检测HBV-DNA并进一步检测HBV前C区A1896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有18例HBV-DNA阳性,其中15例发生A1896位点变异,变异率为83.3%(15/18)。ALT升高组的18例中,血清HBV-DNA阳性13例,阳性率72.2%,平均浓度为9.62×106(1.10×103~1.09×108)拷贝/ml,A1896变异13例,变异率为100%(13/13)。ALT正常组的20例中,HBV-DNA阳性5例,阳性率25.00%,平均浓度2.55×104(3.28×103~4.61×104)拷贝/ml。A1896变异2例,变异率为40%(2/5)。两组比较无论在HBV-DNA阳性率,还是A1896位变异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较高的A1896变异率,ALT升高组HBV-DNA阳性率和变异率均高于ALT正常组(P〈0.05),提示HBV A1896位点变异与肝脏病变活动加重和ALT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381例HBV感染者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株感染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分析技术对381例HBV感染者进行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感染者中,检出率以肝癌患者最高(66.7%),其次为慢重肝(50.00%)、肝硬化(43.75%)和慢性肝炎(35.35%),它们与无症状HBV感染者和急性肝炎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ALT明显升高的患者中,前C突变的检出率(34.86%)明显高于ALT正常者(21.71%)。结论: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可能与乙型肝炎病变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有关;SSCP方法是检测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较为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适合于对大样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乙肝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5 6例HBV感染者进行了血清HBVDNA前C区序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资料  5 6例病人为我院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6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 2 1~5 6岁。诊断标准符合 2 0 0 0年第 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其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 8例 ,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32例 ,活动性肝硬化 10例 ,原发性肝癌 6例。HBV血清标志物均为HBsAg阳性 ,其中HBeAg阳性 2 0例 ,HBeAg阴性 36例。1.2 主要仪器 DNA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前C区突变情况。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M0(野毒株)、M1(1898位变异株)、M2(1898/1901位变异株)对165例慢性乙肝患者前C区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其中12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00%,突变株检出率为8.3%。153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总阳性率为16.3%,突变株总检出率为84%。结论 前C基因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了解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通过改变引物3’端的方法,检测HBV感染者的前C区第1896位点变异株。结果:105例HEV感染者中的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株总检出率为56.2%;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7.0%与500%;≤30岁组,31-59岁组,≥60岁年龄组的检率分别为60.0%,56.6%,28.6%;无黄疸组,轻~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2%,65.1%,40.0%;在HBV携带者、慢性肝炎(包括轻、中、重庆),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57.4%,33.3%,70.0%。结论: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株广泛存在于HBV感染者中,而且其检出率与患者性别、年龄、HBV感染时间长短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3.
101例乙肝患者HBVDNA前C区nt1896位点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M-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对101例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前CA我nt1896(G→A)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1896(G→A)点突变株感染者29例,检出率26.13%。其在电性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患者中,(P〈0.05),在肝硬化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又高于在慢性肝炎患者中(P〈0.01)。同时对慢性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的病例和未检出突变的病例进行了ALTAST以及TBIL的比较,结果差别有显著性(P〈0.05)。以上结果说明,HBV前C区nt1896位(G→A)变异株感染可能是导致部分病人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与肝脏病变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乙型重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序列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的意义。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 ,测定 13例乙型重型肝炎和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序列 ,并与基因库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基因型的毒株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序列 ,除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 1896位存在点变异外 ,还可见 184 6位点变异 ,且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病毒变异的频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 ,而 186 2位未检出变异。 1838位核苷酸全部为腺嘌呤核苷酸 (A) ,184 6位核苷酸大多为胸腺嘧啶核苷酸 (T) ,仅 4例发生了G→A点突变。经与不同基因型的毒株进行比较 ,提示沈阳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毒株接近美国株。结论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病毒变异的频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 ;沈阳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毒株接近美国株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3′-碱基特异性PCR法(3′-BS-PCR)。结果:55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株25例。突变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抗-HBe阳性患者中,并随肝损害加重而增加,重型肝炎患者突变株检出率最高。HBV、HCV重叠感染者高于HBV单纯感染者。结论:突变株感染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抗-HBe的出现并不完全意味着病情的缓解;HC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导致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对病毒复制水平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 EL ISA检测显示技术 ,检测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 BCP区核苷酸 (nt) 176 2碱基 A→ T和176 4碱基 G→ A联合突变。结果 :在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检出 BCP区 T176 2 A 176 4突变 2 4例 (32 .4 % ) ,BCP变异阳性组的 HBVDNA水平 (10 8.2 992± 0 .86 6 5拷贝 / m l)显著高于 BCP变异阴性组的水平 (10 7.1 737± 1 .1 539拷贝 / ml) (P <0 .0 0 1) ;BCP变异组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较非变异组明显。结论 :BCP变异可引起 HBV致病力增强 ,复制水平提高 ,变异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YMDD自然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P基因YMDD变异情况,并观察YMDD自然变异组与非变异组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检测技术,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YMDD自然变异情况。结果在60例患者中,YMDD变异阳性5例(8.33%),阴性55例,5例变异中2例为YIDD阳性,3例为YVDD阳性。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自然变异株;YMDD自然变异的患者没有临床病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乙肝患者 HBV DNA前 C/ 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部分 DNA片断突变。方法 :PCR扩增HBV DNA nt1735~ 196 5片段 ,将产物进行 HBV DNA测序。结果 :在 6 8例乙肝患者中 ,突变阳性率 4 8.5 % ,点突变16 8个 ,频率前 10位的是 nt176 4、176 2、1799、176 6、1896、175 4、1899、176 8、1814及 1913,还检出鲜见报道的 192 3、192 2、190 7等点突变。慢性肝炎 5 4例和肝炎肝硬化 10例 HBV DNA nt1896、176 4、176 2点突变阳性数分别为 9、19、19和 3、19、19,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前 C/ C区与基本 C区启动子区基因突变可能与肝实质纤维化相关 ,HBV DNA突变发生率较高 ,且位点众多 ,基因测序对芯片探针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