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活污水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型别。方法 2015-2017年每月采集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样本,采用阴离子膜吸附-超声波振荡法对样本进行病毒富集,接种于RD、L20B和HEp-2细胞进行EV分离,通过RT-PCR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型别鉴定,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 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 NPEV)分离阳性率和型别构成。结果在144份生活污水样本中,PV和NPE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9.44%(100份)和79.86%(115份)。共分离到233株PV疫苗相关株,其中PV1、PV2和PV3血清型分别占20.60%(48株)、12.45%(29株)和66.95%(156株);发现3株PV1和1株PV3脊灰疫苗高变异株以及1株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2015年、2016年和2017年PV2疫苗相关株分别为25株、4株和0株。共分离到339株NPEV,其中埃可病毒(Echovirus, E)、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group B,CVB)、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group A,CVA)、未分型毒株分别占59.59%、34.22%、0.29%、5.90%;E、CVB和CVA分别鉴定出10种、5种和1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为E6(85株)、E11(65株)和CVB3(55株)。结论 2015-2017年广州市生活污水EV检出率较高,PV2疫苗相关株显著减少。仍需持续开展外环境EV监测以评估脊灰或NPEV相关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状况。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19个边境口岸地区共采集798份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用RD、L20B和Hep-2细胞分离病毒,用微量板法中和试验进行鉴定。结果在79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EV 132株,阳性率为16.54%。在132株EV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26株,其中4株为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06株。结论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地区健康儿童EV携带较为普遍,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贵州省2011 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11年报告的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 2011 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2011 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收到195例AFP 病例粪便标本,其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9例,分离率为4.6%;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24例,分离率为12.3%.所有PV阳性分离物均送到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在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2株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无2 代病例发生;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2011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结论 2011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正常,贵州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缅甸入境健康儿童和云南省口岸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情况及病毒型别特征.方法 在10个边境口岸<15岁的健康儿童中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共采集到319份粪便标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用抗体中和试验鉴定,并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用基因测序方法进行鉴定;腺病毒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结果 共检测到EV 53株(带病毒率为16.6%),其中PV23株(阳性率7.2%)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证实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NPEV 30株(阳性率9.4%),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除1株未被所有EV通用引物扩增外,其余29株分别属于HEV-A组(1株,1个血清型,占3.3%)、HEV-B组(20株,11个血清型,占66.7%),HEV-C组(8株,4个血清型,占26.7%),未检测HEV-D组病毒.同时还检测到腺病毒4株,阳性率为1.25%.分别做B组和C组病毒基因树,相同型别的分离株都与对应的标准株聚集在一起.同源性计算表明,分离株与对应标准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75%和85%以上,符合国际测序定型标准.结论 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区,EV携带率较高,特别是PV阳性率高于急性弛缓性麻痹常规监测.EV中以HEV-B组病毒为主,病毒血清型的分布具有多样性,并发现EV73(2株)、EV75(1株)、EV80(1株)和Ev96(4株)等新型EV.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北京市丰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质量,分析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择吴家村污水处理厂作为监测点,2011年5月~2012年9月,每月采集监测点污水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PV进行VP.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北京市丰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很高的敏感性,2011、2012年〈15岁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为1.62/10万。从环境污水中共分离到107株EV和12株腺病毒,包括28株疫苗株Pv,其中I型5株,II型7株,III型16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赛宾(Sabin)疫苗株相比,环境监测分离到的疫苗株PVVP,编码区核苷酸变异0~5个。结论AFP病例监测和环境监测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环境监测为北京市丰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信息,显示北京市丰台区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接种质量较高,疫苗病毒并未在人群中形成较长时间的循环。同时分离到的非脊灰肠道病毒,为北京市丰台区外环境中的EV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州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评估运转情况,为贵州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06-2010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接触者及其他人群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2 204份AFP病例粪便标本,332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310份其他人群粪便标本。从AFP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其他肠道病毒(NPEV)209株,脊灰病毒(PV)54株;从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到NPEV33株,PV6株;其他人群中分离到NPEV27株,PV9株。所有PV阳性分离物均送到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全部为疫苗相关株。贵州省脊灰实验室每次均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结论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PV)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贵州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病毒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为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中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一部分,对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的携带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西藏自治区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05年3月在日喀则地区3个县的0~5岁健康儿童中共采集粪便标本70份,进行EV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PV)同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型内鉴定,对分离到的所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以鉴定血清型。结果从70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PV,阳性率为22.86%。型内鉴定及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日喀则地区无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存在;共分离到9株NPEV,阳性率为12.86%。结论日喀则地区2005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EV监测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也为EV监测逐渐整合到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边境地区≤5岁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边境地区≤5岁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携带状况。方法对采集的健康儿童粪便标本分离病毒,用微量板法中和试验进行鉴定。结果12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EV 27株,阳性率为21.6%。其中埃柯病毒25株,柯萨奇病毒1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株。结论吉林省边境地区≤5岁健康儿童EV携带率较高,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云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polio,NPV)的带毒情况及埃柯病毒13型(echovirus 13,E13)的基因特征进行描述。方法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2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21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2002年云南省共报告267例AFP病例,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257份,257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NPV43株(带毒率为16.7%),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22株(阳性率8.6%),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1株(阳性率8.2%)。21株EV中,12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11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E13),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C,1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A和HEV-D组病毒。结论 2002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不高。对3株常见的E13进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E13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包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和新肠道病毒68~72型等共68个血清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是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等的主要病因,同时有些型别也是造成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PP)的原因。为了解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型别和流行情况.探讨NPEV感染与其发病关系,对1997~2000年AFP病例分离到的129株NPEV进行血清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江苏省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血清型别以及脊灰病毒的基因型别,确认其是否野毒株,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AFP病例粪便标本2 413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252份。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6株,年均分离率3.56%,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63例,年均分离率6.76%;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出脊灰病毒12例,年均分离率4.76%,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22例,年均分离率8.73%。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江苏省脊灰实验室为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合格实验室,细胞系敏感性均达到WHO要求,本监测数据可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贵州省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经验;提供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病毒学监测依据。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00~2009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健康人群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①2000~2009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3012例,采集报告AFP病例、AFP接触者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共3207例6609份;②从所有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275例(株),10年总分离率为6.7%,分离到非脊灰其他肠道病毒(NPEV)484例(株),总分离率为11.8%;③275株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25株为疫苗相关株(81.8%),44株为疫苗变异株(16.0%),6株为疫苗衍生株(VDPVs)占2.2%。至2009年底该省已连续16年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④2000~2009年该省均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每年一次的能力验证考核和每2~3年一次的合格脊灰实验室现场认证。结论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脊灰病毒学监测的作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了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循环,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株,该省达到了保持无脊灰状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贵州省2004年分离到的所有脊灰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了型内鉴定,并对型内鉴定异常株进行了VP1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贵州省在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共有95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混合型19例,脊灰病毒混合非脊灰肠道病毒7例。经用PCR-RFLP和ELISA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共有16株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存在差异,其中3株脊灰病毒与疫苗株病毒在PCR-RFLP图谱上有差异[其中1株同时为双反应(DRV)],3株ELISA结果为DRV,11株ELISA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在这些型内鉴定异常株病毒中,Ⅰ型13株,Ⅱ型3株。对这16株脊灰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1株Ⅱ型VDPV。结论根据对贵州省2004年从95例AFP病例及接触者、流动人口、健康儿童分离的脊灰病毒的血清定型结果和型内鉴定结果及对13株Ⅰ型和8株Ⅱ型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在人群的循环导致疫苗病毒神经毒力恢复突变。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Ⅰ型VDPV的循环和Ⅱ型VDPV。对2004年下半年脊灰病毒基因特点的分析,提示贵州省已经阻断了Ⅰ型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12年成都市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成都市流感监测的流感样病例(ILI)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暴发疫情信息、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哨点医院报告ILI%为0.61%,全年无明显高峰,1-3月和8~9月相对较高;占ILI比例最高的为25—59岁年龄组(37.53%),最低的为60岁~年龄组(6.63%);全年无暴发疫情;共采集标本1942份,对444份进行了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核酸阳性121份,阳性率27.25%,对1924份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分离到流感病毒234株,分离率12.16%,B型、新甲型H1N1、A(H3N2)亚型分别占阳性毒株的71.79%、1.71%、26.50%。各年龄组分离率分别为5.43%、21.03%、12.83%、12.48%和8.79%;主要流行毒株为B型流感病毒,1-3月优势毒株为B型流感病毒,4~9月优势毒株为A(H3N2)亚型,未分离到A(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共报告流感病例344例,分别在2—3月和7月形成2个高峰。结论B型为优势毒株,与A(H3N2)亚型交替流行;全年呈现双峰流行;25~59岁年龄组可能是受流感侵袭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的基因测序结果,各级CDC对VDPV及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报告。结果2001~2013年,中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从37名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DPV,来源于12个省,其中AFP病例22例,AFP病例接触者13人,健康儿童2人。其中2004年贵州省2例Ⅰ型(Type1)VDPV(VDPVI)病例形成循环(Circulating)(cVDPVⅠ),2011~2012年四川省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Ⅱ)病例/VDPVⅡ病例形成cVHPVⅡ/cVDPVⅡ。结论VDPV可在健康儿童粪便中检出,也能导致儿童麻痹。其发生有疫苗因素,也有受种者因素和疫苗使用因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生cVDPV的原因。只有达到人群OPV的高免疫覆盖率,通过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心城区流感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两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全年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对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病例标本进行分析,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型别鉴定。结果全年共检测北京市中心城区ILI咽拭子标本1 968件,分离到流感病毒162株,分离阳性率为8.2%,经分离鉴定,其中新甲型H1N1亚型96株,A(H3N2)亚型60株,B/Y亚型6株,分别占总株数的59.3%、37.0%和3.7%。结论 2013年1~2月为北京市中心城区流感发病高峰,流行株为新甲型H1N1亚型和A(H3N2)亚型,流感在5岁年龄均有分布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流感变化规律,掌握流感流行特点,做好流感预测预报工作。方法定期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进行鉴定。结果2006监测年(2006--04/2007-03)共分离出流感病毒26株,其中A1亚型14株,A3亚型1株,B型流感病毒11株中Bvictoria系6株,Byamagata系5株。结论攀枝花市2006年流感监测中,以A1亚型为优势毒株,2007年以B型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