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两组均给予降温、补液、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予思密达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止泻方",并给予推拿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9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止泻方联合推拿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8例秋季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自拟止泻方和推拿法等中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91.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04%、84.62%(P <0.05)。2组患儿治疗后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以及HAMA评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止泻方联合推拿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以中药健脾渗湿,改善脾胃气虚之证,以推拿法充实脏腑促进气血运化和肠道蠕动,两者合用,可改善消化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益儿止泻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9年以来 ,我院儿科采用自拟益儿止泻散为主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 ,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1] 。2 0 4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儿 ,其中男 10 8例 ,女96例 ;年龄 3个月~ 12个月者 79例 ,1~ 2岁者 98例 ;2~ 3岁者 19例 ;3~ 4岁者  相似文献   

5.
健脾止泻散合捏脊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元君 《四川中医》2009,27(3):90-90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止泻散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我院制剂室自制健脾止泻散并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56例,并设西药思密达、金双岐治疗48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止泻散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7月 ,我科采用自制中药止泻冲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 4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共选用 86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6例 ,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1岁 2 6例 ,1~ 3岁 2 0例。对照组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1岁 2 2例 ,1~ 3岁 18例。腹泻次数均 >5次 /日 ,大便性状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病程大于 2周 ,大便镜检脂肪球 ( ~ ) ,白血球少许 ,可有未消化凝乳块及食物残渣 ,大便细菌培养阴性为主 ,血常规正常 ,两组症状体征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 …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常伴有腹痛、食欲下降等,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机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近年笔者采用自制止泻方治疗小儿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制止泻方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常伴有腹痛、食欲下降等,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机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近年笔者采用自制止泻方治疗小儿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2005年4月,笔者运用自拟小儿止泻散,配合西药思密达口服,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4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小儿迁延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儿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月~1岁23例,1~1.5岁17例,1.5~2岁2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属于非感染性腹泻.笔者统计,老年糖尿病性腹泻约占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15~20%.近年来,笔者自拟降糖止泻方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性腹泻40例,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治疗作用及对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取 60 只大鼠,随机分成 6 组,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每组 10 只。上中下通用痛风汤组ig给药,1次/d,连续7 d,吲哚美辛(5 mg·kg-1)组第7天开始给药,末次给药1 h后,按Coderre经典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5 组采用尿酸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与吲哚美辛对比治疗,观察大鼠步态,测定关节肿胀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17,IL-6水平。结果: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在致炎后各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尿酸钠所致大鼠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程度,降低步态评分,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高剂量组Th17细胞含量(1.65±0.25)%明显低于模型组(3.25±0.96)%,相关炎性因子IL-17含量(0.54±0.09)μg·L-1明显低于模型组(0.69±0.07)μg·L-1,IL-6含量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h17细胞及炎症因子IL-17,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Th17细胞是有别于传统Th1、Th2细胞分化途径的Th细胞亚群,是近期发现的以产生IL-17主要特征的一种CD4+T细胞亚型。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国内外近年来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以及胞外细菌感染的防御等免疫应答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阐明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晚期大肠癌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变化及止泻起效时间。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60.0%。临床证候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86.7%、60.0%。止泻起效时间,治疗组3-8(5.1±2.6)d;对照组9-18(11.0±5.6)d。两组临床疗效、证候变化及止泻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其治疗机制主要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和调节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该方法对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寒热错杂型腹泻的疗效。方法:对42例化疗所致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加味芍药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为72.2%,治疗组有效率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寒热错杂型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高芳 《光明中医》2014,(6):1209-1210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泄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62例慢性泄泻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3.5%。结论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慢性泄泻疗效明确,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自拟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顽固性腹泻患儿106例分为治疗组53例,采用口服运脾止泻汤加服思密达及乳酸菌素颗粒或静脉补液,对照组53例,单纯采用口服思密达及乳酸菌素颗粒或静脉补液。两足疗程均为8d,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1%,对照组总有效率88.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脾止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明彦  刘召 《西部中医药》2014,(11):127-130
目的:观察三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三黄汤治疗,水煎服,1剂/d,同时采用三黄汤煎剂保留灌汤,2次/d,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片2.0 g/次,3次/d,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观症状,同时内窥镜检查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DNA酶1、白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病灶恢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DNA酶1、IL-10、SOD、NO水平明显上升,TNF-α、IL-8、ET含量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汤治疗UC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DNA酶1及IL-10、SOD、NO的表达,使TNF-α、IL-8、ET下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苦参水提取物(Sophora flavescens aqueous extract,SFAE)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分离豚鼠淋巴结获取原代淋巴细胞,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初始CD4^+T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SFAE对T细胞活力的最佳抑制浓度。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建立初始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模型,并以SFAE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h17细胞比例,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视黄酸相关的孤儿受体γt(RORγt)、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FAE浓度在0.01 mg·mL^-1时对初始CD4^+T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P<0.01),选择该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能明显上调CD4^+IL-17A+T细胞的比例(P<0.001),上调RORγt、STAT3、IL-17A、IL-17F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SFAE干预后模型处理组的CD4^+IL-17A+T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0.05),STAT3、RORγt、IL-17A、IL-17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SFAE能够抑制Th17细胞分化,降低Th17细胞比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RORγt及STAT3的活性,降低IL-17A、IL-17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湿热型的小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阳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每组2D例,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门诊患者。治疗组口服葛根芩连汤中药汤剂,中药对照组使用龙胆泻肝汤中药汤剂治疗,西药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治疗。治疗72小时后观察。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小时后排便周期、大便性状、发热症状及伴随症状,根据证候积分判定疾病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排便周期、大便性状比较,葛根芩连汤组疗效优于抗病毒口服液组(P〈0.01);发热症状比较,葛根芩连汤组疗效优于思密达组(P〈0.01);证候总积分疗效评价比较,葛根芩连汤组疗效优于思密达组(P〈0.01),抗病毒口服液组疗效优于思密达组(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葛根芩连汤和抗病毒口服液均能显著退热,改善大便性状及伴随症状,但葛根芩连汤在治疗腹泻方面效果更好,并兼顾全身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患有腹泻为31例,对照组为28例,治疗组予健脾益气方治疗,服用2周,对照组不加以治疗。在术后第4周观察疗效,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腹泻好转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10.7%)(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数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为脾虚之证,健脾益气方治疗后疗效较好,并能提升腹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