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骨瓣减压术与选择性亚低温联合对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术后常温治疗。对比两组6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6个月后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能有效的提高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谭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52-215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唐海县医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53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颅术后常温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4、72 h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11.1%,略高于对照组的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患者可以明显降低硬膜外压力,并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较佳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大面积脑梗死运用颞肌脑表面贴附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8例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单纯应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通过一个月及3个月后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存活率为86.4%优于对照组的56.3%,表明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死亡率(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比较(P〈0.05),表明一个月两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老年大面积脑梗死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杨学  陈劲草  郭世刚 《现代保健》2011,(15):152-153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23例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患者进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总结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结果 随访1-3年,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6例(占26 1%),轻残生活需要照顾者7例(占30 4%),重残5例(占21 7%),死亡5例(占21 7%),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采用大骨瓣开颅的内外减压术治疗,减压效果满意,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才能提高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55-756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以及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脑神经功能分级(CPC)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内皮素(ET)水平以及搏动指数(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GOC)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可显著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脑血流提升,增强自由基清除,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外伤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方法,评价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27例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保守治疗23例,恢复良好16例,轻残7例;手术治疗4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两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1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轻残7例,重残2例,死亡2例;6例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重残3例,死亡3例;2例保守治疗,重残1例,死亡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与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1周脑梗死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34.0±1.2)cm3比(22.0±0.8)cm3,P<0.05].结论 对小面积脑梗死保守治疗效果好,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可取得较好效果,延迟去骨瓣减压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7.
秦兆为 《现代医院》2013,13(3):33-35
目的观察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21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的梗死灶消失,9例患者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6例患者CT扫描见到模糊效应;17例意识障碍的患者,有12例术后意识恢复清醒;15例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有10例术后肌力完全恢复;1例患者于术后第三天死亡。余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有71.42%的患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能够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幕上恶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去骨瓣减压术,但疗效往往较差,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探讨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治疗幕上恶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01-01-2018-01-01收治的73例幕上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采取去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术治疗者为观察组,31例采取单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NHISS评分为(17.36±1.47)分,低于对照组的(20.21±1.25)分,t=8.71,P0.05。术后3个月BI评分评价预后,观察组恢复良好17例(40.5%),高于对照组的4例(12.9%),χ~2=9.60,P=0.008。术后3个月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11例(26.2%),低于对照组的27例(87.1%),χ~2=26.509,P0.00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5例(11.9%),低于对照组的11例(35.5%),χ~2=6.308,P=0.012。两组术后脑出血、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癫痫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幕上恶性脑梗死采取去骨瓣减压术联合内减压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较单一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31例和对照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30例,比较两组治疗指标如呼吸、心电图、意识、颅内压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呼吸异常、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下降更明显;观察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不仅降低颅内压,而且提高脑组织动脉氧分压,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6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26例;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方剂及针灸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15/24)和69.2%(18/26)]显著高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而且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t=10.86、19.83,P<0.01);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t=9.69,P<0.01).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死率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应个体化、综合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38℃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8℃的比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结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常规物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适当脱水、吸氧、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持水电酸碱平衡、脑细胞保护等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进行小脑幕切开术,根据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1年GO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良好率。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能有效缓解脑疝所致的脑干继发性损伤,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能明显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48例,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T定位血肿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2%(1/24),显著低于对照组25.0%(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59.9±1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高,死亡率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颅内出血率、NI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降低其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对提高患者NIHSS评分改善幅度、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rTMS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前,两组的MoCA、B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MoCA、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频rTMS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于东  刘建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58-3759,376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5月入院的62例符合标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手术分成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其中保守组28例,保守组进行常规标准的内科治疗;手术组34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都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后随访6个月,将两组的NIHSS、ADL评分、死亡率和致残率、住院时间、ICU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手术组的死亡率(20.6%)显著低于保守组(60.6%),P﹤0.05;手术组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率(14.7%)和轻度致残率(47.1%)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和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显著长于保守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极显著高于保守组,P﹤0.01;平均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手术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否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尚存争议,同是相对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室出血患者的抢救经过及手术经验.23例行外科手术,4例发生脑疝患者急诊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去骨瓣减压术;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考虑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择机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未发现异常,予以保守治疗,其中1例1个月后复查DSA提示动静脉畸形,予伽马刀治疗.结果 术后因严重脑梗死导致死亡2例,对25例患者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预后良好17例,预后不良7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已形成脑疝的病例,应尽快解除脑疝和占位效应,尽早手术挽救生命;对未形成脑疝患者,行DSA或CTA明确诊断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时机、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