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287例。自然光源下视诊结合探诊进行龋齿诊断;参照中国居民口腔健康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设计调查表,收集性别、年龄、进食甜点频率、喝碳酸饮料频率、开始刷牙年龄、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频率、牙刷更换时间、是否经常帮助孩子刷牙、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窝沟封闭认知程度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7例学龄前儿童中乳牙龋齿率50.17%(144/287)。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在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逐渐升高。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在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牙龋齿的患病率在不同进食甜点频率、喝碳酸饮料频率、开始刷牙年龄、使用含氟牙膏情况、刷牙频率、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窝沟封闭认知程度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15、28.670、39.294、28.138、25.791,均P<0.01)。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状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10所幼儿园1 680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儿童患龋率,对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1 680名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为55. 95%,填充率为19. 76%。不同年龄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性别、民族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患龋组、未患龋组儿童年龄、断奶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饭后漱口、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家长受教育程度、关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刷牙次数及家长关注口腔健康知识为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填充率较低,应注意调整适龄儿童饮食,培养其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工作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2所幼儿园共计2 250名3~5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查并统计儿童患龋情况,对家长进行儿童口腔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50名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8. 71%(1 321/2 250),龋均3. 46,填充率为19. 38%(256/1 321)。男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汉族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睡前喝牛奶、吃零食频率、饭后漱口、家长受教育程度、含氟牙膏知晓率、了解窝沟封闭、关注牙齿健康是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次数≤1次、睡前喝牛奶、经常吃零食、家长不关注牙齿健康是乌鲁木齐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样选取德阳市区7所幼儿园共347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并对儿童家属行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347例学龄前儿童中患有龋齿共179例,患龋率51.59%,其中共检出648颗龋齿,龋均为3.62颗;患龋牙主要分布在上下颌乳中切牙、第一、第二乳磨牙,有明显左右对称趋势;断奶年龄、甜食食用频率、夜间进食频率、刷牙开始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查看刷牙效果、家属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与患龋有关(P0.05),其中甜食食用频率≥3次/d、夜间进食频率≥4次/周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刷牙次数≥2次/d、使用含氟牙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饮食、刷牙等健康知识宣传,预防龋齿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莞市石排镇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口腔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6月对石排镇辖区内15所幼儿园的6 578名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龋率、龋均、填充率和生活习惯,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石排镇学龄前儿童的总患龋率为61.95%(4 075/6 578),不同性别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P0.05)。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493.28,P0.05)。学龄前儿童的有无刷牙习惯(44.14%、74.30%)、饭后有无漱口习惯(54.53%、67.74%)、是否喜欢吃甜食(73.46%、42.17%)或零食(68.24%、53.18%)等生活习惯及有无口腔检查(56.51%、67.23%)与龋齿的产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石排镇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严重,需进一步加强口腔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共1 782例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口腔检查并统计其龋齿发生率。根据有无龋齿分为患龋组与未患龋组,对两组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情况、口腔卫生行为及饮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筛查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782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龋齿908例,发生率为50.9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儿童开始刷牙时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进食甜食、饮用碳酸饮料及使用含氟牙膏与儿童发生龋齿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有开始刷牙时间晚、经常进食甜食及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保护因素有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及使用含氟牙膏。结论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故应做好此年龄段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尽量规避危险因素,以减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相似文献   

7.
了解漯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与龋齿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9-10月对漯河市6所市级公立幼儿园2 196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检查,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受检儿童患龋率为58.01%,龋均为1.74,龋齿充填率为1.23%.最容易患龋的牙位为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乳中切牙和第一乳磨牙,不同牙位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78,P<0.01).不同性别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龋均和龋齿充填率增加,各年龄组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755,P<0.05).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是否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是否及时漱口等因素与患龋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值分别为53.220,24.338,142.296,P值均<0.05);经常吃甜食、含奶嘴睡觉、喜欢喝碳酸饮料等饮食习惯与患龋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值分别为163.396,122.449,36.307,P值均<0.05).结论 漯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长兴县学龄前儿童患龋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幼儿龋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兴县5所幼儿园的578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龋齿检查,采用问卷调查记录患龋情况、龋蚀程度及填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兴县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63.15%,龋蚀程度为(8.74±3.26)分,龋齿充填率为15.89%。单因素分析显示睡前喝牛奶(70.98%vs.42.86%,χ2=39.485,P0.001)、经常吃零食或甜食(78.53%vs.41.18%,χ2=83.983,P0.001)、2岁以后开始刷牙(69.14%vs.60.05%,χ2=4.295,P=0.038)、日刷牙次数1次以下(66.26%vs.55.42%,χ2=5.975,P=0.015)、无饭后漱口习惯(42.86%vs.70.98%,χ2=8.743,P=0.003)、自己刷牙(66.27%vs.54.55%,χ2=6.677,P=0.009)及父母不注意儿童牙齿健康(70.35%vs.54.41%,χ2=15.631,P0.001)的儿童患龋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睡前喝牛奶(OR=4.785,P=0.013)、喜欢吃零食/甜食(OR=2.547,P=0.025)、日刷牙次数≤1次(OR=3.226,P=0.017)及父母对儿童牙齿健康关注不够(OR=0.856,P=0.030)是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长兴县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但充填率低,应针对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加强儿童口腔健康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邢台地区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比较邢台地区城乡幼儿园龋齿患病差异,为开展儿童龋齿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邢台地区农村和城市各12所幼儿园共4 286名儿童进行了口腔检查,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286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2.94%,其中农村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5.98%,明显高于城市儿童龋齿患病率的49.95%(χ2=15.643,P0.01);随着班级的由低变高,患龋率逐渐增高(χ2=164.465,P0.01)。小班儿童城乡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中班和大班儿童患龋率高于城市(P0.05);患龋齿儿童的龋齿填充率为1.77%,农村龋齿填充率仅为0.91%,明显低于城市龋齿填充率的2.61%(χ2=34.322,P0.01)。结论邢台地区农村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龋齿填充率较低,应加强农村儿童牙齿防护及龋齿填充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抽取南充市下辖3个区、1个县级市各1所幼儿园共4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学龄前儿童开展研究,男童占51.6%,年龄3~6岁,平均(4.1±1.4)岁。开始刷牙年龄以<3岁为主,占67.6%。共检出龋齿学龄前儿童341例,患龋率为33.2%。共检出龋齿527颗,上、下乳磨牙龋齿243颗,占46.1%;上、下乳切牙龋齿195颗,占37.0%;上、下乳尖牙龋齿89颗,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361)、甜食食用频次>6次/周(OR=2.951)、开始刷牙年龄≥3岁(OR=1.674)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高,经常餐后漱口(OR=0.824)、早晚刷牙(OR=0.424)、经常使用含氟牙膏(OR=0.410)、定期口腔检查(OR=0.692)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低。结论 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普遍存在,其受到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督促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松岗街道学龄前流动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对龋齿的影响,为开展流动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3 000名学龄前儿童抚养人,对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及其抚养人的口腔保健行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流动儿童患龋率为58.18%,高于户籍儿童的3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饮食(经常吃甜食、喝碳酸饮料)、刷牙(3岁前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就医(定期检查牙齿、窝沟封闭)行为对儿童龋齿患病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抚养人是祖辈及其文化程度、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经常指导儿童刷牙行为等对儿童龋齿患病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甜食、喝碳酸饮料、祖辈为主要抚养人”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经常提醒孩子刷牙”是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结论 流动儿童与抚养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与儿童的龋齿发生有关,要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更要加大对流动儿童抚养人(特别是祖辈)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健康教育的力度,让家长与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护乳牙,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西安市莲湖区3~6岁儿童乳牙龋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6月期间整群随机选取西安莲湖区10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和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对所有对象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龋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区998名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66.03%,重症低龄儿童龋齿(SECC)占51.90%;龋均为2.89,龋齿充填率为2.81%。低龄龋病儿童(ECC)和SECC的发生率,随患儿年龄升高的线性增加趋势有统计学性意义(均P<0.05)。龋患率最高的牙位为乳磨牙和上颌乳中切牙,上颌呈W型分布,下颌呈倒V型分布。经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368)、含奶瓶入睡(OR=2.273)、经常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OR=1.873)和睡前进食(OR=1.162)为影响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家长乳牙保健意识(OR=0.254)、3岁前开始刷牙(OR=0.649)和刷牙频率(早晚刷牙)(OR=0.331)为影响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西安市莲湖区3~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较高,龋齿充填率低;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含奶瓶入睡、经常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和睡前进食,保护因素为家长乳牙保健意识、3岁前开始刷牙和刷牙频率。应对家长加强乳牙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门峡市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三门峡市11所幼儿园2165名儿童,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统计龋齿患病率;调查儿童家长关于儿童口腔卫生、饮食等方面情况,分析龋齿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 165名幼儿园儿童中检出龋齿患儿1 145例,龋齿患病率为52.89%;检出龋齿3 562颗,平均龋齿3.11颗/人;小班、中班、大班龋齿患病率分别为42.70%、50.69%、65.49%,随着班级升高,龋齿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龋齿儿童与非龋齿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收入、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睡前吃甜食、吃巧克力或糖果情况、喝碳酸饮料和果汁情况、开始刷牙时间、每周刷牙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低、睡前经常吃甜食、经常吃巧克力或糖果、经常喝碳酸饮料和果汁、3岁后开始刷牙、每周刷牙7次是引起龋齿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三门峡市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应对幼儿园儿童主要照顾者进行龋齿健康知识宣导,指导其规避引起龋齿发病的危险因素,预防龋齿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太原市杏花岭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太原市杏花岭区403名3~6岁学龄前儿童,向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儿童一般情况、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和就医行为,并进行龋齿检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67.25%,学龄前儿童患龋196例,患龋率72.32%,龋均3.51,患龋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且左右相对应的同一牙位的同一牙面可能对称患病。刷牙次数和使用牙刷类型不同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不刷牙与刷牙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与不同刷牙次数的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太原市杏花岭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龋齿多发,呈对称性患病,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行为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龋齿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区8所幼儿园2 107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计算患龋率,并比较不同生活行为对患龋率的影响。结果 2 107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0.87%,3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8.79%,6岁组儿童患龋率高达87.24%,乳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5)。父母有龋齿的儿童患龋率为83.73%,高于父母无龋齿儿童的72.23%(P0.05)。吃甜食、喝碳酸饮料频率增加、开始刷牙年龄延迟,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P0.05);刷牙方式不正确的儿童患龋率为83.16%,高于刷牙方式正确儿童的78.97%(P0.05)。结论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应针对饮食、刷牙等行为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昆山市9849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昆山市学龄前儿童罹患龋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昆山市9 849名儿童罹患龋齿情况与其导致龋齿有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昆山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率为37.21%;各年龄组之间龋患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33,P<0.00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晚上刷牙后是否吃东西、是否有吃零食和糖的习惯、是否检查过口腔、是否做过龋齿预防.结论 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尽早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保护儿童身体健康,为今后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8所幼儿园3~7岁儿童1 164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龋齿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总患龋率为51.72%,男童与女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7,P﹥0.05)。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χ^2趋势=74.684,P﹤0.001)。上颌中切牙患龋齿最多,其次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上颌侧切牙,乳尖牙最低。学龄前儿童的刷牙习惯、喜食甜食、喜吃零食、饭后漱口习惯、口腔检查以及家长对患龋齿的态度与龋齿患病有关(P值均﹤0.001)。[结论]该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较严重,应采取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提倡合理营养、定期口腔检查及药物防龋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安市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龋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西安市3所幼儿园88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和充填率分别为51.08%、2.25颗和8.88%,各年龄组间患龋率(χ2=13.260,P<0.05)和龋均(F=24.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龋率和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患龋率和龋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增大、断奶年龄晚、每天食用甜食频率高、软垢指数高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次数多、使用含氟牙膏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西安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严重,充填率低,建议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采取局部用氟、窝沟封闭等干预措施,预防儿童龋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龋病调查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  周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24-3025
目的:对贵阳市两所幼儿园619名3~6岁儿童的龋齿患病情况及相关龋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对患者母亲文化程度、吃甜食、刷牙情况和换龋率进行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随年龄增长,患龋率增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个危险因素在回归分析中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喜甜食,不注意口腔卫生是导致儿童患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厦门市16所公立幼儿园2~6岁儿童乳牙龋齿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幼儿园口腔保健提供基线资料。方法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中的临床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随机抽取厦门市16所公立幼儿园2~6岁儿童共4 950例进行龋病调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0.3%和3.26,患者龋均为5.40。乳牙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2,P0.01)。幼儿较早开始刷牙及家长每天检查儿童刷牙效果的儿童患龋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14.82,P0.01),家长是否帮助儿童刷牙患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2,P0.01)。家长的文化程度,睡前吃零食与患龋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78.96,P0.01)。结论受检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家庭因素对儿童龋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家庭口腔健康教育,重视龋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