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3年4月-2006年12月22日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内造影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术346例,男246例,女100例;年龄31~80岁,平均56.5岁;急性心肌梗死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6例,劳累型心绞痛96例,冠状动脉痉挛6例,第2次介入术16例,12例为原支架内狭窄,14例为其他血管痉挛。其中发生拔管中综合征6例。  相似文献   

2.
<正>年龄是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1]。年龄越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周围血管的并发症及高危性病变的发生率越高。老年患者往往由于动脉硬化病变程度重,且常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增加了介入术后护理的复杂性和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PCI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2005年2月-2007年10月在本院心血管科行PCI的患者中出现血肿者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的散淤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治疗效果好等特点,尤其是冠心病人介入治疗,能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克服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缺憾,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脉严重缺血的急救中起到立竿见影之效果。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术后具有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病人活动不受限、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广为重视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0例每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细节护理,两组比较不良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介入手术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慢血流患者实施益气活血化痰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出现慢血流的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4例)在以上治疗方案基础上实施益气活血化痰颗粒。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炎性反应、心功能、有效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心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慢血流患者实施益气活血化痰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水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55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碳酸氢钠(Na HCO3)组、生理盐水(NS)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各184例,并给予相应水化护理方案,比较3组患者PCI手术后血肌酐变化、CIN发生率及患者接受水化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 Na HCO3组PCI术后血肌酐水平升高幅度及CIN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另外2组(P均0.05),NAC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最低(P0.05)。结论 Na HCO3水化方案优于NS和NAC水化方案,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监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但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我科对 16 0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进行了心电监护 ,现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18例 ,女 4 2例 ;年龄 35~ 78岁 ,平均 5 6 .5岁。均在局麻下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组选择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干预方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水平及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进行防治,效果明显,再狭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经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成为冠心病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PCI后3~6个月内患者可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严重影响预后。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PCI后再狭窄的发生主要与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重塑及细胞凋亡等四方面有关。在治  相似文献   

12.
吴莉  张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3,(36):156-157
目的:分析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45例插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45例意外拔管者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拔管与患者沟通宣教不够,导管固定不当、患者躁动缺乏有效地约束手段以及护理措施不到位等有关。结论:加强易拔管道、重点患者和重要时段的管理,可有效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对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配合精心护理,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脏介入术后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心脏介入术已成为心脏病诊治领域里的重要技术 ,但术后若护理不当则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可威胁患者的生命。我院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5月共收治心脏介入检查者 186例 ,其中发生迷走反射者 17例 ,现将迷走反射出现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86例患者中男 13 5例 ,女 5 1例 ;年龄 3 8~ 69岁 ,平均5 3 .5岁。其中 17例发生迷走反射 ,发生原因见表 1。表 1  17例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原因原因例数发生率 / %低血容量 3 1 .61精神紧张 1 0 .54拔管综合征 1 1 5 .91胃肠道和膀胱压力改变 2 1 .0 82 原因分析2…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微创性手术方法[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行PCI治疗,由于本身存在内分泌障碍及介入术应激反应,可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2],与没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笔者根据疾病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围手术护理措施,应用于77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治疗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6例以Set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介入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肌瘤处血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有3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29例出现发热,22例感觉下肢酸胀不适,9例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3例血尿、血便,2例心律失常,2例尿潴留,3例穿刺处出血,持续1~4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术后虽有一定的并发症。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心脏术后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拔除气管插管前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值以及PaCO2值。结果HR、SBP、NBP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aCO2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丙泊酚可以减轻心脏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不会引起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0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副作用有效缓解,于术后6—14天好转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健康教育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实施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出院前对比两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日常护理方法以及复诊指征的掌握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及出院后的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于复诊要求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使患者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对住院鼻饲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预防的措施。结论:发现拔管的发生与没有妥善的固定胃管、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镇静剂使用不当、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陪护缺乏护理相关知识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等因素有显著关系。通过对清醒患者做好沟通工作、适当应用镇静剂、加强对陪护的相关知识宣教、适当使用肢体约束带,从而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