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李一经  陈立君 《现代免疫学》1998,18(5):308-309,311
为深人探讨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免疫发病机理,本实验以马立克病强毒株(vMDV)人工感染1日龄无特殊病原体(SPF)雏鸡,在不同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胸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8~+及CD3~+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鸡CD3~+和CD4~+T细胞表现为短暂的升高,其后迅速下降,而CD8~+T细胞却异常增高.CD4~+T细胞与CD8~+T细胞表型特征的这种异常变化是vMDV感染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EB病毒的组织趋向性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主要感染静止的皮细胞和移动的淋巴细胞,人体内部分组织器官上皮组织与淋巴组织联系密切。与EB病毒相关的疾病发生部位广泛,有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淋巴上皮瘤样癌、何杰金氏病、非何杰氏淋巴瘤、免疫抑制个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淋巴增生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口腔粘膜白斑等。不同疾病的EB病毒存在状态及基因表达产物种类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EB病毒致瘤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能检测不同MHC-B单倍型MHC I类蛋白的多抗血清,并对马立克氏病(MD)抗性较强的BW/G3系鸡群(MHC B2单倍型)和敏感性较强的BW/G7系鸡群(B19单倍型)接种马立克氏病毒(MDV)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分析MHC I类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方法从BW/G3系鸡脾组织cDNA中PCR扩增BF基因的保守序列第4~8外显子,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表达,经SDS-PAGE初步纯化,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兔抗血清。以高效价的兔抗血清为一抗,对BW/G3和BW/G7系健康鸡和MDV攻毒后11周的脾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利用ImageQuant 5.2软件半定量分析其中MHC Ⅰ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含BF部分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特异性兔抗血清能检测到不同MHC-B单倍型鸡的MHC Ⅰ类蛋白。BW/G3和BW/G7系鸡群感染MDV后,MHC Ⅰ类蛋白含量全部上调,正常组和攻毒组中BW/G7系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BW/G3系(P≤0.01,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能检测MHC B2、B6和B19单倍型鸡的MHC I类蛋白特异性多抗血清;MDV攻毒后期,抗性鸡BW/G3和敏感鸡BW/G7脾组织中MHC I类蛋白的表达量都发生上调,且易感鸡中的表达量高于抗性鸡,为进一步揭示病毒性肿瘤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整体水平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Th1/Th2/Th17细胞亚群分化及其主要的效应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MV感染模型,8只BALB/c小鼠分别于接种MCMV Smith株后3天和14天各处死4只;另设8只接种唾液腺匀浆的模拟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用空斑形成试验测定肝、脾和唾液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淋巴细胞中Th1(CD4+ IFN-γ+)、Th2(CD4+ IL-4+)、Th17(CD4+IL-17A+)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特异性IFN-γ、IL-4、IL-17A水平.结果:MCMV感染早期肝、脾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呈低水平复制,而感染后14天仅在唾液腺组织呈高水平复制;Th1细胞比例及病毒特异性IFN-γ主要在MCMV感染早期呈显著升高(P <0.01);Th2细胞及IL-4均无明显表达及改变;Th17细胞及病毒特异性IL-17A则主要在感染后14天升高(P<0.05).结论:MCMV感染早期,机体通过上调Th1细胞分化比例及IFN-γ的表达发挥抗病毒效应,而MCMV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IL-17A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感染致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并逃避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攻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主要利用CD4为受体、CCR5和CXCR4为辅助受体感染人CD4+T淋巴细胞,并在大多数感染者中引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1].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具有丰富的CD4+ CCR5+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组织.现已有研究表明,CD4+T细胞缺失和持续的免疫活化是HIV感染的主要免疫病理特征.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黏膜屏障破坏,从而导致机体慢性免疫活化,这可能是HIV-1致病的重要机制[2-3].  相似文献   

6.
Th细胞在幽门螺杆菌疫苗诱导肠粘膜免疫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 ,并且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 ] 。采用疫苗预防、治疗 Hp感染 ,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1 ] 。本研究采用 Hp全菌超声上清和佐剂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口服免疫 BAL B/ c小鼠 ,从分子水平分析肠粘膜免疫主要诱导部位派伊尔小结 (PP)的 Th1、Th2细胞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 ,为 Hp口服疫苗研制提供免疫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雌性 BAL B/ c小鼠 (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6~ 8周龄 ,18~ 2 5 g,2 0只随机…  相似文献   

7.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elerosis,AS)病变在全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逐渐年轻化。根据( Reduction of Atheroth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调查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世界头号杀手。自20世纪70年代Fabricant等用鸟类淋巴瘤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在鸡体内诱生出AS以来,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人疱疹病毒感染尤其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及心脏移植术后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本文针对HCM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与Th细胞应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赫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全世界大约有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目前研究认为CD4+T细胞应答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及免疫保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整体水平观察Th17细胞在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播散性感染急性期的作用.方法 建立MCMV播散性感染模型,病毒接种后第3、7、14和28天各处死3只小鼠;同时设模拟感染鼠作为对照.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CMV感染鼠脏器MCMV DNA载量;HE染色观察MCMV感染后脾组织病理损伤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IL-17A+T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A蛋白浓度.结果 感染急性期唾液腺组织中MCMV DNA于感染后14 d最高;脾组织病理损伤也于感染后14 d最严重;与模拟感染对照鼠相比,MCMV感染鼠脾细胞中CD4+IL-17A+T细胞比率呈升高趋势(均P<0.01),且于感染后14 d达峰值[(1.14±0.09)% vs (0.19±0.04)%,t=17.551,P=0.000];病毒特异性IL-17A浓度也于感染后14 d达峰值[(81.98±12.37) pg/ml vs (44.96±8.44) pg/ml,t=4.281,P=0.006];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特异性IL-17A水平与唾液腺组织中MCM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54,P<0.05);脾组织病理损伤越重,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A浓度越高.结论 Th17细胞主要通过IL-17A参与MCMV播散性感染急性期免疫应答,直接或间接的促进病毒复制或脾组织局部病理损伤,可能是MCMV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慢性HBV感染患者中Th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患者中Th1、Th2细胞的百分率及其与肝炎活动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标记乙肝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分子和细胞内IFN-γ或IL-4分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标记结果。结果:慢性HBV感染患者Th1细胞数量和Th1/Th2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13.1±4.3vs18.7±10.0,P<0.05,6.3±3.7vs12.9±5.9,P<0.01),以HBV慢性携带组(8.1±0.6)和慢性肝炎轻度组(12.2±3.4)降低最为明显;而Th2细胞的数量(%)在慢性肝炎组则明显增加(2.9±2.2vs1.6±0.8,P<0.05)。T辅助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存在着Th1、Th2细胞数量和Th1/Th2细胞比例的异常,炎性损伤不明显时以Th2细胞比率的增加为主,此种异常可能导致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的差异及疾病持续时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β属的一种双链DNA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普遍易感,在发达国家人群血清HCMV抗体检出率约40% ~ 60%,而在发展中国家几乎达到100% [1].与其他人类疱疹病毒不同,HCMV原发性感染通常为隐性感染,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状态,潜伏感染是依赖病毒复制的慢性免疫抑制而不是依赖病毒转录模式的改变.对于免疫抑制人群来说,HCMV容易发生激活感染,病毒复制难以控制,可以出现明显的组织损坏.HCMV激活感染是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骨髓抑制、肾毒性、耐药病毒株的出现等治疗的不良反应限制了抗病毒药的抢先治疗[2-3].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粘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良性和恶性病变.根据DNA序列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等,HPV可分为许多型别.目前发现的人乳头瘤病毒已超过100型[1],其中感染人生殖道的人乳头瘤病毒有35个型别[1],根据其致瘤性不同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高危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约80%的宫颈癌与四个型别的HPV感染有关,分别是HPV16、18、31和45型,其中50%的宫颈癌与HPV16感染有关[1].因此,使用疫苗阻断病毒的感染能有效的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同时还能减少其它一些和HPV相关的肿瘤如:肛门、外阴及扁桃体的肿瘤等.  相似文献   

13.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s,CHL)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洲和北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占所有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95%,以青年人居多[1,2].在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2008年最新分类中,CHL仍分为四个亚型即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NS)、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MC)、富于淋巴细胞型(lymphocyte-rich,LR)和淋巴细胞减少型(1ymphocyte-de-pleted,LD)[3].该病的形态学特征概括为(1)特征性Hodgkin/Reed-Steinberg(HRS)细胞;(2)肿瘤细胞稀少,不到总细胞数的1%;(3)大量的炎症细胞背景,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1,2,4].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瘤细胞来源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就此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Lennert淋巴瘤以上皮样细胞均匀分布于整个淋巴结为特征 ,故 195 2年Lennert建议将淋巴上皮样淋巴瘤归为霍奇金氏病的一个亚型。后来 ,人们认识到它是一种T细胞淋巴瘤。 2 0世纪 80~ 90年代又发现增生的细胞CD4阳性 ,认为它起源于辅助T细胞 ,该病诊断的重复性差 ,故欧美修改淋巴瘤分类 (REAL分类 )中未将其划为一独立类型 ,即周围T淋巴上皮样细胞型。该肿瘤还被认为是CD4+辅助T细胞肿瘤。因相对较少的肿瘤细胞混杂在大量上皮样细胞中 ,而且 ,上皮样细胞也见于霍奇金病和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 ,故常规HE切…  相似文献   

15.
上皮组织的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概念早已确立并被广泛应用,而淋巴组织的原位淋巴瘤的概念久未确立.随着近十几年来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及组织微切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正式确立滤泡内瘤变/原位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和原位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的概念[1].从此开始,有作者相继提出原位性(早期性)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的概念[2].这些原位淋巴瘤的诊断对继发和伴发相对应淋巴瘤及其他B细胞淋巴瘤具有警示作用.本文重点阐述原位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和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例肝脏原发MALT淋巴瘤和2例肝脏假性淋巴瘤患者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ALT1基因,采用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分析克隆性基因重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MALT淋巴瘤,肿瘤结节状浸润汇管区,浸润及包绕周围肝组织并融合成结节或片状,多量小胆管陷入、散布其间伴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围绕增生的淋巴滤泡,主要为中心细胞样和单核样B细胞,其中1例可见簇状上皮样组织细胞.瘤细胞CD20和PAX5阳性,不表达CD5、CD23、CD10、bcl-6及cyclin D1.2例肝脏假性淋巴瘤,病灶呈境界清楚的孤立性结节,其中1例可见部分纤维包膜.小胆管仅见于病灶周边,且缺乏淋巴上皮病变.淋巴组织增生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缺乏明显异型性和单核样B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增生的淋巴组织由B细胞和T细胞混合.Ig基因重排检测发现,3例肝脏原发MALT淋巴瘤呈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而在2例假性淋巴瘤示多克隆性增生.FISH检测发现2例MALT淋巴瘤存在MALT1基因断裂.所有病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结论 肝脏原发MALT淋巴瘤和假性淋巴瘤均属肝脏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两者具有重叠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互为首要鉴别诊断.综合分析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有助于区分两者.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单纯疱疹病毒-1(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呼肠孤病毒(reovirus)、溶瘤腺病毒(oncolytic adenovirus)等是由嗜肿瘤特性而被用来改造成溶瘤病毒,它特异性识别并感染肿瘤细胞,最终导致细胞溶胀而摧毁肿瘤细胞,但无法在正常机体细胞内复制而不具有杀伤作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效应和更低的副作用。文章就以上溶瘤病毒的国内外临床应用现状及目前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mRNA水平测定bcl- 2在鸡马立克氏病MD肿瘤中的表达 ,阐明bcl- 2与MD淋巴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来克亨SPF鸡复制MD肿瘤模型 ,取肿瘤和相应正常组织 ,液氮保存 ,用AGPC(AcidGuanidiniunThiocyanate -Phenol-Chloroform ,一步法 )法提取组织总RNA(TRNA) ,紫外测定其浓度 ,甲醛变性胶电泳观测其纯度。一个含鸡bcl- 2 1 .2kb片段的质粒 (pTTCB1 ) ,经转化扩增 ,提取质粒DNA ,并用限制性内切酶 (RE)消化 ,回收纯化bcl- 2片段 ,放射性 [α - …  相似文献   

19.
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特殊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生于腹膜后及肾周者尤其少见.临床容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炎、异位胸腺瘤等疾病.本病主要靠组织病理学诊断,现报道2例.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道,仅在2012年全世界就有超过25万女性死于宫颈癌,这是女性相关癌症的第四大死因[1].不管是生物学研究还是流行病学研究都已经证实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息息相关[2]l.单独的HPV感染可能会引起大约5%的病毒相关的癌症发生,但是却是宫颈癌发病的全部因素[3].目前已经有120多种不同基因型的HPV,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低风险型和高风险型,然而只有少数的HPV能够导致癌症的发生[4].本文就HPV致宫颈癌的发生和HPV的实验室检查以及HPV mRNA的相关进展做一些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