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比较戊二醛与紫外线照射对供应室无菌区的消毒效果。方法将两个空间相等的供应室无菌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0.1%戊二醛喷雾行空气消毒,对照组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消毒方法对供应室无菌区消毒均有效,但0.1%的戊二醛臭氧的消毒效果更好。结论供应室无菌区应用0.1%戊二醛喷雾行空气消毒效果好、简便、快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消毒供应室60例空气细菌培养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紫外线空气消毒后进行空气细菌培养,而研究组以超薄空气洁净屏消毒后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包括清洁区与无菌区各15例,然后对两种空气消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无菌区、清洁区空气细菌菌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采取超薄空气洁净屏消毒处理效果更好,且能避免紫外线消毒带来的缺陷,在有人情况下也可实施消毒,使得消毒时机更灵活,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供应室的空气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对我院供应室近年来空气消毒的五种方法,即:紫外线照射法、臭氧消毒法、新洁尔灭喷雾法、甲醛与漂白精蒸熏法和戌二醛蒸熏法的效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认为这五种方法对供应室空气消毒的效果均是令人满意的,都具有实用价值。其中,臭氧消毒法和紫外线照射法可优先采用。其它几种方法也是可采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用1000mg/L的消佳净溶液擦和用0.05%的过氧乙酸擦拭物表及地板后使用三氧机消毒两种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无茵间空气的消毒效果,探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的空气消毒方法。方法 用平皿自然沉降法于消毒供应室无菌间擦拭后使用三氧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无人员进入无菌间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均能使无菌间空气消毒后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Ⅱ类环境卫生标准(≤200CFU/m^3)。但是用0.05%过氧乙酸擦拭物表及地板后使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比用1000mg/L的消佳净溶液擦拭后使用三氧机消毒进行空气消毒的无菌室空气中的平均菌落数显著降低。结论 基层医院在无层流装置及其它先进的消毒设施的情况下,运用0.05%过氧乙酸擦拭物表及地板后使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是解决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空气消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碧菊  陈华丽 《河北医学》2014,(6):1034-1036
目的:探讨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对供应室无菌区空气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实验法应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洁净器分别对相同的供应室无菌区(A间和B间)进行空气消毒,比较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前A间与B间空气采样细菌培养菌落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消毒结束和消毒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B间空气采样细菌培养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消毒结束时,空气消毒洁净器消毒可使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达到97.58%,而紫外线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为9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洁净器对供应室无菌区空气消毒均能达到国家要求,但是空气消毒洁净器效果更好,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总数回升缓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供应室消毒质量的监测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室作为研究对象,将供应室内的消毒监测工作分为紫外线消毒、空气、手部、物品表面、医疗器械设备五个方面,制定并实施规范的消毒措施。观察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比较消毒监测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供应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含菌量监测合格率为100%、100%、97.5%;无菌间、回收间医务人员手部含菌量监测合格率为100%、80.0%。消毒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供应室消毒质量监测工作,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遵循2012版《消毒技术规范》,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对供应室的空气以及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监控其消毒效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以及各科室满意度。结果:质控实施后各步骤器械处理效果明显提高(P0.05);各科室满意度也显著改善(P0.05);自本院消毒供应室达标至今,从未发生因消毒供应室工作失误,消毒灭菌不到位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严格实施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以及无菌环境的保持,是供应室为医院提供优良无菌物品的前提,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对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效果及无菌区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状况进行定期监测。结果高压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无菌区空气所采样本合格率为89.36%,物体表面合格率为100%;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2.69%。结论应加强供应室内部环境的清洁消毒,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消毒意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控制院内交叉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供应室是医院医疗器械、护理物品消毒、交换的主要场所,对控制院内交叉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谈点工作体会.(1)加强人员管理:对供应室全体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掌握无菌技术理论与操作,增强无菌观念,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考核检查;(2)合理布局:供应室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设内外走廊、划分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室均安装有消毒紫外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物品提供的重要科室,它的工作对医疗和护理质量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至2007年供应室在物品回收、消毒灭菌及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等质量控制管理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结果:我院供应室在此期间未发生因物品消毒、灭菌原因致院内院外感染。结论:只有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和得当的管理,才能保障无菌物品的供应。现将供应室的质量控制管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空气净化器、多功能臭氧消毒机、紫外线灯管对空气消毒杀菌的效果。方法:在2 8m2 无菌间分别使用空气净化器、多功能臭氧消毒机、紫外线灯管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于消毒前、后及无菌间使用后30min、6 0min、90min对空气采样,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3种方法消毒前、后及使用后细菌数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空气净化器与多功能臭氧机的消毒杀菌效果优于紫外线的杀菌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现状。方法对医院及部分诊所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一次性医疗用品及紫外线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样品总合格率为81.73%,其中:室内空气样品监测合格率最低(47.31%)。各级医疗机构监测总合格率依次为:市级医院84.76%、县(区)级医院91.02%、乡镇级医院81.97%、其他医院81.78%、个体医院68.0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我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设施普遍较为落后,人员的消毒知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程序,每月抽样检测各类器械。结果对消毒供应中心按工作流程清洗的各类器械每月抽样监测均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围术期护理水平和手术质量得到保障。结论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能够促进器材清洗质量专业化,确保术后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手术器械的管理和保养,有利于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好围术期护理,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卿 《中外医疗》2013,(24):32-33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有效的器械管理方法。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实施手术所用的组织钳、止血钳共2000件,将所有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器械由供应室专门负责全部工作流程,对照组器械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负责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98.5%;对照组手术机械的清洗合格率为85.5%,灭菌合格率为88%。结论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管理手术器械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护理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无纺布与全棉布类包装灭菌物品及有效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供应室不同的包装材料采用不同包装方式的物品灭菌后有效保存期(针对一次性无纺布、全棉布)。方法:采用A、B、C、D四种包装方式、高压灭菌后存放在供应室的库房(清洁区),分别于每周或每二周送检、监测,时间一年。结果:A组无菌有效期4周,B组有效期21周,C组存放52周仍无细菌生长,D组有效期20周。结论:通过对物品有效期的质控管理,选择相适应的包装方式,减少重复消毒和物品的损耗,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6.
加强供应室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娟  单利群 《吉林医学》2011,(20):4274-4275
目的:加强供应室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供应室工作环境、操作标准流程中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预防。结果:对供应室空气、操作流程、设备、手卫生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供应室护士的培训及消毒灭菌监测,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要求实施操作,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洁净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一体化设计、建设,手术物品流通采用洁污“双通道”原则。结果:正式运行2年多。减轻了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资源共享,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结论:洁净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的不断提高。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了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专业素质,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机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消毒灭菌.文中分析因腔镜器械清洗不彻底所致灭菌循环取消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观察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美国强生公司STERRAD 100S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机进行的602次灭菌运行程序.结果 出现33次灭菌循环取消,其中发生于真空期4~6min者10次(30.3%).原因为腔镜器械清洗不彻底,包装袋内出现血污所致.结论 合理安排手术间的腔镜手术台次,落实腔镜器械的清洗规范,完善质量监管可避免灭菌机循环取消,提高腔镜的灭菌效果,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空气消毒新方法。方法在供应室10个操作间,分别采用空气清菌片熏蒸和紫外线照射两种方法进行空气消毒,用采样器在消毒前及消毒后采取100个样本进行分析,确定空气清菌片的消毒效果。结果空气清菌片在护理人员操作的情况下,对空气自然菌的杀菌率为83,48%,而紫外线照射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对空气自然菌的杀菌率为57,73%,空气清菌片空气消毒效果明显高于紫外线。结论空气清菌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紫外线的缺陷,杀菌效果好,且操作方便,不影响医务人员正常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