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肾虚证症状量化等级评判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腾辉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1):108-110
中医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是实现证的标准化、客观化评价的重要途径。引进现化心理学行为功能量化及生命质量量化等评分方法,把中医辨证要素“症状”“体征”进行重、中、轻的等级记分,对症状的辨识进行量化分析,是实现病证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规范化、客观化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症状计量与证素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量诊断和证素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两个新兴领域,症状的计量可以从症状的主次、诱发因素、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完善了证素辨证体系,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症”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具体的要素,症状信息规范化其关键在于明确“症”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系统分析中医“症”的内涵,分析目前“症”规范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各家之言迥异、中西医“症”的混杂等,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临床与科研,不利于中医学术的交流及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研究。因此提出从明确症名定义、统一规范症名、拆分复合症名、区分症状轻重、避免诊断性症名、纳入客观指征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症”的描述进行规范,通过建立系统标准体系,进行“症”的量化分级,规范信息采集过程,借助微观指标辨证等开展中医“症”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诊断规范化有着其必然性。证侯和证型的术语规范化是当前诊断规范化的首要内容。“证素辨证体系”和“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中医辨证理论的统一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辨证计量诊断是中医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现有计量模型的共同特点在于探索独立证侯与证型之间的关系,这对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计算机诊疗系统在辨证计量诊断模型基础上,现阶段仍需依赖于专家经验和临床病案等作为诊断知识库,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建立中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方法:以血瘀证辨证参考标准对观察病例进行辨证分组,填写病例观察表,用统计比较法筛选相关因素,对其进行赋分,建立量化诊断标准,并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建立程度分级标准。结果:中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量化诊断阈值为18分,程度分级标准:轻度18~25分,中度26~32分,重度>32分。结论:建立的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继续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师数量化考核的问题。从考核要素,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3级梯阶结构的考核要素体系;采取了直接计量和模糊计量2种计量方法,并将各项考核结果折算为“标准学分”和“比较学分”作为临床医师数量化考核的成绩;制定了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对临床医师实行了数量化考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肠癌血瘀证量化辨证标准。方法:在对311例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应用ROC曲线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胁刺痛、少腹刺痛、唇紫暗、舌紫、舌青、舌晦暗、舌瘀点瘀癍为肠癌血瘀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分别赋为18、16、26、20、20、13、23分;量化辨证标准为≥13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80%以上,阳性似然比60.60。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的特点是:①较符合肠癌的临床特点;②符合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③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肝胆湿热证量化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建立原发性肝癌肝胆湿热证量化标准(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以肝胆湿热证辨证参考标准进行辨证。根据相关因素在肝胆湿热证组和非肝胆湿热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量化诊断标准,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建立程度分级标准。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胆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为26分;量化诊断标准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90%以上。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2.68和11.78:程度分级标准:轻度26—35分,中度36—45分.重度≥46分。提示原发性肝癌肝胆湿热证量化标准同以往建立的各种形式的肝胆湿热证标准相比较更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实际.统计更严谨.相关因素赋分更合理,验证更严谨。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立大肠癌脾气虚证辨证量化标准。 方法:在对311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组和非脾气虚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辨证的结果,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 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脾虚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乏力等28个中医症状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乏力等11项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和非脾气虚证中出现频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11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乏力、神疲、便溏、纳呆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4个症状的赋分分别为16、11、4、8;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13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80%以上,阳性似然比为9.89。 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较符合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标准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标准(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以肝阴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进行辨证,根据相关因素在肝阴虚证组和非肝阴虚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量化诊断标准;然后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最后建立程度分级标准。结果: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诊断标准为24分;量化诊断标准回归性和前瞻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90%以上,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3.18和26.75;程度分级标准为:轻度24~32分,中度33~44分,重度≥45分。结论:同肝阴虚证各种形式的标准相比较,原发性肝癌肝阴虚证量化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更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实际;②统计更严谨;③相关因素赋分更合理;④检验更严谨;⑤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证素辨证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复杂系统。中医的“辨证”属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在揭示辨证原理与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统一辨证方法,提高辨证水平的需要。采用经验建模与计算建模相结合,将贝叶斯网络用于中医辨证诊断数据中症状与证素间隶属关系、证素之间组合关系的研究,运算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贝叶斯网络是对辨证进行信息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方法,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察疾病应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作为诊察手段,重视人体的自我感觉,全面、细致地挖掘临床资料,注重人与时间、空间的多维关系以及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即全时程、多维时空、因人制宜,反映了患者的真实状态,是区别于现代检测手段的不同维度的精准.基于以上特点,开展中医计量诊断,需要建立在对中医基础知识的要素解析、临床资料的多...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孙光荣在临证中对如何抓住“观其脉证”的重点深有研究,认为“观其脉证”是中医诊法的高度概括,是四诊合参获知的“主证”,并形成歌诀阐述其内涵:辨证元素记心中,四诊最重基本功;望诊本是第一诊,观其有否精气神;目鼻舌甲需仔细,闻问详参辨假真;脉探生死与逆顺,再参数据诊如神.  相似文献   

14.
范炳华教授治疗椎源性脏腑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范炳华教授治疗椎源性脏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围绕范炳华教授的临床指导和病案学习,对范炳华教授临床辨证论治椎源性脏腑病的理论、学术思想及具体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并举隅三个案例予以佐证,观察实际治疗效果。[结果]范炳华教授在诊疗脊柱相关疾病过程中,提出"症因相关"理论,推崇"有症必有因,症因须相关,治因宜为先"的学术思想。初诊时,注重从体征表现及临床症状着手治疗椎源性脏腑病,采用触诊之法寻出体征及症状与内在病因的相关性,经过综合性辨证,排除需要鉴别的类似病症,针对实际内因给予准确论治。所列举三例病案精准治疗后,具有明显临床效果。[结论]范炳华教授总结的"审证三原则"学术思想具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针对椎源性脏腑病的临床诊治,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值得实际临证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献琳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元老之一,仲景学说研究名家。刘教授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刘老认为治未病思想是仲景学说精髓,"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四诊合参,重视舌诊和脉诊,擅长舍症而从舌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遣方用药精准,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刘老精于内科杂病,尤其擅长若干首小方合用,诊治肺系疾病,如咳嗽等病症。在治疗咳嗽方面,刘老强调辨证要精准,创立"三步辨证法"以辨内外、定脏腑、断虚实;组方配伍强调以祛风为先,重视外感与内伤联系,重视善后调理,为临床诊治咳嗽提供了成熟的辨证思路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对"营热"证素的特征证候及特定治法方药进行探讨。从中医学对"营""营分"的认识,"营热"的证候、鉴别与其他证素的关系,证素"营热"常见证型及证治方药,"营热"在临证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论治,是针对机体各个部分以及整体的主要功能状态与病理活动,综合评定,提出恰当的处理.而西医的辨病治疗,则是在寻找病源,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源用药.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准确性,重点在全过程;辨证又有助于辨病的个体化、针对性,重点在现阶段.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既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认识,又有阶段性、现实性和灵活性认识,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方法:基于前期研究确定了量表中调查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1个。对全国7个省市的15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该病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的症状或体征在其诊断中权重的均数与变异系数,初步获取症状或体征在证候要素诊断中的贡献度。结果: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了各证候要素的对应症和诊断贡献度。病位类证候要素中,与肝对应的症状或体征有精神抑郁等9个,贡献度值范围为7.49~4.18;心的症状或体征有心悸等6个症状或体征(6.90~5.51);脾的症状或体征有便溏等14个(7.96~5.55);肺的症状或体征有易感冒等5个(6.30~5.27);肾的症状或体征有五更泄等9个(7.82~5.71);胃的症状或体征有胃脘胀满等8个(7.53~6.15);大肠的症状或体征有脓血便等12个(8.40~6.70);肠络的症状或体征有脓血便等2个(8.49~6.41)。11个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对应症及其诊断贡献度范围分别为:气虚的症状或体征有少气懒言等13个(7.44~5.60);血虚的症状或体征有唇/甲/眼睑色淡等8个(7.90~5.59);阴虚的症状或体征有五心烦热等17个(6.88~4.91);阳虚的症状或体征有四肢不温等18个(7.54~5.57);湿的症状或体征有黏液便等17个(7.91~4.96);实热(火)的症状或体征有肛门灼热等18个(7.13~5.69);实寒的症状或体征有腹冷痛等6个(7.51~6.14);气滞的症状或体征有腹胀痛等11个(7.38~5.88);气陷的症状或体征有肛门下坠等2个(7.65~7.43);血瘀的症状或体征有舌有瘀斑瘀点等10个(7.60~5.79);饮的症状或体征有肠鸣漉漉等11个(7.08~4.46)。结论:在文献回顾及临床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能较好地获取专家的共识性意见,初步确定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为进一步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对近20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规范证候、症状名称,提取病位、病性证素,对其进行统计,并运用秩和检验分析检出率在5%以上的常见证素和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初步规范化后,获取病位证素10个,病性证素11个,常见证素与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初步确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证素与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为本病的临床辨证和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体表具体病位/症状的局部针灸治疗,方法丰富,临床运用普遍,但其自身理论化程度较低,目前针灸治疗理论也未予恰当表述和应有的体现。通过分析《内经》等有关痹证针灸治疗较集中反映的诊治过程、方法及经验认识,探讨此类具体针灸治法的形成、要素及特点,指出在辨证、刺法、经络、腧穴等方面与临床难合的认识误区,提出"身形辨证"概念等,以期促进针灸治疗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