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智能实时追溯管理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医院对手术室器械管理采用智能实时追溯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器械包管理情况及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器械包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手术室器械包过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器械管理采用智能实时追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器械的管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在口腔科门诊物品器械管理工作中应用"五常法"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口腔科门诊物品机械管理工作中应用"五常法",2017年4月~2018年6月使用"五常法"设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未应用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应用实施"五常法"器械管理后,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应用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准备所用时间、补充物品所用时间,均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五常法"后医护人员对物品器械管理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口腔科门诊物品器械管理过程中应用"五常法",可有效提高器械物品准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获得医护人员的认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与管理质量。方法:医院门诊口腔科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2017年12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份样本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样本消毒灭菌合格率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门诊口腔科样本监测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口腔科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能显著提升科室物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规范化管理与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2月起对诊疗器械消毒实施规范化管理,2018年6~11月为实施前,2018年12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的诊疗器械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质量与管理缺陷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包装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感染、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诊疗器械消毒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升器械消毒质量,降低口腔科医疗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供应室规范处理和集中管理口腔科复用器械的价值。方法:医院口腔科复用器械从2018年7月开始由供应室进行规范处理和集中管理,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随机选择口腔科复用器械各289件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口腔科复用器械的处理效果与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器械的灭菌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器械损耗率及病毒标志物阳性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口腔科复用器械规范处理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口腔科复用器械纳入供应室进行规范处理和集中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清洁消毒质量,充分延长器械使用时间,提高疾病传染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屏障技术放射安全管理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9年7月起正式开始使用屏障技术,在常规放射安全管理方法基础上进行细化,尤其强调流程划分,分阶段依照特征强调安全特征,包含放射废物、放射器械及放射类紧急事件等方面的整改。2019年7月~2020年6月为实施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与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放射类废物处理设施、应急处理方案、个人护理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屏障技术作用原理,详细划分常规放射安全管理方法流程,可有效降低放射科医护人员职业伤害发生率,提升患者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为提高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质量,医院在2019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00份医疗废物管理记录进行研究,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体检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不合格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体检中心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开展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废物管理质量,增强医护人员防控医院感染意识,减少感染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放疗科的建设与应用。方法:医院放疗科自2019年3月起建设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日常工作项目和岗位管理,2019年3月~2020年2月为实施后,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放疗科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放疗科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放疗科患者对诊疗管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于放疗科中,能显著提升科室整体管理质量,优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科室管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量化考评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开展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活动,针对医院感染问题制定量化考评方案,由护士长带头成立管理小组,通过调研了解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重点环节,制定量化考评细节,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实施前后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率。结果:实施后口腔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率、医疗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率、环境管理制度执行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量化考评方案应用于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人文管理在改善麻醉科医生职业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起对麻醉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针对医生职业情绪问题实施人文管理方案,运用激励机制提升医生待遇,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培养团队精神,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采用职业情绪量表对实施前后麻醉科医生的情绪评分进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医生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麻醉科医生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评分显著降低,个人成就感评分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医生的满意度评分为(82.40±4.60)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2.90±7.50)分(P<0.05)。结论:针对麻醉科医生情绪问题进行人文管理调整,能够有效改善医生的情绪状态,提高了医生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责任制管理模式在口腔科器械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口腔科2017年7~12月实行常规管理模式期间作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实行责任制管理模式期间作为实施后。评估实施前后口腔科器械丢失率、器械验收合格率及护理人员工作表现互评分值的指标差异。结果:实施后器械丢失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器械验收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责任制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器械丢失率,提高器械验收合格率,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分娩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分娩室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从2019年3月起从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方面入手,对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急救流程演练3个方面进行调整,将2019年3~9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2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调查产妇、家属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分娩室的健康宣教、护理文书、护理急救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产妇、家属及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六西格玛管理法用于分娩室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提高产妇、家属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科器械消毒管理对医院交叉感染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在口腔科诊治的21 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的器械消毒采用常规方式,实施后采用优化的器械消毒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和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口腔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得分。结果: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院感控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优化口腔科器械消毒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降低医源性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节点管理在健康体检中心团队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2019年,自2019年1月起调整健康体检中心管理方案,实施节点管理模式,针对团队体检中存在的现场秩序混乱、岗位分工不明确、体检项目遗漏、引导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整改,按照体检前、体检中、体检后进行节点划分,并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措施,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统计实施前后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质量评分,并比较实施前后体检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健康体检中心的流程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业务水平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体检者对工作衔接、体检引导、现场维护、体检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健康体检中心团队体检存在的问题,实施节点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质量,改善了体检者对健康体检中心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就诊流量监测的合理人力资源配置效果。方法:医院2018年4~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实施前。医院2019年1~10月实施基于就诊流量监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实施后。评估基于就诊流量监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急诊科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变化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科室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对科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就诊流量监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医护人员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输血科质量管理中5S现场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在常规安全管理基础上添加5S现场管理,2018年6~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7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输血科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血液报废率、红细胞库存期、试剂库存量、首袋发血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资料完整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5S现场管理办法应用于输血科的质量管理中,可以更加有序的管理血液、资料及试剂等,仪器的管理工作也具有了一定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使输血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减少经济浪费和时间浪费,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预约资源优化策略与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口腔科门诊自2019年3月起,制定预约资源优化策略,2018年6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2019年3~1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师对管理效果的评价,统计实施前后就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口腔科门诊医师对患者预约就诊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口腔科门诊患者对预约就诊过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口腔科门诊实施预约资源优化策略,能显著提升就诊效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责任组包床管理排班模式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1月起调整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方案,将传统的单人责任制包床管理方案改为责任组包床管理模式,并按照责任组的人员划分情况进行排班方案调整,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麻醉恢复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及转入交接质量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实施前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麻醉恢复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及转入交接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麻醉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行责任组包床管理排班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获得了医生、护士、患者三方的共同肯定,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品管理专业小组在骨科病区药品质量督查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择骨科医护人员24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7月起基于"根因分析法"建立药品管理专业小组,2018年7月~2019年8月为实施后,2017年5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管理制度评分、管理环境评分、管理设施评分、教育培训评分、管理质量满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过期、存储不当等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管理专业小组的建立与应用,能够提高骨科医护人员的药品管理质量与管理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方协作的立体化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构建与效果。方法:为提高农村慢性病管理工作质量,医院联合慢性病防治院及村委会,共同构建应用多方协作的立体化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于2019年3~10月予以实施,设为实施后,2018年7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慢性病患者管理质量改善情况与管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农村慢性病患者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健康管理工作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多方协作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农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疾病控制效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