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内细胞脂滴分布,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中自噬泡形成情况。蛋白印迹检测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mCytc)、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标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组织脂质沉积在模型组中明显增加;姜黄素明显抑制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自噬抑制剂削弱姜黄素的治疗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正常对照组可见散在自噬泡,模型组自噬泡数量显著减少,姜黄素可明显增加自噬体数量。蛋白印迹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Bax、Caspase-3、Caspase-9、P62蛋白表达均升高,而mCytc、Bcl-2、Beclin-1、LC3Ⅱ/LC3Ⅰ均降低;经姜黄素治疗后肝组织中Bax、P62、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均降低,而mCytc、Bcl-2、Beclin-1、LC3Ⅱ/LC3Ⅰ升高;自噬抑制剂可以部分抑制姜黄素对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论姜黄素对NAFLD大鼠模型的抗凋亡作用与诱导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对各种条件应激的适应性反应,因此在机体内环境、细胞稳态及正常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病理的状态下对机体起着保护性或有害的作用。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自噬功能的紊乱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潜在因素。本文针对自噬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NAFLD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此文就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和自噬对NAFLD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自噬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及发展.在NAFLD早期,自噬增强,并可以通过抑制引起NAFLD的“二次打击”延缓NAFLD的进展.在NAFLD晚期,由于自噬相关基因(Atg)7降解、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过度激活、高胰岛素血症、自噬-溶酶体蛋白水解功能减弱、自噬体膜及溶酶体膜脂质构成改变、肝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加引起自噬减弱,加重了NAFLD.  相似文献   

5.
长期大量摄入酒精可诱发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自噬是依赖于溶酶体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脂噬作为大自噬,是一种选择性自噬形式,可将脂滴吞噬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将吞噬的脂滴降解为脂肪酸。长期摄入酒精会延缓脂噬,减缓脂质降解,破坏肝脏内脂肪燃烧功能,同时加速脂肪生成。本文就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胡晨波  武静  施军平 《肝脏》2009,14(6):493-49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且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硬化甚至肝癌。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疾病,临床上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介绍了脂肪酸-胆酸偶合物(FABACs)和熊去氧胆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偶合物(UDCA-LPE)两种新型的具有NAFLD防治作用的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FABACs通过调节脂代谢,特异性的降低高脂饲料所致NAFLD的肝脏脂肪升高,预防NAFLD的形成;而且对已形成的NAFLD也有治疗作用;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起效快、安全性好。UDCA-LPE在降低NAFLD的肝脏脂肪的同时,能够抑制线粒体损伤和凋亡,促进肝细胞再生,对NAFLD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FABACs和UDCA-LPE对防治NAFL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棕榈酸(PA)体外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并应用丹酚酸B(Sal B)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探讨Sal B对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A)、干预组(PA/Sal B)和抑制剂组(3-MA/PA/Sal B)。采用MTT法筛选PA和Sal B最佳干预浓度,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变化,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TC、TG、ALT和AST水平分别为(0.57±0.07) mmol/L、(0.99±0.07) mmol/L、(98.47±7.00) IU/L和(88.36±8.54)I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4±0.02)mmol/L、(0.26±0.03)mmol/L、(23.37±2.24)IU/L和(27.27±3.19)IU/L,P0.01],也显著高于干预组[分别为(0.30±0.04) mmol/L、(0.56±0.06) mmol/L、(53.36±5.33) IU/L和(56.37±7.66) IU/L或抑制剂组[分别为(0.43±0.02) mmol/L、(0.83±0.10) mmol/L、(86.84±3.37) IU/L和(75.82±3.43)IU/L,P 0.05];模型组油红O吸光值为(0.666±0.009),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或抑制剂组[分别为(0.247±0.011)、(0.477±0.013)或(0.507±0.002),P0.001];干预组细胞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7±0.01),显著高于模型组的[(0.22±0.02),P0.01],而抑制剂组为(0.44±0.05),有所降低。结论 Sal B处理能减少HepG2细胞脂质蓄积,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自噬而起到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10.
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密切,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与抗糖尿病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转归均有影响。此文就2型糖尿病对NAFLD发病、进展及抗糖尿病治疗中生活方式干预和胰岛素增敏剂应用对NAFLD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疾病,临床上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介绍了脂肪酸-胆酸偶合物(FABACs)和熊去氧胆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偶合物(UDCA-LPE)两种新型的具有NAFLD防治作用的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FABACs通过调节脂代谢,特异性的降低高脂饲料所致NAFLD的肝脏脂肪升高,预防NAFLD的形成;而且对已形成的NAFLD也有治疗作用;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起效快、安全性好。UDCA-LPE在降低NAFLD的肝脏脂肪的同时,能够抑制线粒体损伤和凋亡,促进肝细胞再生,对NAFLD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FABACs和UDCA-LPE对防治NAFL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华  李莉 《肝脏》2005,10(4):337-3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随病理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被认为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胰岛素抵抗、脂肪变性、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和细胞因子作用等。本文对已报道的,与NAFLD发病相关的基因作一小结,并对这些基因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生化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线粒体自噬可降解肝脏中功能受损的线粒体和错误折叠蛋白以调节细胞死亡,同时具有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的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与脂联素受体2结合,可增加肝脏Kupffer细胞分泌自噬激动剂,诱导肝细胞线粒体自噬,促进脂质代谢,从而减轻肝脏炎症,为研发疗效显著和机制明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慢性肝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NAFLD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自噬失调是NAFL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梳理与总结自噬与NAFLD的关系、运动诱导细胞自噬对NAFLD的影响以及其潜在分子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以期为NAFLD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以氧化应激为中心的"第二次打击"是NAFLD进展的关键因素。自噬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噬在肝细胞脂质代谢、炎症反应与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氧化应激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从自噬与NAFLD的关系、氧化应激与NAFLD的关系分析自噬与氧化应激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相互关系,指出自噬在NAFLD发病进程中调控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若能够阻断或者激活自噬调控氧化应激的某个关键通路,或可为干预NAFLD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取代病毒性肝病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肠-肝轴将肝脏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intestinal microbiota, IM)联系起来,IM通过直接易位或间接影响代谢促进NAFLD发展。大量研究表明,调节IM是NAFLD的潜在治疗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M影响NAFLD的机制及以其为靶点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肝脏异常病变,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自噬是细胞降解自身成分、参与维持器官功能及机体稳态的一种基本细胞过程,与NAFLD的进展存在密切联系。机体遭受的高脂、缺氧和压力等在肝脏内形成了细胞外微环境的异常改变,这些异常微环境可能通过诱导的肝脏细胞自噬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基于肝脏内的多种微环境特征,对肝细胞、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等肝脏细胞的自噬在NAFLD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713-17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疾病,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滴大量蓄积。NAFLD不仅成因复杂,还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专门的治疗药物。自噬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自噬选择性降解细胞中脂质的机制称为脂噬,该机制为缓解因脂质蓄积引起的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从NAFLD发生发展、脂肪滴降解过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相关因子入手,探讨了自噬与NAFLD的相关性。这可能为从自噬入手治疗NAFLD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