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徒手淋巴引流治疗,研究组进行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DMS)联合肌内效贴(KT)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上肢局部肿胀、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SHS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DMS联合KT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对患侧上肢进行综合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上肢疼痛,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SHSS中的水肿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FMA-U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试验组感觉及肩部外展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试验组水肿评分及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 DMS联合KT对于SHS患者上肢水肿、疼痛改善获益更佳,但对于患者感觉、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常规康复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血宁穴位注射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舒血宁穴位注射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根据肩手综合征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83.78%,对比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舒血宁穴位注射结合肌内效贴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肢活动度和肌力,增加上肢及手的精细运动,增加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后肘正中静脉的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并观察患肢静脉频谱图和血管二维声像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见患者血管走行恢复平直,静脉瓣活动柔软,随心动周期、呼吸周期变化可见不同程度的起伏.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静脉回流速度提升(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较小,静脉回流速度较快(P<0.05).结论 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量,加快局部血流的速度,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对症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扎,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视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组(简称观察组)28例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不做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更有优势(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改善疼痛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疗效优于仅用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29-33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康复和针刺治疗相比较,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针推康复分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共59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基础组(n=20)、针刺组(n=19)和贴扎组(n=20)。基础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其余两组在基础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针刺治疗和肌内效贴治疗,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进行上肢功能评定,使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痉挛,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三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贴扎组的效果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三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各组均有提高(P0.01),但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效果与针刺治疗相似,优于基础康复治疗;肌内效贴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或Sudeck综合征,常发生在脑卒中后1-3个月。笔者于2010年—2012年采用中药熏蒸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上肢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合并上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肌内效贴组各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肌内效贴组30例患者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d、7 d上肢肿胀消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14 d及21 d后,肌内效贴组患者的上肢肿胀程度较常规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肌内效贴在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肿胀的治疗中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功能扎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参照组接受康复运动,试验组在康复运动基础上联合使用功能扎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想像疗法等。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够有针对性地缓解偏瘫后肩痛,可以作为常规康复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正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可见于12.5%~70%的病例,多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1])。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水肿、关节僵硬,以及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症状可能涉及肩部和/或手,故称为肩-手综合征,又有学者称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征~([2])。其症状表现跟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常规康复诊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进行电针结合空气波疗法为期训练8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疼痛定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s VAS)来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状况.结果 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药、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康复效果显著,三种方法联用,优势互补,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和水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