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且治疗时间窗口窄,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来减少IS后的脑损伤。sigma-1受体(sigma-1 receptor, Sig-1R)是一种特异性分子伴侣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表达,参与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文章通过对Sig-1R结构、分布、相关通路及配体的阐述,针对Sig-1R在I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索Sig-1R相关配体发展为抗IS候选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Sigma-1受体的作用以及Sigma-1受体对P2X3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7周龄,体重180~20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和Sigma-1受体拮抗剂BD-1047组(BD组),每组16只。鞘内置管后1 d, Sham组只游离右侧坐骨神经主干不结扎,CCI组、BD组制备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后第1天起,每日上午08:00 Sham组和CC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30μl, BD组鞘内注射120 nmol BD-1047 20μl+生理盐水10μl,连续14 d。于模型制备前1 d、模型制备后l、3、7、10、14 d鞘内给药后30 min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于模型制备后7 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gma-1受体和P2RX3受体蛋白含量。CCI组于模型制备后7、14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Sigma-1受体、P2X  相似文献   

3.
背景 由于腺苷在睡眠方面的作用与全身麻醉所产生的作用非常相似,近年来关于腺苷及其受体在全身麻醉过程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其机制尚无定论.目的 综述腺苷A1受体与全身麻醉的关系及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内容 简述全身麻醉与腺苷A1受体在睡眠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全身麻醉相关的重要受体γ-氨基丁酸A型(γ-amino 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与腺苷A1受体的关系,总结目前腺苷A1受体在全身麻醉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趋向 腺苷A1受体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研究腺苷A1受体和全身麻醉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麻醉工作及药物的研究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是一种难治性疼痛,患者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其治疗效果欠佳,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直接或间接地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Pannexin1(Panx1)是一种新型缝隙连接蛋白,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介导ATP的释放。动物实验证据表明,Pan...  相似文献   

6.
背景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l(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是瞬时感受器电位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表达在初级传入感觉神经元上,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近几年对TRPV1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的 TRPV1作为一种与痛觉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 TRPV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 TRPV1的结构与分布研究进展,TRPV1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的变化,以及降低TRPV1的功能后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趋向 对TRPV1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新一代镇痛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效应,拮抗CB1R可引起疼痛敏化。本文通过对CB1R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镇痛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探索更优疼痛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TRPV1(transient receptor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作为一类与痛觉传递有密切联系的膜通道性受体,在介导炎性痛、内脏痛、癌痛甚至痛觉敏化等多种疼痛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其生理学特点和调控痛觉的机制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如辣椒素等TRPV1激动剂、拮抗剂甚至相关药物的研制也有一定成绩,进一步思考如何合理运用RNAi等新型介入技术开发TRPV1在疼痛缓解上的潜在效能必将为临床疼痛的针对性治疗开辟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P2Y1受体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雌性SD大鼠90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5组(n=18):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假手术+P2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MRS 2179组(Ⅲ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Ⅳ组)和骨癌痛+MRS2179组(Ⅴ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骨癌痛模型.Ⅲ组和Ⅴ组术后第7~9天鞘内注射MRS2179 100 pmol/10μl,1次/d,Ⅳ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第3、7、9、12、15、18天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于术后第9天测定机械痛阈后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背角,测定P2Y1受体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术后第7~18天机械痛阈降低,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上调(P<0.01);与Ⅱ组和Ⅳ组比较,Ⅴ组术后第9~18天机械痛阈升高,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P2Y1受体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最近对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神经生长因子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退变或者变性纤维环有更多的神经末梢长入,接触炎症的刺激,导致疼痛,即所谓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已是临床共识。神经生长因子在动物各个年龄阶段均发挥广泛的作用,尤其是能够影响伤害性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生长因子不但具有基因的转录后调节机制,而且能够引起基因表达的长期改变,最近对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传导的介质和途径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神经生长因子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可供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查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sigma-1受体抑制剂BD1047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痛阈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建立NP模型.①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CCI组(C组)和CCI+BD1047组(B组).术后第0~5天,S组和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1次/d,连续6d);B组鞘内注射BD1047(120 nmol/20μl,1次/d,连续6d).于术前1d,术后3、5、7、10、14 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②雄性SD大鼠12只,分组(每组4只)和给药同第1部分实验.术后第10天处死,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染色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C组大鼠术后第3天PWMT[(4.9±0.9)g]开始降低,持续到术后第14天(P<0.05),术后第10天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数[(149±28)个]明显增加(P<0.05);与C组比较,B组大鼠术后第3天PWMT[(8.6±1.2)g]明显升高,持续到术后第14天(P<0.05),术后第10天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数[(92±22)个]明显减少(P<0.05). 结论 鞘内注射BD1047可减轻大鼠NP,其机制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作为一种神经调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参与体内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如调节突触活动、促进长时程增强效应及参与疼痛反应,其中H2S对疼痛的调节已日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目的 对H2S在痛觉调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内容 就H2S的生物特性、参与疼痛的潜在机制、与不同疼痛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趋势 H2S作为体内的一种新型痛觉信使,它在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了解H2S的生理作用,阐明其参与痛觉的具体机制,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新型的治疗战略.  相似文献   

13.
疼痛灾难化是患者对疼痛产生的夸大且消极的思维定势。作为与疼痛相关的主要负面心理情绪之一,疼痛灾难化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疼痛体验。因此,疼痛灾难化可能是各种疼痛相关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近年来,由于相对统一的量表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疼痛灾难化作为术前心理评估项目,探讨术前疼痛灾难化强度预测术后疼痛发生的可能性。全文对疼痛灾难化的相关概念、发生机制、评估手段以及疼痛灾难化对术后急慢性疼痛的预测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然而伴随的副作用常困扰着临床,限制了其应用. 目的 为合理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提高镇痛效果和降低副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 对作用于不同阿片受体且作用不同的阿片类药物合理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在急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趋向 提高疗效及病患满意度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规范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必将在急慢性疼痛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开颅手术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开颅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75%,术后疼痛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部分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掩盖神经系统症状,干扰病情判断,目前尚无针对开颅患者的确切镇痛方案。如何实施开颅患者术后镇痛,改善患者转归,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开颅术后疼痛特点、疼痛机制、疼痛评估、镇痛策略与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开颅手术的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麻醉和手术后认知功能减退,持续时间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对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围术期POCD患者的转归。Toll样受体4(TLR4)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免疫炎性模式识别受体,在多种类型的中枢神经细胞中表达并对神经认知发挥调控作用。在POCD发生过程中,TLR4可通过参与炎症反应、调控神经发生、激发氧化应激以及微生物-肠-脑轴等多种途径调控其进展。本文对TLR4的结构和功能和TLR4参与POCD进展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