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患者的效果.[方法]下腰椎失稳患者30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6个月时为86%,1年为93%,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未出现断钉病例.[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减压,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能有效提高椎间骨融合率,达到小关节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且手术创伤小,内置物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置钉经椎间孔的椎体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09年11月,23例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腰椎退行性滑脱合并腰椎不稳定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单侧置钉TLIF术结合经椎板的关节突螺钉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评价患者术后下肢及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影像学表现、以及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出现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位置不佳引起神经根刺激症状,行二期手术取钉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术后下肢及腰背部疼痛的VS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影像学随访未见内固定失败及矫形丢失现象。结论:采用单侧置钉TLIF术,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可以有效地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手术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腰椎前路腰椎间融合后辅助固定的各种关节突关节螺钉的生物力学安全性存在普遍担忧,限制其临床应用,未见文献报道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比较研究.目的:建立L4~5椎前路椎间融合后路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及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的负荷和转矩,比较分析3种螺钉和椎间融合器的应力状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2/2009-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数据输出DICOM 3.0 格式;Mimics 11.1软件;Simpleware3.1软件;Abaqus6.8软件;Photoshop 7.0软件;DEPUY AcroMed皮质骨螺钉和Zimmer椎间融合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方法:建立L4~5椎前路椎间融合后路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及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3种螺钉固定的有限元模型施加500 N/6 N·m载荷模拟前曲、后伸、左侧弯、左旋运动,用Abaqus 6.8软件比较分析3种螺钉和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变化和分布特点.主要观察指标:应力峰值,应力集中区云图.结果:在500 N/6 N·m载荷下,椎弓根螺钉在屈、伸时的应力较两种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应力小,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时较大;两种关节突关节螺钉应力特点相似.在椎弓根螺钉坚强固定时,椎间融合器有应力遮挡现象.结论:在较小的转矩下,前路腰椎间融合后两种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安全性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相近.使用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除减少创伤、节约成本等优点外,还可减少对椎间融合器的应力遮挡效应.  相似文献   

5.
马安军  张春  吴恙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47-1047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约有20%左右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本院于2000年10月开始,用节段开窗减压,后柱融合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Magerl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早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不连伴腰椎滑脱手术,传统的方法通常采用后路棘突椎板切除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虽然近斯效果满意,但远期由于术后瘢痕粘连易造成医源性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受累引起腰腿痛等并发症,因而疗效常不满意。2002年开始作者对腰椎滑脱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行椎板后复合体原位回植经椎板、小关节突内固定,重建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腰椎关节突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的感受器通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经关节突滑膜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感受器通路给药及银质针导热治疗盘源性腰腿痛效果显著,但关节突滑膜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感受器通路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家兔经腰椎关节突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的感受器通路形态学特征。方法:将8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在CT引导下经双侧腰椎关节突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分别注射荧光逆行神经追踪剂核黄进行逆行神经追踪,分别在注射后18,36h取T12~L5脊神经节、颈、胸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内脏、血管、皮、腰椎关节突滑膜、椎板骨骼肌附着点的肌腱、腰椎间盘、雄性的睾丸、雌性的卵巢等,连续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荧光标记的神经细胞及荧光标记密集的神经末梢部位,并记录曝光时间。结果与结论:荧光素注射18h,在下丘脑,颈、胸交感神经节,T12~L5脊神经节,胃黏膜下、小肠黏膜及黏膜下、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荧光标记细胞;在脊髓前、后角、大脑、小脑、腰椎间盘纤维环、腰椎间盘髓核、腰椎间关节滑膜、骨骼肌膜、气管内外膜、肺泡内膜、心肌的内外膜、肾小球、肾小管、胆囊壁、输卵管内外膜、卵巢、子宫内外膜、睾丸、皮内毛细血管袢及肠系膜动脉壁发现荧光密集区。苏木精-伊红染...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椎关节突关节是脊柱后柱的重要结构,其固定与融合在腰椎后路手术被广泛应用.目的:阐述了各种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和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CNKI 数据库中有关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方法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传统的关节突关节融合方法为关节突关节V 形开槽,然后植入松质骨,不需要作大范围的剥离,创伤小,所需植骨量较少,融合率高,缺点是即刻的稳定性较差.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联合横突间融合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但存在融合失败、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螺钉松动和断裂、硬膜撕裂、螺钉穿刺到椎管引起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圆柱体嵌入椭圆体的融合器有利于融合器与关节面充分的接触,同时提高了融合器的稳定性和抗移位能力.目前对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研究远没有对后外侧融合的研究那么充分,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研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腰椎关节突关节是脊柱后柱的重要结构,其固定与融合在腰椎后路手术被广泛应用。目的:阐述了各种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和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有关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方法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传统的关节突关节融合方法为关节突关节V形开槽,然后植入松质骨,不需要作大范围的剥离,创伤小,所需植骨量较少,融合率高,缺点是即刻的稳定性较差。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联合横突间融合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但存在融合失败、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螺钉松动和断裂、硬膜撕裂、螺钉穿刺到椎管引起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圆柱体嵌入椭圆体的融合器有利于融合器与关节面充分的接触,同时提高了融合器的稳定性和抗移位能力。目前对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研究远没有对后外侧融合的研究那么充分,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研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关节突滑膜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感受器通路给药及银质针导热治疗盘源性腰腿痛效果显著,但关节突滑膜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感受器通路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家兔经腰椎关节突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的感受器通路形态学特征。方法:将8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在CT引导下经双侧腰椎关节突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分别注射荧光逆行神经追踪剂核黄进行逆行神经追踪,分别在注射后18,36h取T12~L5脊神经节、颈、胸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内脏、血管、皮、腰椎关节突滑膜、椎板骨骼肌附着点的肌腱、腰椎间盘、雄性的睾丸、雌性的卵巢等,连续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荧光标记的神经细胞及荧光标记密集的神经末梢部位,并记录曝光时间。结果与结论:荧光素注射18h,在下丘脑,颈、胸交感神经节,T12~L5脊神经节,胃黏膜下、小肠黏膜及黏膜下、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荧光标记细胞;在脊髓前、后角、大脑、小脑、腰椎间盘纤维环、腰椎间盘髓核、腰椎间关节滑膜、骨骼肌膜、气管内外膜、肺泡内膜、心肌的内外膜、肾小球、肾小管、胆囊壁、输卵管内外膜、卵巢、子宫内外膜、睾丸、皮内毛细血管袢及肠系膜动脉壁发现荧光密集区。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脊神经节内淋巴细胞浸润,各荧光密集区与荧光显微镜下所见相同,但曝光时间显著减少(P〈0.01)。荧光素注射36h,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明显减少,曝光时间显著延长(P〈0.01),荧光密集区的部位相同,但有些部位曝光时间显著延长(P〈0.01),有些部位曝光时间显著减少(P〈0.01)。说明家兔腰椎关节突滑膜和椎板骨骼肌附着点感受器通路网络由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元、小肠节细胞、脊神经节、外周副交感神经元、下丘脑部分神经元5大神经网络组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6例采用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27例采用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和JOA评分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融合率及优良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JOA、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JOA、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手术优良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期临床结果表明单侧椎弓根固定能够提供和双侧固定同样的疗效,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内侧入路与前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1例(47髋),均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其中经内侧入路21例(25髋)为内侧入路组,经前侧入路20例(22髋)为前侧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随访39~72个月,比较2组患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临床评估及影像学评估优良率;比较2组术后再脱位、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及再手术率。结果2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患病部位、脱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入路组单髋手术时间[(45.22±8.23)min]、手术切口长度[(3.45±0.60)cm]均短于前侧入路组[(81.62±13.72)min、(7.65±1.25)cm](P<0.05),单髋术中出血量[(4.50±1.93)mL]少于前侧入路组[(21.38±8.63)mL](P<0.05)。2组术后1d发生再脱位各1例,经复位固定后稳定,术后3个月髋关节X线检查结果显示2组均复位良好、稳定。2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临床评估优良率、影像学评估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再脱位发生率、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与经前侧入路切开复位一致,但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Solis、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45例,行Solis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5例为Solis组,行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为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例,均采用单纯后路腰椎板切除术。治疗组11例,于切开皮肤时静脉给予MP 30 mg/kg;术后静脉应用MP 40 mg/次,2次/d,共3 d。对照组9例,术中不使用MP,术后静脉给予MP 40 mg/次,2次/d,共3 d。应用JO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9.25±2.12)分和(9.53±2.10)分(P>0.05)。术后1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分别为(13.43±2.01)分和(11.21±2.13)分;3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14.62±2.15)分和(13.04±2.1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患者1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性溃疡、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术中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神经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廖鑫  吕超  罗政  刘俊 《中国内镜杂志》2023,29(10):12-20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 Endo-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TLIF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Endo-TLIF组腰痛VAS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Endo-TLIF组JOA评分高于TLIF组,ODI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传统TLIF和End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当,Endo-TLIF具有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依赖于解剖标志辨识和术者的经验,即使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存在着置入螺钉位置不佳的可能。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为椎弓根钉置入提供实时多平面图像,提高置入准确率。腰椎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最常见的应用部位之一,国内外尚无专门比较腰椎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的文献报道。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腰椎椎弓根钉置入技术中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纳入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导航组90例,徒手置钉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椎弓根钉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结论: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钉480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8.0±2.5)min,准确率为80.4%(386/480);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钉514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3.0±1.0)min,准确率为84.4%(430/514)。经统计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置钉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置钉组(P〈0.01)。在置钉准确率、螺钉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腰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手术中,与徒手置钉相比,计算机导航在置钉准确率方面无明显优势,在置钉时间方面明显长于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后,对36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设为2联组;其余42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设为3联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JOA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3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明显升高(P<0.05);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椎间隙高度与术后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3联组椎间隙高度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2联组(P<0.05);3联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均显著高于2联组(P<0.05)。结论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时,可以长期缓解患者的下腰痛症状,提高椎间隙高度。但是,该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故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腿疼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实施椎间融合,但采用哪一种植入物进行植入好?还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L4、5侧路单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与传统开放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L4、5单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试验组),45例行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1例出现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移位但无相应症状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住院天数、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植入治疗时间及植入治疗中出血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ODI及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种方式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相当,但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