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52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全方位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每组各26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等护理项目的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常态化质控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医院重症监护常态化质控模式实施前后的住院患者中分别选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质控模式实施管理,观察组采用新常态化质控模式实施管理,记录两组患者对感染人数、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资料文书及急救保障指标评分情况;并记录两组医患矛盾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资料文书及急救保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患矛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常态化质控模式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实施以后可有效提高医院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率,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形势常态化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新形势常态化质控管理模式。记录两组医院感染人数,评价两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急救物品指标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护患矛盾冲突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急救物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患矛盾冲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形势常态化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率,避免护患矛盾冲突,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医院8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品管圈护理,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其护理后专业护理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病情动态掌握等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制图与查检表应用于消化科护理质控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的72例消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质控管理,观察组实施设计管制图和查检表进行质控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管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急救物品管理及药品管理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制图和查检表应用于消化科护理质控瓶颈问题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科低视力患者在门诊静脉采血中的专案创优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收集400例静脉采血患者,其中正常视力的患者200例,低视力的患者200例。低视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的专案创优护理。首先初步评估低视力和正常视力患者基本情况,再次通过对低视力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健康指导、心理指导、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不良事件发生、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视力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视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4,P=0.000);干预后,低视力观察组不良事件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6,P=0.001)。(2)患者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健康指导=11.971,χ2心理指导=10.889,均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中心静脉穿刺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的2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7~12月的9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9年1~6月的10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科室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2例,对照组感染10例(χ~2=5.67,P0.05);观察组的感染有效控制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χ~2=22.22,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84.38%(χ~2=16.55,P0.05)。结论: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静脉穿刺中心患者感染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感染控制率,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模式在老年病房基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病房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三级质控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基础护理达标率、护理质量评价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协助进食进水、卧位护理、排泄护理、床上温水擦浴、安全护理的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技术操作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三级质控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达标率,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用于推拿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医院推拿科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士层级管理。评价两组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病历书写)评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调查两组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病历书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χ~2=5.26,P=0.0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科护理采用层级管理进行干预可使护理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住院安全性,从而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节质控对电子护理记录质量与及时归档的影响。方法:将医院肾内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与2016年7月~2018年6月出院的2 000份电子护理记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 000份。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子护理记录管理,观察组采用环节质控电子护理记录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修改和及时归档情况。结果:观察组电子护理记录的三日归档率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退档修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节质控对电子护理记录质量与及时归档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学习,规范护理电子书写能力,能够提高护士对电子护理记录的归档意识,实行环节质控联合终末质控,能够提高电子护理记录的三日归档率,保证电子护理记录质量,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护理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历互查质控法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医院产房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应用病历互查质控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医院产房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病历互查质控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历书写缺陷率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体温单、医嘱单、产前记录、产程图、产时记录、婴儿记录单各项目缺陷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满意人数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病历互查质控法效果理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病历书写缺陷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责任小组制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6月呼吸内科病区实施责任小组制管理,2016年6~12月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小组制管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将200例呼吸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按照科室日常的护理标准、内容及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护理部-护士长-护理质控小组"的三级管理模式,分析护理质控小组在门诊注射室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7月180例未实行护理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180例实行护理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患者为观察组,护理人员均为20名。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门诊注射室管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临床护理评分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01)。结论:护理质控小组管理用于门诊注射室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100例和医院ICU3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和医院ICU36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和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病区管理、特级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及总分等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9.00%(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实施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还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2016年6~12月期间的患者接受基础病房管理,随机选取3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期间的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结果,总结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和病房管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意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规避护理风险,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特图用于外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外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甘特图管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记录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质量、床边护理、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质量、护理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甘特图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析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根据风险管理方式差异随机分组,2016年7~12月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接受量化分级管理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操作和沟通技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17年1~12月手术室收治的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每月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评价两组的护理质量,记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9%(χ~2=4.18,P=0.04);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4±3.05)分,高于对照组的(90.42±5.14)分(t=7.29,P=0.00);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9.13%(P0.05)。结论:手术室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分组单项质控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与对照组(n=1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分组单项质控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7%(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工作中采用分组单项质控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可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