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究于子宫肌瘤治疗中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妇科收治的12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两组各62例,予以研究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方案,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子宫内肌瘤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术后Vas评估、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值(P0.05);两组并发症存差异(P0.05);研究组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fsH及e2指标与对照组存差异(P0.05)。结论于子宫肌瘤手术中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E2、FSH以及LH水平与对照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卵巢早衰发生率为9.80%,对照组患者的卵巢早衰发生率为15.69%,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不会对患者的刺激素水平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也相对较小,不会使患者卵巢功能储备降低.  相似文献   

3.
陆静 《四川医学》2010,31(10):1442-144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4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剥除术(研究组),55例行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76±26.6)ml低于对照组(238±65.4)ml(P〈0.05),术后病率研究组(9.4%)低于对照组(32.7%)(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术,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病率,适当扩大了手术指征,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155例在子宫肌瘤挖除前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再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对照组145例仅行子宫肌瘤挖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热例数、腹痛例数比较比较,分别为P=0.0000);P=0.0000;P=0.0001;P=0.0035;P=0.0328;P=0.0009。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盛友芬 《微创医学》2014,(3):305-30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复发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主干阻断与肌瘤剥除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手术治疗基础上结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主干阻断与肌瘤剥除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效果佳,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后期恢复,并且术后并发症以及疾病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阻断子宫动脉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剥除肌瘤前预先电凝阻断子宫动脉,观察术后月经情况及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 无闭经发生,卵巢内分泌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4个月内恢复排卵功能.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预先阻断子宫动脉再剥除肌瘤的手术方式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技术,不会引起闭经,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卵巢排卵功能影响是短暂、轻微、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广东省廉江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9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相关评价指标,同时随访观察术后月经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2、LH以及FSH水平之间的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正常率为94.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7%,观察组患者术后肌瘤复发率为1.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可靠,且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是短暂、可逆的,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单纯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且术后随访观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复发率,是一种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垂体后叶素的使用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研究组61例)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并在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U,B组(对照组65例)则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并比较肌瘤术后复发率及性激素水平.结果:A组出血量、术后病率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复查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性激素变化水平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垂体后叶素的使用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以起到减少出血、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方法:选用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32例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卵巢雌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复发率实验组0例而对照组5例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平均(98±43)mL,对照组(166±79)mL,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肌瘤复发,而又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唐婷 《中国医疗前沿》2013,(17):70-70,78
目的:探讨子宫上行动脉血流阻断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7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上行动脉阻断术,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8例仅采取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子宫恢复正常率95.0%,复发率2.5%,月经改善率10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上行动脉血流阻断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疗效,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子宫结构和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郭莉  钟慧 《吉林医学》2011,(17):3417-34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妇产科的16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剥除术)和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对照比较。观察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肿形成、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所选择患者定期随访2年,观察月经量,B超复查监测肌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无血肿形成,对照组产生3例;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2年,治疗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肌瘤复发1例,对照组病变复发8例,肌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剥除术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既保持了盆底解剖学结构的完整性,又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保留了生育功能,且损伤小、腹腔干扰小、术后复发率低、康复快,易被患者及医务人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郑州圣玛妇产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术中加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对比两组术后情况及卵巢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卵巢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手术创面小,复发率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流  赵仁峰 《广西医学》2012,34(9):1154-1156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165例,分为A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4例,B组(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剔除肌瘤)56例,C组(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75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B组和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组<B组<A组(P<0.05);B组和C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快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C组症状缓解率高于B组、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率低于B组、A组(P<0.05).C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子宫及卵巢功能,较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6月至2014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针对常规腹腔镜下及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总共纳入13项研究,文献涉及腹腔镜组1168例,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组1247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腹腔镜组相比,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WMD=-65.73,95%CI-81.26~-50.19,P<0.01);术后排气时间缩短(WMD=-65.73,95%CI-81.26~-50.19,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WMD=-0.64,95%CI-0.98~-0.30,P<0.01);术后患病率降低(WMD=0.48,95%CI0.30~0.78,P<0.01);术后复发率降低(WMD=0.19,95%CI 0.12~0.32,P<0.01);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4.75,95%CI-4.96~14.47,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及术后患病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8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月经过多缓解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肌瘤复发率为5.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症,并发症,术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0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所行50例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并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5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肌壁间肌瘤40例,多发性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4例,平均术后住院4天,其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肌瘤复发率低,且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目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术后对卵巢功能和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3例(对照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63例(实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3个月、术后6~12个月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同时随访术后妊娠率.结果 术后1~3个月性激素水平与自身术前比较,实验组中的A、B 两组的FSH水平上升、E2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激素水平与术前自身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各组性激素水平与自身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B组有6例(22.22%)发生绝经期症状.对照组妊娠率(26/85)为30.59%,实验组妊娠率(10/33)为3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有短期的影响,是可逆的,但对妊娠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