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燕  史敏  刘永春  李姣 《河北医药》2010,32(22):3217-3219
目前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血小板作为血栓的主要组成成份,在血栓形成中,特别是在动脉血栓和微血管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临床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报道显示, 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15%~44%[1].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疾病包含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所引起的疾病,又称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现代社会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抗凝血药物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影响因子来阻止血液凝固,从而起到预防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作用。多肽等蛋白类抗凝血药见效快、不良反应小,是今后抗凝药研究的重点。对抗凝血多肽等蛋白类抗凝药物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血栓形成和栓塞,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寻找预防及治疗血栓栓塞疾病的药物,一直是医务人员不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并总结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方法。方法将30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其实行系统化针对性治疗,观察其急诊诊断率。结果 30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急诊诊断治疗有效率均达到90.0%以上。结论在现有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上,不懈的探索、创新、改变,将会提高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可引起血栓栓塞,甚至脑卒中.大多数房颤患者血栓主要形成于左心耳.左心耳封堵术(LAAO)通过对左心耳进行介入封堵,以替代长期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众多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LAAO后抗栓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LAAO后抗栓治疗策略主要有抗凝+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双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癌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15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分为血栓组(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和非血栓组(未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结果血栓组患者BMI、输血量、纤维蛋白原、CA125、心血管疾病、血栓史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栓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纤维蛋白原、卧床天数、血小板计数、CA125等均是宫颈癌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纤维蛋白原、卧床天数、血小板计数、血清CA125等均是宫颈癌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抗血栓药市场走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疾病仍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抗血栓药物包括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MI)、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VTE)和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淑萍 《江西医药》2007,42(1):85-87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被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1].  相似文献   

9.
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其相应的缺血性并发症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如中风、心肌梗塞或外周动脉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心血管病的高死亡率,并造成严重病残及极大的社会经济代价。新的治疗方法如全身溶栓或血管成形术,使血管闭塞的积极治疗大为改观。然而,用于长期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口服药物仍以阿司匹林为主。由于阿司匹林的抗凝机理是选择性地抑制血栓素A入**山)介导的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对不依赖TXA。活化血小板的病变,阿司匹林是难以发生抗检效应的。五纤维蛋白原(FC)受体措抗剂的治疗意义激活下的血小板表面的糖…  相似文献   

10.
治病解惑     
《家庭医药》2005,(6):37-37
阿司匹林能防治静脉血栓吗?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静脉血栓性疾病与我们熟悉的动脉血栓性疾病不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形成的“白色血栓”,而静脉血栓是纤维蛋白形成为主的“红色血栓”,血小板不起主导作用。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防治静脉血栓性疾病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抗血小板药物已经作为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阻断血栓烷A2的产生 ,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抵克力得 (ticlid ,TP)是血小板二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 ,它能阻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化。然而 ,血小板还可以通过胶原受体、凝血酶受体以及非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黏附、活化和聚集而形成血栓。寻找新的抗血栓药物已经是医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戎娟  樊华 《江苏医药》2012,38(22):2761-2762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和血栓的形成,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1],如抗凝剂用量、血小板浓度、标本放置时间及药物干扰等,检测血小板聚集试验以发现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谢晓民  陈晶 《河北医药》2012,34(3):437-439
血小板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质分割而成,是循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又称血栓细胞.健康人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形态、代谢与功能处于未活化状态,称为静止血小板.当血小板受刺激激活或与受损的血管壁、血管外组织接触时,外形发生改变,产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称为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和肿瘤发生转移的诊断、预防、治疗、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栓塞性疾病通常指静脉血栓栓塞(VTE)是由多种致病机制导致的一组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栓塞(DVT)和肺栓塞(PE)。其中剖宫产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是阴道分娩的5倍,下肢深静脉血栓轻者引起患者的肿胀、痛疼,重者引发PE,甚至导致猝死。目前国内外学者达成共识,DVT干预策略应把重心放在预防上,尤其要在DVT形成之前进行主动预防。为预防围手术期剖宫产栓塞性疾病的形成,我院对剖宫产的孕妇实施术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驰 《中国药业》2010,19(14):88-88,I0002,I0003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由银杏叶提取物和双嘧达莫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等。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主要病理过程是血栓形成。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状态下,多种凝血因子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活性降低。近年来研究表明,纤溶活性的下降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血栓形成及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病理机制及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抗栓溶栓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将近年来新  相似文献   

17.
李宏涛 《黑龙江医药》2012,25(3):447-449
由血栓引起的疾病是人类的常见多发病,溶栓疗法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通过血栓形成机制来研究新的抗血栓药物显得极为重要,临床上用于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3类:抗凝血药物、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百奥-蚓激酶系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理研究所科学家从特种蚯蚓中分离的蛋白水解酶制成,含有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和类似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七-PA),具有直接溶解纤维蛋白(通过激活物激酶原,进而纤溶)的双重功能,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适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及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导致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既是公众关心的健康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如心内、神内、骨科、肾内等;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抗凝药(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被广泛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郭亚华  方浩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2):2067-2072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研究证明,凝血酶受体(又称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被凝血酶激活后,可诱导血小板活化。此外,PAR-1主要参与病理性血栓的形成,对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影响很小。因此,PAR-1已成为抗血小板药物研发的新兴靶点。目前,已有多个PAR-1拮抗剂如vorapaxar、F16618、F16357、ML161、RWJ-58259、PZ-128已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综述了PAR-1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小分子拮抗剂和多肽类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