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路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检索葛根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DisGeNET、DrugBank及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并将葛...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测黄芪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靶点与机制,为临床应用黄芪治疗UC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和UniProt KB数据库检索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基因,经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UC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借助Venny 2.1.0在线作图工具获取黄芪与UC...  相似文献   

3.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附子理中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机制。选取附子理中丸中26个入血成分(23个原型化合物及3个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及预测附子理中丸入血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运用DAVID平台、KEGG及Reactom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分析和通路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作用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入血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附子理中丸治疗UC的潜在靶点82个,靶点主要涉及有机物反应、细胞凋亡的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等生物过程,通过参与癌症、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相似文献   

4.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究李氏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分子机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挖掘李氏溃结方中13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及GeneCards数据库筛选UC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e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李氏溃结方治疗UC靶点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李氏溃结方治疗UC的核心靶点。利用R包clusterprofile对交集基因进行转换,对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发现,李氏溃结方化合物-UC-靶点网络包含149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08个,核心靶点涉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8、白介素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 371个GO条目; KEGG富集筛选得到155条通路,主要涉及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果显示:关键药效分子与核心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苦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相关文献获取苦参的成分靶点信息,应用GEO数据库中的数据集(GSE206285)获取UC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免疫相关基因(IRGs)数据库收集IRGs,再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苦参通过调节IRGs的表达治疗UC的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平台对相关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将苦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苦参通过调节免疫相关蛋白治疗UC的潜在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刺芒柄花素、8-异戊烯基-山柰酚、菜豆素、怀特酮、大豆抗毒素、高丽槐素、苦参素和苦参碱;核心靶点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介素(IL)1β、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和IL-6;参与的信号通路为癌症相关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MMP9与怀特酮的结合能为-42.7 k...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为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Q-marker“五原则”对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筛选,再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ChEMBL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取功效标志物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当归六黄汤质量标志物的蛋白互作网络。利用拓扑、GO、KEGG富集分析构建“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网络,进而阐释当归六黄汤质量标志物的作用机制。结果:根据“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综合分析,筛选阿魏酸、黄芪甲苷、梓醇、汉黄芩素、地黄苷D、黄芩苷、黄柏碱、汉黄芩苷、小檗碱作为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能通过作用于MAPK、雌激素、PI3K-Akt等通路从而调节MAPK级联、基因表达、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抑制炎症。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究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标志物及其作用机制,为当归六黄汤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利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渴络欣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关键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获得渴络欣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得到DN相关疾病靶点,筛选得到DN药物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功能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以上筛选得到的渴络欣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渴络欣可通过57种活性成分作用于97个靶基因以发挥对DN的治疗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有9种,可通过影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缺氧应答、代谢调节及细胞凋亡等,调控信号通路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及毛蕊异黄酮对关键靶点的亲和力最强,可能为渴络欣中的核心作用分子。结论 渴络欣治疗DN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多靶点、多通路,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及毛蕊异黄酮可能为渴络欣中的核心作用分子。  相似文献   

9.
李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32):261-262
目的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甲亢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当归六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7.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7.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是6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是40%,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探究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分子机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挖掘黄芩汤中4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以及GeneCard数据库筛选UC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eapev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黄芩汤治疗UC靶点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黄芩汤治疗UC的核心靶点。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clusterprofile version 3.12.0对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进行GO (gene ontology)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 (KEGG pathway analysis)通路注释分析。结果发现,黄芩汤化合物-UC靶点网络包含128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41个,核心靶点涉及AKTI、IL6、PTGS2、IL10、IL1β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51个GO条目, KEGG富集筛选得到33条和UC有关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四逆汤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当归四逆汤中的活性成分并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活性成分的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系统性硬化症疾病靶点,取其中共同靶点作为潜在的作用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将PPI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以OmicShare平台将结果可视化。构建“通路–靶点”网络并筛选其中关键靶点,并采用CB-Dock平台将作用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筛选潜在药效成分。结果 收集得到141个当归四逆汤活性成分及1 047个相关靶点,系统性硬化症疾病靶点1 568个。筛选出潜在作用靶点266个,其中关键靶点6个,分别为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V-Ha-Ras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HRAS)、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黏着斑、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的调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水鬼蕉宾碱、芍药苷、酸枣仁皂苷A等活性成分为治疗中的潜在药效成分。结论 当归四逆汤以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干预系统性硬化症,其机制涉及免疫、血管损伤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等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Fu-Z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SymMap databas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odern medical (MM) symptoms of various medicines.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Fu-Zi Decoction were obtained through TCMSP, ETCM database, and previous results. The targets of Fu-Zi Decoction were obtained through STITCH, SwissTargetPrediction, TargetNET database, and literature. The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F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isGeNET, GEO, and DrugBank databases, and the common parts of the Fu-Zi Decoction targets were screened out to construct the PPI network. The PPI network was decomposed modularly, its functions were analyzed, and the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he key target was verified by SwissDock for molecular docking. A total of 205 chemical components of Fu-Zi Decoction, 551 drug targets, and 521 disease targets were collected.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t was mainly involved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negative regulation of cell death, oxidative stress, an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regulation. KEGG enrichment findings mainly involved 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 IL-17 signaling pathway, and so on.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docking showed that benzoylaconitine, aconitine, mesaconitine, paeoniflorin, and atractylodes III all had a strong affinity with the core target CXCL8, suggesting that Fu-Zi Decoction could negatively regulate cell apopto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 IL-17 signaling pathway, and so on. Collectively, our data showed that Fu-Zi Decoction had a good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CHF.  相似文献   

13.
郭爽  刘海鹏  申隽于  李蓉  夏宗宵  龙小妹  范源 《药学研究》2023,42(11):865-869,89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对三果汤治疗糖尿病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为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及文献查阅筛选三果汤中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取药物疾病靶点交集,使用STRING构建蛋白PPI网络,运用Mate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将筛选出的有效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收集三果汤及糖尿病靶点信息,采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三果汤和糖尿病共同作用靶点共269个,靶点作用最为突出的为AKT1、HAS2、MAP2、CDH1、PRKCG、PLAT,三果汤作用于糖尿病的通路主要在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对AKT1、HAS2、MAP2存在亲和力,鞣花酸对HAS2亲和力最好。结论 通过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分析,三果汤中鞣花酸、没食子酸对AKT1、HAS2、MAP2通路靶点具有亲和力,为后续实验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芍七物汤(BSQWD)治疗结直肠癌(CRC)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和靶标,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综合靶标网络图。通过Gene 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确定了潜在的CRC靶标。利用Cytoscape整合BSQWD的化学成分、靶标和疾病。通过STRING平台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R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O)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和SYBYL-X2.0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7种药材中含有110种化学成分。CRC相关基因共9048个。BSQWD与184个靶基因相关。鉴定到Hub基因,分别为JUN、HSP90AA1、TP53、AKT1、TNF等。富集了2589个GO项目,包括2324个生物学过程、67个细胞组分、198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179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潜在有效成分cynaropicrin和rivularin与中心基因HSP90AA1和TP53具有良好的结合。本研究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转归,评价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对柳氮磺吡啶(SASP)或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灌肠、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活动期UC患者中,轻度占25.0%(54/216),中度占50.9%(110/216),重度占24.1%(52/216);SASP或5-ASA是控制症状的主要药物,对于中度UC患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发病年龄轻、结肠病变范围大、低血红蛋白、大便以血为主、低血清白蛋白、病变伴有溃疡是提示疗效差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UC病变处于活动期时,应及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疗效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影响疗效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并利用HPLC-DAD建立功效物质基础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根据网络数据平台对少腹逐瘀汤的各味中药成分进行收集和筛选,获得了218种活性成分,得到了199个药物成分的靶点,建立“中药-药物成分-靶点”交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功效物质基础。同时查找到2558个盆腔炎相关的治疗靶点,取交集后得97个少腹逐瘀汤和盆腔炎的作用靶点,建立蛋白交互作用网络,筛选出70个核心蛋白,其中包括SRC,MAPK1和HSP90AA1。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Pymol等软件对以上过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此外,还对功效成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完成对少腹逐瘀汤中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少腹逐瘀汤与盆腔炎的共同生物学过程包括激素的响应、激酶活性的调节等;作用通路主要为癌症通路、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功效成分能与核心蛋白稳定的结合,并通过相关的残基进行对接,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该研究为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建立的功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为临床应用中质量控制环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研究自拟中药溃疡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51例,采用中药保留观察;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保留灌肠。结果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溃疡Ⅰ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近期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 UC 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 组、B 组及 C 组,每组各30例,A 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 B 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C 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4100 IU,1次/d),三组均治疗14 d;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 的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D-二聚体(D-D)、CRP,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 的 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B、C 三组治疗后7 d、14 d 的 APTT、FIB、PLT、PAG(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 d:F =17.652、12.427、42.873、14.318;14 d:F =43.804、139.172、51.932、79.440,均 P <0.05);C 组治疗后7 d、14 d 的 APTT[(36.32±3.56)μg/mL、(40.15±4.24)μg/mL]高于 B 组[(32.14±2.86)μg/mL、(33.04±3.32)μg/mL]及 A 组[(31.82±3.36)μg/mL,(32.15±3.24)μg/mL];C 组治疗后7 d、14 d 的 FIB[(4.07±0.41)g/L、(3.14±0.28)g/L]低于 B 组[(4.47±0.40)g/L、(4.06±0.33)g/L]及 A 组[(4.58±0.44)g/L,(4.23±0.37)g/L];C 组治疗后7 d、14 d 的 PLT[(262.22±60.61)×109/L、(201.38±49.42)×109/L]低于 B 组[(296.34±63.51)×109/L、(253.25±55.47)×109/L]及 A 组[(301.71±70.62)×109/L,(262.05±64.11)×109/L];C 组治疗后7 d、14 d 的 PAG(Max)[(0.46±0.08)、(0.30±0.05)]低于 B 组[(0.57±0.10)、(0.46±0.06)]及 A 组[(0.59±0.12)、(0.51±0.08)];A、B、C 三组患者治疗后14 d 的 CRP、D-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91.967、139.172,均 P <0.05),C 组治疗后14 d 的 CRP[(7.50±1.35)mg/L]低于 B 组[(10.80±1.37)mg/L]及A 组[(12.12±1.64)mg/L];C 组治疗后14 d 的 D-D[(0.26±0.02)mg/L]低于 B 组[(0.47±0.03)mg/L]及A 组[(0.51±0.04)mg/L];A、B、C 三组患者治疗后14 d 的 Mayo 指数评分及△Mayo 指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82.170、89.802,均 P <0.05),C 组治疗后14 d 的 Mayo 指数评分(1.51±0.33)低于 B 组(2.93±0.46)及 A 组(3.42±0.63);C 组治疗后14 d 的△Mayo 指数评分(5.67±1.60)低于 B 组(4.25±1.32)及A 组(3.79±1.21);Pearson 线性相关性分析提示:△Mayo 指数评分与△PAG(Max)、△D-D、△CRP、△PTL 呈正相关(r =0.616、0.702、0.734、0.569,均 P <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D-D、△CRP、△PAG (Max)与△Mayo 指数评分密切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209、2.451、0.801;t =7.890,4.787,2.201,均 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 UC 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 UC 患者的炎症及高凝状态,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二味杜仲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获取二味杜仲汤包含的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二味杜仲汤各成分作用的靶点;使用Drugbank、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靶点,将药物作用的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得到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取网络中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3.8.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利用Vina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到25种有效成分,主要为牛蒿素(vulgarin)、伞形花内酯(7-hydroxycoumarin)、阿魏酸(ferul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 C)、哈巴俄苷(harpagoside)等;药物与疾病共有278个靶点,核心靶点有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丝氨酸/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作为分析方法,探究玫瑰花黄酮类成分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和疾病靶点,并绘制Venny图;使用Cytoscape 3.9.0软件制作靶标图;String构建PPI蛋白网络;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SYBYL-X2.0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及展示。结果 玫瑰花黄酮11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207个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667对活性成分-靶点关系,其中山柰酚、槲皮素、芹菜素等成分通过调控Pathway in cancer、AGE-RAGE、PI3K-Akt等通路防治糖尿病;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与糖尿病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玫瑰花黄酮防治糖尿病“活性成分-靶点”的复杂关系,为玫瑰花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