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现状,探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我国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有关医疗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情况的相关数据。结果截止2016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 394个,床位数为741.05万张,比去年增加39.53万张。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2亿人次,居民平均就诊次数为5.7次,医疗卫生机构总入院人数为22 728万人,居民年住院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周转次数为32.0次,病床位使用率为79.8%。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相对医院速度较慢,整体上分级诊疗制度尚未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建议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畅通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以来我国居民就诊流向的变化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对2010—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推进新医改以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均呈上升趋势。医院的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增长速度远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机构诊疗人次构成比的变化趋势显示,患者持续流向医院。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门诊部的诊疗量增长快于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公立医院收入以医疗收入为主,财政补助收入不足10.0%。医院床位增长较快,且远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议通过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通过提高政府补助,规范医院诊疗行为。通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做好健康守门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和分级诊疗之间的政策影响。方法:以某省三甲肿瘤医院为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全国异地就医联网和分级诊疗的政策冲突,并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全国异地就医联网和分级诊疗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冲突,异地就医联网增加了大型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下降。结论:加强肿瘤的早诊早治、构建区域性肿瘤治疗中心、建立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政策、细化异地就医转诊标准、医疗资源下沉、加大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等,是缓解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和分级诊疗之间政策冲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看病都想到大医院,他们不相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宁愿到大医院去花钱,也不愿意在基层看病,怕小病看不好反而耽误治疗,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专家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诊治疑难疾病上,而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 分级诊疗是今后医改的方向,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薄弱是分级诊疗的瓶颈。所以,只有提高基层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优秀人才,改善基层卫生资源,分级诊疗才能推进。  相似文献   

5.
虽然多国的经验证明了分级诊疗能够有效配置、利用卫生资源,但中国目前由于无序就医造成资源的浪费尚无精确估计。逐步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成为中国新医改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对改革可能带来的效益进行估算。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诊疗系统模型,以不同的分级优化模式为情境对系统进行分级优化,分析成本节约情况。结果显示,如果基层首诊率在目前的水平上增加10%,直接医疗成本将节约2.51亿,如果基层首诊增加15%,直接医疗成本将节约3.9亿。如果基层首诊率达最高意愿水平(72.35%),县域内就达到分级诊疗改革阶段性目标(90%),那么三级医院门诊量将减少0.13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加0.74亿人次,节约直接医疗成本30.16亿元。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只有通过“强基层”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流大医院的人流量。通过建设联合科室、联合病房等开展多种方式紧密型合作,实现从“松散型”向“紧密型”的转变;通过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合作,可以使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检验报告一单通;通过成立集团管理委员会、全面推广“互联网+基层中药常见病、多发病数据库”工程,组建中医专科医联体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以特色科室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优势和特色;通过加快全民健康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借助“互联网+医疗”实现医联体建设提档升级;通过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关系到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来抓,着力提高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财政、医保、物价和卫生等部门多方合力提供优质的配套政策支持,及时解决农村区域医疗卫生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扬州市率先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思路,构建现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支撑,在全市覆盖6个县(市、区)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成为全国基层医改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只有通过"强基层"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分流大医院的病人流量。扬州市通过建设联合科室、联合病房等开展多种方式紧密型合作,实现从"松散型"向"紧密型"的转变;通过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合作,可以使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检验报告一单通;通过成立集团管理委员会、全面推广"互联网+基层中药常见病、多发病数据库"工程,组建中医专科医联体,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以特色科室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优势和特色;通过加快全民健康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借助"互联网+医疗"实现医联体建设提档升级;通过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关系到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来抓,着力提高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财政、医保、物价和卫生等部门多方合力提供优质的配套政策支持,及时解决农村区域医疗卫生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扬州市率先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思路,构建现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支撑,在全市覆盖6个县(市、区)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成为全国基层医改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58.1亿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2013年1!10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患者费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等最新数据:全国总诊疗人次已达58.1亿,同比提高8.1%;民营医院服务量增长快于公立医院。1!10月,医院总诊疗人次21.9亿人次,同比提高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3亿人次,同比提高7.1%;其他机构1.9亿人次。在医院中,公立医院19.7亿人次,同比提高8.8%;民营医院2.2亿人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2015-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医疗卫生机构数、诊疗人次数、全科医生数、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例和改善医疗服务等评价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效果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上已达到了每个街道、乡镇和行政村平均至少有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从2015年的56.36%下降到了2019年的51.95%,未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的目标。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拥有量从2015年起超过了2人,达到了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占同类机构的比例未达到100%的目标。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占比从2018年达到了50%以上,达到了远程医疗服务覆盖50%的目标。[结论]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诊疗人次呈下降趋势,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不足等问题,需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医疗服务利用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年过去了,北京医改取得了亮丽的成绩单: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长了16.1%。在外地患者大量涌入的北京,能够探索出一条让各级医疗机构各归其位的清晰路径,不禁让公众对北京医改的下一步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但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始终是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伴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有序的医疗秩序,已成为当前我国医改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四川省某地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切入点就分级诊疗实施的必然性、四川省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对医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医改政策,剖析分级诊疗制度下医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湖北省宜昌市医改路径的主要设计者和具体操盘手,在曹源的主持下,宜昌市首创的"互联网+分级诊疗"改革获得了国务院大督查的通报表扬。在曹源的倡导下,宜昌市通过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搭建了宜昌市分级诊疗转诊协作服务平台,与全市774家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和全市医保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实现了医疗资源、信息、服务和医保审核、管理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3.
正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提升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窗口。2019年,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已经达到95万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部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的52%。在医疗服务提供方面,药品是与百姓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的管理和使用也是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公立医疗机构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占比变化,探索公立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方法:利用2009—2017年全国及各地卫生财务年报数据,分析公立医疗机构中基层门急诊量占比和住院量占比变化。结果:从全国层面看,2017年公立医疗机构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急诊量和住院量分别占35.13%和21.77%,较上年分别下降了0.57个和0.54个百分点,与2009—2017年平均每年降低0.85个和1.68个百分点相比,降低幅度趋缓。从省级层面看,与上年相比,2017年全国34.38%(11/32)的省份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上升、34.40%(11/32)的省份基层出院人数占比上升,其中浙江省、吉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门急诊量和住院量占比得到双提升。福建省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连续5年上升4.87个百分点,广东省连续4年上升5.30个百分点,浙江连续3年上升1.15个百分点。湖北省基层出院人数占比连续3年持续提升了1.66个百分点。结论: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基层医疗服务量占比降低幅度有所趋缓,部分地区连续几年基层医疗服务量的上升也反映了国家针对分级诊疗制度采取一系列创新突破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人大政协对规划刚性约束;二是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发挥对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基层就医"双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构建不同级别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立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诊疗信息,实现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字     
36.1亿人次 卫生部日前发布2010年第四季度医改进展监测结果。数据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出现可喜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继续增加,患者向基层分流加快。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36.1亿人次,占门诊总量的61.9%,比上年增加2.2亿人次.其增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增量的62.9%。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省综合医改试点方案聚焦7个方面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推进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巩固基层综合医改成果、优化提升全民医保体系、改善加强药物供应保障、增强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强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督。重点进行突破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3项攻坚重点。并明确今年医改工作将统筹推进34项具体改革任务。7项改革攻坚的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推进实施分级诊疗的视角,对比分析广西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与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对广西相关年份的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广西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均呈增长趋势,但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在人员数量、学历及职称构成等人员质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优势资源仍有向医院汇集的态势。结论:广西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与分级诊疗的需要仍不相适应,建议政府加大基层卫生人力供给、改革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加快推进医联体改革,引导卫生人力资源向基层流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三级医院重症患者康复期,医保部门、医院、患者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探讨政府不同协调策略下,医院和患者策略的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构建医保部门、医院和患者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医保部门积极补贴策略下,更易形成医患双方共赢的局面;消极补贴策略下,则易导致卫生总费用增加但患者难下转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患者对三级医院的信赖感下降。结论 明确政府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协调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经济杠杆作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多种手段更好地宣传和落实分级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也是我国"十三五"医改的核心目标之一。江苏省作为我国第一批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试点的重点工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截至2017年,江苏省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初步建立有序的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对江苏省的试点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政策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