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类鼻疽病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及海口市人民医院各检验科细菌分离出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122株,回顾性的分析其临床表现,并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122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肺部感染是类鼻疽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本研究122例中有86例,占70%,主要临床特征有:农民或渔民、糖尿病基础疾病、、畏寒、发热、局部脓肿、肝脾淋巴结肿大、休克、败血症。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无耐药,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100%。结论 类鼻疽病在海南地区广泛存在,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应加强基层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进行细菌学的检查,及早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总结乐东地区类鼻疽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为临床类鼻疽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病例查询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9月就诊于乐东县人民医院的类鼻疽病患者,采用生化反应鉴定疑似菌种,对生化鉴定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菌种,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复核鉴定结果;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致病菌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4例类鼻疽患者均有糖尿病史,患者在6—9月发病占71.43%;男性占78.57%;50~65岁占71.43%;农民占78.57%;临床表现以败血症为主,占92.86%。细菌培养48 h后菌落由湿润、凸起变干燥、扁平,镜下呈中央淡染、两端浓染的特征。生化鉴定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株经全基因测序复核结果均一致。药敏试验显示致病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全敏感;1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10例,死亡4例,病死率28.57%。结论 类鼻疽高发于台风季节,男性糖尿病农民为高危人群,且易发展为败血症而死亡,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应提高对类鼻疽病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海南人群的类鼻疽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英振 《海南医学》1996,(4):233-234
类鼻疽病由类鼻疽杆菌引起,则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文从3例患者中分离出的细菌从细菌学、血清学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均提示类鼻疽病的诊断 。  相似文献   

4.
15例类鼻疽菌病例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类鼻疽病患者进行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以外伤或治疗基础疾病时起病,多以畏寒、高热、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脏器损害和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伯霍尔德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及其酶抑制剂、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达100%。结论类鼻疽菌病治疗用药最好根据其药敏试验,如无条件可参考本文提供的经验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6~2009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63例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过程.结果 类鼻疽假单胞菌易感染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可选用敏感药物少.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对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部分患者可采用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及氯霉素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早期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以便提高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病的诊断率,并且尽早使用敏感药物,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钟成望  郑婉婷  肖莎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104-1107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感染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病,主要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南部地区,疫源地为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伴随着旅游业和贸易业的发展,我国其他非疫区出现了输入性病例。类鼻疽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经伤口、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其病变可涉及机体所有器官,易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和病死率。然而我国目前类鼻疽病的流行病筛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防控方面未实行有效的疾病监测和疾病报告制度,对基层医师和民众疾病知识普及的力度不够。因此,本文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类鼻疽病的重视程度,从类鼻疽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防控措施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7.
蔡兴俊  黄奕江 《海南医学》2010,21(3):139-139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可导致类鼻疽病,类鼻疽病最常见的临床报告类型为肺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发病形式。2004年海啸事件证明了类鼻疽病发病新的危险因素,且得出结论认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直接传播至肺部可能导致这种病原体致病能力增强。在本研究中,作者介绍了急慢性肺类鼻疽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特点,同时利用这些模型证明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直接传播至肺部确实导致了这种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该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类鼻疽病感染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愈后及半年后进行电话随访统计。结果患者多以带有基础疾病时起病或是农作时外伤引起,临床症状多以畏寒、高热、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脏器损害和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病情较为严重,首诊全为误诊,药敏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达83%以上,头孢他啶敏感率为77.6%;而对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头孢类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该病临床特征多样,首诊困难,误诊率高,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延误病情,住院时间长,治疗成本高,应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和警惕以尽快确诊,目前认为碳青霉烯类为首选抗生素,临床用药应联用以碳青霉烯类为主的两种以上抗生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黄维真  陈海 《广西医学》2005,27(8):1187-1188
目的了解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类鼻疽病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对8例类鼻疽感染病人血液、痰液、脓性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及药物敏感试验,血细胞及血生化进行检测。结果从血液、痰液、脓性分泌物中分别分离、培养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类鼻疽感染病人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粒细胞明显增高并且在中性分叶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血糖明显增高,肝功和心功有不同程度损害。结论微生物学检测对类鼻疽病诊断具有诊断学意义,血细胞及生化检测对类鼻疽病诊断有辅助性作用。阿莫西林/棒酸、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作为类鼻疽病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鼻疽病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筛选199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9例类鼻疽患者(观察组)及其他细菌性肺炎患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杏、影像学检查、并发症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础疾病(糖尿病)、局部脓肿、肝脾肿大、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畏寒、发热、局部脓肿、肝脾肿大、休克、败血症等可作为人类鼻疽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梁陶  陈光远  曾夏杏  冯欣 《海南医学》2005,16(6):139-140,44
目的对进入我院诊疗的寒战发热,细菌学和血清学确诊的类鼻疽病患者,进行临床实验诊断和X线诊断、血清学快速诊断、细菌学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与革新;方法对(1)类鼻疽病临床实验诊断特异项目的筛选;(2)类鼻疽肺炎患者的不同病期进行X线肺部特征观察;(3)常用的几种细菌培养基进行生物特性表型观察和菌株的敏感抗生素与治疗用药效果观察;(4)使用2000bpDNA片断ELISA作血清学快速诊断革新;结果从42例类鼻疽病患者中筛选出7项临床实验诊断特异项目;发现类鼻疽肺炎的x线表现规律和10种敏感抗生素治愈17例的使用方法;发现该菌常规培养基初代培养生长缓慢和氧化能力强特性;研制出2000bpDNA片断ELISA,敏感性97.6%、特异性98.7%、诊断符合(有效)率98.84%;结论提高了X线临床诊疗的技术和敏感治疗用药;建立了血清学早期诊断的检测新方法;发现细菌学初代培养新的生物特性;提升了整体的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类鼻疽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收治的1例慢性类鼻疽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有明确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流行区工作及生活史。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发热,胸腹部CT可见双肺、肝脏、脾脏多发结节形成。通过积极脾病理组织培养及二代高通量测序尽早确诊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给予敏感药物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此后电话随访六月, 未再出现相关不适症状。结论 类鼻疽病为地区流行病,临床表现以急性感染为主,血液及肺为最常见感染部位。也有少数呈慢性感染且不易与结核、真菌、组织荚膜胞浆菌感染相鉴别。临床中若遇到长期反复发热伴有肝、脾多发结节的病人则应考虑该病的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在东南亚和澳洲等热带区域流行,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病死率高达30%~90%.我院曾收治1例类鼻疽急性败血症合并肝脾脓肿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在我国大陆极罕见,1989年我院陈光远等首次从2例败血症病人体内分离到类鼻疽杆菌,至1991年我院共收治5例,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的122例A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AS好发于男性,多于青少年发病,65%以下肢大关节疼痛起病,病程中84%患者出现腰骶部症状,绝大多数患者HLA-B27阳性、血沉及C-反应蛋白升高.影像学检查均有明确的骶髂关节炎,43%患者出现髋关节受累.结论 熟悉AS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M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结果 在170例病例中,男59例,女111例;首次发病年龄10~69岁,平均(36.9±11.9)岁;病程4d至32年,平均(4.34±5.25)年.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觉损害为主.存在明显发病诱因的共122例(71.8%),以感冒和疲劳为主.不同临床类型、不同复发次数的MS患者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首次发病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误诊率为12.4%,以脑炎和脑梗死为主.结论 了解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对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全部患者中,119例治愈,治愈率为97.5%,1例合并肺癌患者失访,2例毁损肺患者未愈.结论 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好发于青年女性,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同时,对确诊的患者要尽早进行联合、足量、规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并人类鼻疽病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鼻疽病(Moliodosis)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大陆自1990年以来先后报道人体感染类鼻疽以来,逐渐受到重视,由于糖尿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类鼻疽感染,且后果相当严重,病死率高,但尚未受到有关医师的高度关注。我们在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发现5例糖尿病并人类鼻疽病患者,现加以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许凯 《大家健康》2016,(6):29-30
目的:探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以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122例发生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122例患者中,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和特异性反应这四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12.30%、33.60%和36.89%。12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1例患者(17.21%)由用药途径不当引起,91例患者(74.59%)由药物配伍不当引起,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有10例(8.20%)。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对西药和中成药的使用禁忌进行了解,达到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真正目的,避免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腹腔积液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腹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该院内科住院确诊有腹腔积液且年龄大于60岁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122例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49例,老年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66.3±5)岁.其中大量腹水为54例,中量腹水为46例,少量腹水为22例;肿瘤所致积液46例,肝硬化所致积液48例,结核所致积液18例,其他10例.结论 老年腹腔积液患者一般积液量大,病因以肿瘤及肝硬化多见,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