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切开取石处理胆囊管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为胆囊管结石,术中行胆囊管切开取石,复习患者病历并电话随访。结果全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12例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术中均采用纵形切开胆囊管的方法取除胆囊管嵌顿结石,再完成胆囊切除。2例患者合并胆总管下段结石,术中行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取石,Ⅰ期胆总管缝合。2例为Mirizzi综合征Ⅱ型,取除结石后缝合胆总管缺损,其中1例放置T管引流。5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1例术后出现少量胆漏,通畅引流3天后胆漏消失拔管。电话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管切开取石处理胆囊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3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阴性探查1例,结石取净率为100%;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于术后3 d出现间歇性右上痛,术后6 d时出现轻微黄疸症状,通过保守治疗,术后8 d腹痛缓解,黄疸消退。其他患者无胆漏、黄疸、腹痛及切口感染;术后共随访患者29例,无结石再发或胆管狭窄的发生。结论通过适当的手术患者选择,术者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熟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在X线透视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85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术中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造影,胆道镜取石网篮,在C臂机透视下用胆道镜网篮取石后经胆囊管取出。结果:85例患者经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成功21例。3例因胆总管损伤中转开腹。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在X线透视下,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巧,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可一次完成,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时经胆囊管取出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7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18例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切除胆囊之前切开胆囊管,插入造影管行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后,经胆囊管插入金属网篮,取出胆总管结石. 结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造影18例,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其中2例因结石明显大于胆囊管直径,2例因导管无法经胆囊管进入胆总管,1例因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套篮无法套取结石而放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余6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术.6例随访6~18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总管狭窄或扩张. 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术可作为部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术中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残端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为1 568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胆囊管残端形成结石15例,9例为急性胆囊炎发作期手术,6例为胆囊管解剖变异。结果:4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1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后上腹部隐痛不适、肩胛间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均缓解,术后无胆漏、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4年,彩超及MRCP提示均未见胆囊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结论:LC术中处理胆囊管时胆囊管残端应尽量短,最好做到与胆总管切线位,以预防术中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及术后残端再发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3月~2015年7月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经胆囊管有选择地对35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胆囊结石并胆囊炎35例,胆总管结石29例,胆总管内径0.6~1.5 cm。结果 35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未置管,取净胆总管结石29例,探查阴性6例,患者术后恢复好,无残留结石。3例术中发现胆总管增宽。术后均未出现胆漏、发热、黄疸及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条件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接受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的14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探查方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44例患者中32例经胆囊管探查,88例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24例采用胆总管切开方式;其中2例因手术暴露困难加用辅助孔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3例放置T管,术后行胆道镜治疗。术后10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后3~7 d痊愈。结论:三孔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合理、有效的术式,术中胆道镜的应用及胆管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微创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 84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 (或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其中 76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8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治疗效果肯定 ,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处理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观察组30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对比不同手术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近期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水平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处理胆总管结石,应用微创、安全且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及处理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以来收治的53例行腹腔镜诊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管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胆囊管结石的方法。结果:50例腹腔镜下成功取出胆囊管结石,3例中转开腹;49例取出1枚结石,4例取出2枚结石;2例行术中胆道造影,未发现胆总管结石;1例术后出现轻度黄疸,术后第6天黄疸逐渐消退;1例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10 d后痊愈。手术时间平均(75.66±21.27)min;出血量平均(50±13)ml;术后无继发胆总管结石;平均住院(6.92±1.55)d,无死亡病例。结论:胆囊管结石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术中耐心、细致的操作,可预防术后胆囊管残留结石及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汪志荣 《腹部外科》2014,(3):179-18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囊管结石残留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共成功施行4 751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LC术中采用胆囊管远端紧靠壶腹部施夹钛夹、切开胆囊管、自近端向远端挤压法取出胆囊管结石;其余4 616例中,12例术后发生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经再次腹腔镜手术、8例经开腹手术成功取石,未再发生结石残留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胆囊管残余结石高风险病例,LC术中采用切开胆囊管、自近端向远端挤压法是预防术后胆囊管结石残留的有效方法.确诊LC术后胆囊管结石残留,应积极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病例再次经腹腔镜手术取出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超声辅助下复杂类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uo D  Chen X  Li S  Mao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17-419
目的:评估腹腔镜超声在复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避免胆道损伤及胆总管结石残留的作用。方法:104例LC因肝外胆系解剖变异,胆囊管真实性不确定,疑有胆总管结石或胆道损伤,三角区粘连或炎症,急性或萎缩性胆囊炎等被界定为复杂的LC患者,借助腹腔镜术中超声检查(LUS)显示的胆总管下端,肝外胆管与胆囊壶腹,胆囊管之间的解剖关系施行LC。结果:在LUS辅助下顺利完成复杂的LC85例,19例因LUS提示的潜在胆道损伤危险,胆总管下段结石,及疑有胆道损伤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通过LUS显示的肝外胆管,并在术野中胆囊管,胆囊壶腹的参照下,可了解肝外胆系诸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由此避免胆道损伤,LUS还可发现隐匿的胆总管结石,LUS是复杂LC术中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嵌顿性胆囊颈部结石及胆囊管内结石施行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为256例嵌顿性胆囊颈部结石及胆囊管内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0±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12)ml,平均住院(4±1.2)d。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肝总管夹闭1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术后出血1例,结肠损伤1例。术后随访1~3个月,疗效可靠。结论:嵌顿性胆囊颈部结石及胆囊管内结石施行腹腔镜手术较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式硬性胆道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用胆道镜行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12例。喉罩全麻,迷你腹腔镜直视右肋缘下小切口抓取胆囊,胆囊底部小切口,用胆道镜行胆囊探查、胆囊管取石术。镜末端套上胆囊粘膜保护装置,推开胆囊管粘膜,暴露结石。对质地松软或质脆的结石直接用取石钳钳碎;坚硬的结石则用气压弹道连续冲击或间断冲击碎石,然后清除碎石。术中B超检查确认无残余结石后,用3-0肠线连续双重锁边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6周拔除造瘘管,经窦道再次行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近期疗效好。平均手术时间65m in,术中平均出血2m l,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16h,术后第1天可下地活动,平均住院4d。随访1~11个月恢复良好,胆囊结石无复发。结论:新式硬性胆道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安全、有效、彻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胆囊管切开探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37例胆囊管切开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囊管结石106例;经胆囊管胆道造影25例,其中胆总管结石8例,胆管变异5例。探查阳性率27.2%。结论:选择性胆囊管切开探查可有效避免胆囊管残石及胆总管残石,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及胆囊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 1992-2005年间收治的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病人术前经B超、MRI、 ERCP检查确诊后,均经再次手术治愈。残株胆囊结石2例;残株胆囊管结石6例,其中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行残余胆囊切除术,6例行残株胆囊管切除、其中4例附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和/或取石、T型管引流。随访1.1-13年,效果良好。结论判断失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过长的炎性及畸形的胆囊管残留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其症状和体征类似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时可有黄疸;B超、CT、ERCP等检查可确诊;再次手术切除(或取出)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术中胆道造影、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以及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导致胆囊管结石残留的原因及其与胆囊管解剖异常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施行LC术2235例,回顾性分析LC术后患者胆囊管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2235例中共发现胆囊管解剖异常63例,结石残留15例:其中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远端低位汇合37例,发生结石残留8例;开口于肝总管左侧壁者11例,结石残留4例;开口于肝总管前壁9例,结石残留1例;开口于胆总管后壁4例,残留1例;胆囊管极短2例,残留1例。无解剖异常的2172例中仅8例发生结石残留。另,2 235例中,急诊手术105例,发生结石残留5例;泥沙样结石134例,发生结石残留11例;颈部及胆囊管结石嵌顿213例,发生结石残留9例。结论 胆囊管解剖异常增加了LC的操作难度及胆囊管结石残留的潜在风险,正确辨认和处理解剖异常的胆囊管是减少胆囊管结石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2012年5月对27例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胆囊管内径>5 mm者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内径>6 mm者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或留置造影管;胆囊管内径≤5 mm、胆总管内径≤6 mm者直接留置造影管,术后再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取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8例直接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11例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7例,留置造影管4例,1周后造影均阴性;8例直接留置造影管,1例术后36 h滑出,1周后ERCP造影胆囊管残端无渗漏,EST取石,术后1周再次造影3例结石消失,4例仍有结石,均经EST取出。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24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熟练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技术,对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实施微创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式及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5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4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其中3例术后发生胆漏,1例为胆总管T管引流,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于术后2~3 d急诊开腹手术探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经T管造影发现胆管残余结石2例,于术后8~9周经T管窦道取石成功。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2例患者胆总管直径<0.8 cm,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lithotomy,EST-L)+LC,术后恢复良好。3例LC术中经扩张的胆囊管置入胆道镜取石后直接结扎。LC术后确诊继发胆总管结石3例,均行EST-L,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术者所掌握的技能及设备条件等个体化选择具体术式,一般术前及术中确诊的患者应以"LC+LCBDE"为首选,而LC术后确诊的继发胆总管结石应首选EST-L。由于Oddi括约肌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特殊性及不可复制性,术者在选择具体手术方式时,应注意保护Oddi括约肌的结构与功能,尽量避免行ES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