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参养荣汤对恶性肿瘤放疗致白细胞减少及自觉症状的有效性已知,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的白细胞减少及自觉症状,可成为限制放疗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从1990年10月~1991年4月,对胸、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时,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2.
3.
磺脲类制剂     
在日本糖尿病患者中,绝大部分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其病因与①因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不足;②在周围组织中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两种情况有关,只是在具体的患者中两种原因的比重不同。甲苯磺丁脲的出现已近40年,磺脲类(sulfonylure...  相似文献   

4.
类固醇制剂     
类固醇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表现免疫异常的疾病上,临床方面已得到肯定的评价。然而它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目前正在继续探索。构成免疫系统的细胞有单核细胞、巨噬系统细胞、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胸腺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胞构成脾脏、淋巴结、骨髓等器官或循环于血液、淋巴液中。类固醇对这些细胞、器官基本上起广泛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具有其它血液成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 ,如细胞容积大、细胞质坚固、易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对微循环亦产生较大的血管阻力。一旦白细胞或血管发生某些异常 ,均可能成为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另外 ,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活性氧及基于蛋白分解酶产生能所派生的细胞毒性 ,如果逆反入正常组织 ,则将造成细胞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要的初期病理变化是微血管的闭塞及其通透性亢进。由此推测白细胞可能在其初期病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就白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简述。一、糖尿病时的白细胞异常糖尿…  相似文献   

6.
负责研讨血液安全的日本厚生劳动省专家调查会4月 2 3日决定 ,将在日本启动除去白细胞的输血。由于白细胞可成为输血后急性肺功能障碍等重症副作用的原因 ,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已 1 0 0 %地实施了除白细胞输血 ,美国也在引入这一机制。该调查会指出 ,输血用血液除去白细胞后 ,除减少急性肺功能障碍外 ,还可减少细菌感染、发热等副作用。即使万一有变异型雅各布病患者献血 ,也能大幅度降低其危险性。除去白细胞的输血@徐爽 @盛志业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的白细胞数1974年以来,虽意大利、Framingham研究组指出白细胞数增加是否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但部分也与吸烟有关,因此作为独立的因素是否仍不能明确。1985年以来,荷兰对64~85岁男性进行五年的追踪调查,认为老年人白细胞增多与死...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者们在反复研究各种生药提取物药理作用过程中,发现生药的提取物具有优良的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样品液的制备将100g干燥了的生药细切粉末用50%乙醇300ml加热回流3小时后,提取、过滤、浓缩、干燥该提取液,再以10mg/ml的比率,溶解在生理盐水中,作为样品液。或者把悬浮的上清部分作为样品溶液。凝集剂:将二磷酸腺甙(ADP、钠盐)的生理盐水溶液(调制成0.05μΜ的最高浓度)作为ADP溶液。另外,在胶原(不溶性)中加生理盐水,用乳钵进行匀化,以1000rpm的速度,离心分离10分钟,把所获得的上清部分作为胶原液。血小板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10.
免疫球蛋白制剂的使用法静注用免疫球蛋白制剂的临床应用很广泛。主要是针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异常,对宿主防卫感染起重要作用。开始是被用于低γ球蛋白血症的免疫缺陷症。依靠包含在γ球蛋白中的特异抗体,用于预防感染为目的的补充疗法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  相似文献   

11.
反复输入血小板的患者,其同种免疫及由此引起的输入血小板无效性,已成为长期以来临床上棘手的问题。同种抗体是对应存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上的HLAI类抗原所产生的,当母体和胎儿的HLA不合及反复输血时能见到。一旦获得同种抗体,则将陷入输入血小板无效性,作为其...  相似文献   

12.
给缺少抗体的个体补充抗体,可达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目的。动物的抗血清虽然也可使用,但由于它是异种蛋白,人体对它可产生抗体而有导致发生过敏症的危险。由于这种原因而采用同种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人血清中含有多种抗微生物抗体,其中对某种微生物如具有相当高的抗体效价,仅用普通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注射即可收效。一些微生物的抗体效价较低者,则须使用从抗体效价高的人或以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几乎在任何疾病中都显示某些异常,并且在特殊疾病中会出现数和质的异常。正常值及末梢血液像大约三分之二的健康成人白细胞数在5,000~8,400/mm~3的范围内,但一般可以认定4,500~9,000/mm~3为成人正常值。新生儿在20,000/mm~3。左右也算正常。生后1~2周迅速减少,一般1岁内小儿比成人值略高,老年值则稍低。同一个人,早晨较低,起床后渐增,就  相似文献   

15.
在向人体的静脉和肠道直接输送营养成分以进行治疗时 ,体内和体外往往形成的是一种“打通”状态 ,而他们之间的连接往往都是各种各样的导管。因为导管与肌肉或皮肤的连接之间会有缝隙 ,所以有可能使细菌侵入而引发感染。 1 1月 1 9日 ,日本的一家材料、物质研究机构和国立循环系统疾病中心宣布 ,他们研制开发了一种能与皮肤牢固紧密相连接的活体材料。在动物实验中 ,研究人员将被称为 磷酸钙 的物质微粒子固定在硅酮橡胶管的表面 ,然后安装在被人工切开的实验鼠皮肤上进行了六天观察。结果 ,用原来硅酮材料与皮肤的连接有缝隙 ,而新材料与…  相似文献   

16.
曲普坦制剂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从2000年4月曲普坦类药物舒马普坦(IMIGRAN~)注射剂获准在医院使用以来,偏头痛的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很多偏头痛患者从曲普坦类药物中获益,其疗效得到高度评价。舒马普坦注射剂获准使用后,2001年6月其片剂、以及佐米普坦(ZOMIG~)片剂获准上市,偏头痛患者的院外急性期发作治疗又取得进展。2002年7月上市第三种曲普坦类药物依来曲普坦(RELPAX~)片剂,2003年7月又有了利扎曲普坦(MAX-ALT~)片剂,可选药物在逐渐增多。但是不容否认,由于用药方法不当,部分患者并没有获得良好疗效。此外有人称基于客观疗效评价来选择使用曲普坦类药物比较复杂。本文介绍各种曲普坦药物的区别、正确用药方法、以及最近的热门话题“异常性疼痛(allodynia)”。  相似文献   

17.
吸入类固醇制剂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祥云 《日本医学介绍》1999,20(12):561-563
现已充分认识到哮喘为慢性呼吸道炎症,而具有明显抗局部炎症作用的吸入类固醇制剂则处于最有效的治疗地位。为阻止呼吸道发生不可逆的结构改变(重构),必需从早期、轻度时期开始(早期介入)吸入类固醇制剂。近年来对哮喘以外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也吸入类固醇制剂。由于长时间地、积极地进行吸入类固醇制剂疗法,围绕其副作用,尤其是全身性副作用已成为热门的话题。吸入疗法使用的类固醇量,比全身性使用类固醇的量明显地少,而喷雾吸入的药物,在肺内沉着的量仅10%左右,但从肺组织吸入的类固…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成分输血概念已经确立,血液成分的分离方法有了进步,以血液制剂给予患者充足的需要成分,从医学角度进行有效治疗,可有效地利用有限血液。另一方面,随成分输血的普及,出现各种成分制剂使用量不均衡问题。特别日本白蛋白制剂的使用量相当大,用量达世界产量的1/4,在国际上曾受过批评。为此。1986年厚生省经血  相似文献   

19.
输血后感染中最常见的是肝炎、获得性免疫不全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因此,混入血浆成分制剂中的病毒灭活法的研究进展迅速。在血液制品中,全血制剂、血液成分制剂(血小板、新鲜冻结血浆等)的病毒清除灭活法,目前,尚未进行;而血浆成分制剂除多数球蛋白制剂外,几乎都施行了不同的病毒清除灭活法。现代日本所使用的血浆成分制剂的病毒清除灭活法如表所示。加热处理法主要有干燥加热、蒸汽处理及液状加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0(IL-10)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抑制T_(H1)(1型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可直接地促进T细胞和肥大细胞株增殖。所以IL-10是对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具有多样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一、IL-10的生物活性 1.抑制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活性小鼠传代培养的T细胞株按产生淋巴因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二类,即产生IL-2、IFN-γ等的T_(H1)和产生IL-4、IL-5等的T_(H2)细胞。按各自产生的一组淋巴因子作用不同,T_(H1)细胞同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密切关系;而T_(H2)细胞同体液免疫,特别是IgE产生密切相关。众所周知,DTH和抗体产生往往是相反的过程。因此,T_(H1)与T_(H2)细胞之间也有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