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当并发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如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原来未充分建立侧支循环,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安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97-139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而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医护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帆 《护理研究》2008,22(33):3049-305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缺血坏死,是由于已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血流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1].其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有广泛弥漫的粥样硬化病变,以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在此基础上发生管腔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血管痉挛、应激、严重心律失常.过重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将造成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和中断而发生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与血清心肌酶报告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等并发症.AMI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急危重症[2].我院CCU在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治AMI 118例,现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抢救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MI(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猝死中占比率较大,由于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下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误认为是他杀,易引发纠纷,是法医学重点关注课题,在法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MI。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将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肌梗死的概念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内膜下斑块造成管腔狭窄、血流通过缓慢;心肌供血不足,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爱荣 《护理研究》2007,21(11):978-97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1]。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后1周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如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而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其发病率、死亡率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因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疾病,其基本的问题是心肌供血不足,因而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一切心肌氧供不应求的情况。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者:梅毒性主动脉炎或无脉症引起的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概念。这些概念多数已被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所提供的客观依据证实。目前认为,在有或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条件下,凡能造成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的因素,例如冠脉血流量减少及/或心肌细胞代谢需要增加时,皆能产生心肌缺血;如果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久,而且造成缺血的根本原因未被解除,终将造成不可逆性心肌损害和心肌梗塞。病理生理基础,以冠脉粥样硬化和冠脉痉挛最重要。心肌缺血的原因,大多数是心外膜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管腔狭窄,在血流量减少情况下发生了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肌细胞急性坏死的首要因素,是在冠脉粥样硬化性损害基础上发生急性管腔阻塞,导致心肌氧  相似文献   

10.
韩爱荣 《护理研究》2007,21(4):978-97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后1周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是造成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心内科护士掌握一定的心电图知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对于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提高护理质量非常重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心肌梗死病人186例,现就186例病人发病1周内心电图表现及护理体会作一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闭塞,导致心肌持续性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其治疗方法甚多。目前,溶栓疗法已为内科治疗心肌梗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溶栓疗法是将血栓溶解剂——尿激酶或链激酶稀  相似文献   

12.
张宏力  彭丽燕 《临床荟萃》2011,26(11):963-96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症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以及心肌血清酶和心肌结构蛋白变化。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继发的血栓形成,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如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分离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引起心肌梗死相对较少见。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免疫与炎症反应参与了ACS的斑块破裂[1].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而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非常有效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但手术难度高、风险大,需迅速做出决定,并且术后监护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后严密观察和科学护理是急诊PCI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行急诊PCI术59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发生急性阻塞,现将我科收住“冠心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抢救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的营养病因及饮食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因多种原因发生粥样硬化,血管壁上可出现脂质沉着产生粥样斑块,使动脉管腔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使心肌大面积坏死而危及生命。近年来,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有不断上升趋。现将冠心病的营养病因及饮食调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它的发病原因是粥样斑块破渍、出血和血栓形成使冠脉血供进一步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很常见,死亡率也很高,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是引起心肌缺血并可能诱发心肌梗死最重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非粥样硬化性原因的冠状动脉病变,同样也影响到心肌的供。查阅相关文献,诸学者报道总结主要有功能性的、感染性、先天性、内分泌性以及创伤、中毒等因素总之各种原因影响并使冠状动脉灌流压减低或管腔阻塞、流速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灌流不足,从而影响相应心肌的供血灌注不足,由此可见这些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素,在临床工作中也同样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冠心病严重类型。是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突起,病情凶险,经治疗稳定后恢复也较慢且常因多种原因易发再梗,甚至威胁生命。[1]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另外,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