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病人的脊椎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骶椎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98例腰骶椎病变部位行16排C11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骶椎共98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间盘病变59例,外伤所致的腰椎粉碎性骨折8例,压缩性骨折7例,转移瘤3例,骨结核3例,椎管囊肿1例,脊椎畸形2例,正常14例。螺旋扫描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的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重建,消除了机架角度对椎间盘扫描的限制。结论: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MR的脊椎图像,对骶曲过大病人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腰椎是脊椎滑脱最易发生的部位,X线平片可显示滑脱程度,发现大部分椎弓峡部崩裂,CT特别是螺旋CT扫描能够显示X线片不能显示的细节。本文收集近年来具有完整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的腰椎滑脱症172例,回顾性分析腰椎滑脱症的分型、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癌的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口腔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口腔癌66例(唇癌2例,牙龈癌18例,颊黏膜癌15例,舌癌24例,口底癌7例,),其中32例行CT扫描,34例行MRI扫描,将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6例口腔癌中,呈浸润性生长的溃疡型病变42例,外生性生长的肿物型病变24例。CT扫描32例,明确显示病变27例,遗漏病变5例,其中4例为表浅溃疡型病变。CT扫描病例中,10例有骨质侵犯,CT扫描准确评价8例,遗漏2例。MRI扫描34例,均准确评价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MRI对口腔癌原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周围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较小及呈浸润性生长的表浅溃疡型肿瘤,CT扫描尤其是cT平扫难以准确显示,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市宁河区潘庄医院收治的70例脊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螺旋CT扫描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扫描辐射剂量(CTDIvol值、DLP值)和扫描图像指标(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低剂量组CTDIvol值、DLP值均明显小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51、89.333,P=0.000)。扫描后,低剂量组图像噪声稍高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0.018);而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P=0.699)。结论针对脊椎损伤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扫描,患者所受辐射少,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且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对象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及常规CT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及重建技术的检出率。结果:孤立性肺结节检出率比较,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常规CT扫描及金标准比较均无意义(P>0.05);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检出率比较,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更高(P<0.05);良恶性组别的血容量、增强峰值、表面通透性、灌注峰值时间等参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多层CT容积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性较好,其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明确病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椎炎(AS)诊断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与X线平片,其临床分期不够精细。本组患者除具备完整的X线平片以外,均常规地做了脊椎的三节段CT断层扫描。T6.7.8、T11.12、L2.3.4,在156例AS患者中对148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指导下的渐进拉压矫形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疗效。临床实践中我们对不同阶段的病例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了临床检查结合脊椎节段CT扫描在AS驼背畸形临床分期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及临床矫治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病变在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79例腰椎间盘病变部位行64排CT螺旋扫描(其中14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椎、骶椎共79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腰间盘膨出31例,腰间盘突出44例,正常4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立体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及类似MR的腰椎图像,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50岁以上中老年人脊椎管狭窄的有关CT表现及测量,探讨中老年人脊椎狭窄的特征.方法:采用CT横断面薄层扫描,并测量硬膜囊矢状径、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宽度,分析它们与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中老年人椎管狭窄多有椎骨小关节及侧隐窝狭窄,而黄韧带前间隙<5mm是神经根压迫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包括56例肺部空洞性病变患者。先对肺部病灶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然后行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扫描参数为层厚8mm,螺距1.5,管电压160kV,管电流40mA。常规剂量扫描除管电流为160mA外,其余同低剂量扫描。将照片上所有扫描条件遮盖,由二位不知道详细资料的影像科医师分别观察空洞特征并做出评价。结果56例肺部空洞性病变中,24例肺癌,20例肺结核,8例肺囊肿,4例慢性肺脓肿。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对空洞形态和大小、壁厚度、壁结节、空洞内液平、空洞外壁及空洞周围改变的检出情况相似。结论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法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特征的检出情况基本相同,可作为临床肺部空洞性病变CT扫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世明 《现代保健》2011,(20):108-109
目的CT扫描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盼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26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就诊,均接受了CT扫描。结果CT扫描证实,268例中有406个腰椎小关节发生改变。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主要是关节突增生肥大合并骨赘形成,椎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面毛糙硬化,小关节半脱位,以及伴发椎间盘突出、膨出,黄韧带肥厚和钙化等。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异常改变,对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脊椎转移瘤患者78例,均在治疗前给予X线平片、CT、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总体检出情况及各部位检出情况.结果:MRI脊椎转移瘤总检出率、各部位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及CT.结论:临床诊断脊椎转移瘤时,MRI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促进检出率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赖照兵  王竞宇  秦俭  罗安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92-1992,1995
目的: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的32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CT常规扫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胰周肾旁筋膜、间隙、胸腹腔情况。结果:患者中,30例表现胰腺弥漫性肿大或局限性肿大,并可伴有胰腺实质改变、胰周改变及(或)出现胸腹腔积液。并经CT诊断和临床治疗证实。结论: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动态观察CT改变,对疗效及预后评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腰椎是脊椎滑脱最易发生的部位,X线平片可显示滑脱程度,发现大部分椎弓峡部崩裂,CT特别是螺旋CT扫描能够显示X线片不能显示的细节。本文收集近年来具有完整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的腰椎滑脱症172例,回顾性分析腰椎滑脱症的分型、征象。  相似文献   

14.
韩乃晋 《现代保健》2011,(34):91-92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在原发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X线平片机行胸部正侧位片检查,CT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肋膈角处,常规8mm层厚无间隔扫描,7例对兴趣区追加2mm薄层扫描。总结患者的X线与CT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21例表现为肺叶、肺段或肿块样病变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形态特征:环形强化17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1例。结论X线平片能清楚地显示病灶,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CT诊断肺结核的分辨率及准确率高,临床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改良CT乳腺的扫描方法,从而更易显露乳腺病变的部位、大小、密度、形态、边缘及病变周围的改变,提高了小结节病变的检出率。对39例经病理证实乳腺肿块病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乳腺癌的CT表现,并对增强扫描乱腺肿块明显强化是乳腺癌特异性表现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无论良恶性肿块,增强扫描均可明显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依据病变的边缘及周围的改变,再结合增强扫描强化程度,进行结合分析。本文对CT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病变作了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6.
脊椎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发部位,约占肿瘤转移部位的5%~10%。由于原发肿瘤性质各异,脊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可相差悬殊,因而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现收集某医院30例经临床证实的脊椎转移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核磁共振(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X线、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闽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CT表现相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6例中发生于胃19例,结肠9倒,十二指肠5例,肠系膜3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依据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方式可对胃肠道间质瘤做出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评估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CT脑白质低密度范围、程度(CT值)及形态改变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40例健康早产儿及5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40例健康早产儿脑白质密度CT值为13~24Hu,58例HIE早产儿为3~18Hu。以CT值≤2Hu作为早产儿HIE白质低密度指标,则仍有29.3%(17/58)HIE早产儿其脑白质CT值>12Hu。在58例HIE早产儿中,轻、中、重度HIE其脑白质形态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92%和100%。36例中、重度HIE中有6例CT值大于12Hu,但均有形态改变。结论:在利用CT扫描来诊断早产儿HIE时,必须结合CT脑白质低密度范围、程度(CT值)及CT低密度区形态改变才能做出更准确、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探讨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诊断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脊椎转移瘤患者70例,就其X线平片、MRI及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X线平片、MRI均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MRI鉴别诊断、发病病灶率显著高于CT、X线平片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脊椎转移瘤采用MRI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正确使用螺旋CT机是延长CT机使用寿命及获得高质量CT影像诊断资料的关键,同时也是值得CT机制造商和CT机使用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实践及查阅有关螺旋CT机操作技术文献,本文就螺旋CT机在使用过程中有关球管预热方法、扫描条件选择、扫描方式确定、照相机条件设置及胶片处理技术、窗宽窗位调整进行阐述,并依此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