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叶垂直斜剖面(OSS)形态学特征,筛选优化测量指标,为评估肝脏疾患早期影像形态学变化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对37例正常肝标本OSS观察长、短轴指标的测量,获取成人的标准值;研究各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检测变异程度,筛选稳定性好的观察指标。结果剖面长轴RMa、QMa、Li Ma、Lu Ma长度分别为(152.3±19.30)mm、(126.7±15.17)mm、(104.60±13.99)mm、(87.40±13.26)mm。剖面短轴RMi、QMi、Li Mi、Lu Mi长度分别为(88.4±9.11)mm、(67.54±7.52)mm、(58.70±6.29)mm、(46.4±5.66)mm。肝叶比例以RMa为基数,各剖面长轴之比Rrmaqma、Rrmaluma、Rrmalima、分别为1.2±.07、1.8±0.22、1.5±0.17,左肝上、下长轴之比为0.8±0.06。肝叶OSS诸指标中,长、短轴长度以及肝叶比例尤其叶内比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较小,为6%~12%,各剖面轴之间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肝下极和网膜结节高度CV亦较小。结论肝叶OSS长、短轴比例关系尤其肝叶内比例关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肝脏影像形态学首选早期观察指标;Qma膈面顶点、RMa(代表右肝下极)、Li Ma和Lu Ma脏面顶点(代表网膜结节)稳定性亦好,亦可以作为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上颌窦底形态及其骨嵴分布的冠状位及矢状位锥形束CT(CBCT)影像表现。方法 :收集涉及上颌窦的CBCT资料,分析上颌窦底形态及其骨嵴分布。结果 :右侧上颌第一、二前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分别主要为斜形型、平坦型,分别占55.80%、53.4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凹面型,分别占84.80%、61.30%;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74.90%、69.8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61.40%、64.30%;左侧上颌第一、二前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分别主要为斜形型、平坦型,分别占52.60%、53.6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凹面型,分别占71.90%、50.30%;左侧上颌第一、二磨牙牙位上颌窦底矢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77.20%、67.50%,冠状位形态均主要为平坦型,分别占58.70%、64.90%。骨嵴出现率为33.44%。结论 :本研究测量了各个牙位上颌窦底形态及其骨嵴分布情况,为上颌窦底提升术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网膜囊上隐窝的CT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42套腹部断面标本及50例整尸上观察到:网膜囊上隐窝呈“V”形间隙围绕肝尾状叶,前界为小网膜及肝左叶,后界是膈,顶由肝冠状韧带或膈形成,下抵胰,左邻食管;在正中矢状面上均出现肝尾状叶,且尾状叶套入或游离于网膜囊上隐窝。这些结果对在 CT 图像上鉴别尾状叶周围的积液及肿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发生于肝左内叶和右前叶的肝占位性疾病治疗提供超声解剖资料。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61例(男42,女19),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途径获取各断面超声声像图,并观察测量。结果:Ⅳa亚段内门静脉分支仅见1种类型;Ⅳb亚段内门静脉分支见2种类型,分别占62.30%、37.70%;右前叶门静脉分支见3种类型:a型占75.41%,b型占16.39%,c型占8.20%;左内叶两亚段间有48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78.69%,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5.83%,肝左静脉属支占4.17%;右前叶两亚段间有54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88.52%,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2.59%,肝右静脉属支占7.41%。结论:在超声水平,进一步证明右前叶两亚段间及左内叶两亚段间存在肝静脉属支,并可作为相邻两亚段间分界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肝尾状叶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横断层标本和30例成人腹部CT图像,各选取肝尾状叶所在的4个连续横断面,观测尾状叶与脊柱的对应高度、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关径值。结果:尾状叶在T10~L1脊柱高度均可100%显示;静脉韧带裂和下腔静脉分别居尾状叶的前、后方,可作为各层面识别尾状叶的标志结构;尾状叶的横断面形态,头侧层面以钩形多见,尾侧层面以舌形为主,断面标本和CT图像中分别有23.33%(7/30)和16.67%(5/30)乳头突与肝分离。结论:通过对肝尾状叶断面标本及其CT测量值的对比,显示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第一肝门层面肝尾状叶与肝右叶的最大横径之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者调查甲状腺形态共321例,可分7型。以甲状腺由左、右二叶、峡部及锥状叶组成者最多,占63.24%。左、右叶的位置,上端平甲状软骨板中、下1/3,下端平第4气管环者为多。有峡者占91.28%,它多覆盖第1~3气管环,占36.86%。具有锥状叶者占72.59%,以其下端与左叶相连;上端平甲状软骨板下1/3和环状软骨者较多。测量了50例甲状腺,两叶宽度相近,而长度和厚度则右叶大于左叶。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及临床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的需用,作者于1978~1984年间,利用学生解剖的川西地区成年男性尸体321例,进行了甲状腺的形态调查、绘图和照相(少数)。测量了50例甲状腺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凡肉眼观察有肿大等病变者未计入。  相似文献   

8.
在30例成尸标本上对右肺门角顶点的位置和右肺动脉叶间干进行了观测。右肺门角顶点位于右中叶动脉起始部者占67%,位于起始部以上者占23%,位于右肺动脉叶间干末端者占10%。右肺动脉叶间干长约21.3mm,上、中1/3段交界处:中、下1/3段交界处及末端的外径分别是11.7mm、11.1mm 和8.9mm。  相似文献   

9.
右心轴位X线心血管造影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右心常规位和轴位(长轴位、右前斜延长位和四腔心位)造影的投照方位,对55例右心铸型和心脏断面标本进行了心脏形态和轴位造影的对照研究。结合临床应用,从解剖学角度详细描述了与右心造影有关的正常心脏的形态结构,如房室口、三尖瓣、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肺动脉主干、房间隔和室间隔等在造影中的形态位置和联系。并对室上嵴,隔缘肉柱和节制带等肌束的形态结构也进行了讨论。联系标本对右心常规位和轴位造影进行了对比,显示了轴位心血管X线造影在显示心脏内部解剖结构和先心病诊断的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1 女尸35岁,身高1.58米,发育正常,死因不明,解剖后,发现腹腔干的分支异常.2 胃左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前壁,达贲门后分成两支,食管支向上沿食管走行,胃支沿胃小弯向右行.3 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共干,平胃左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肝总动脉分出后,从肝总动脉上直接发出肝左支,经肝门进入肝左叶,入肝门前,发出胆囊动脉,布于胆囊,后又发出胃右动脉,到达幽门后,沿胃小弯向左行,与胃左动脉吻合.肝总动脉终末分成两支:(1)肝右支,沿胆总管右侧上升,经肝门入肝右叶.(2)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幽门的上方,分成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分别布于胃、大网膜、胰、十二指肠.4 脾动脉沿胰上缘达脾门,入脾前分出两支胃短动脉,直达胃底,胃网膜左动脉沿胃大弯向右行,与胃网膜右动脉间没有吻合,主要布于大网膜和胃大弯.  相似文献   

11.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叉。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l例冠状断层标本上。此外,文内还详细探讨了肝尾状叶在横、矢、冠状断面上的识别、毗邻及其在影像诊断和在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矢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在矢状断面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15例胸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和2例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了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并据此寻找在矢状断面上划分右肺肺段的方法.结果:在右主支气管杈层面上,右肺上叶动脉发出尖段动脉和前段动脉,右肺下叶支气管向后发出上段支气管、向下发出内侧底段支气管.在叶间动脉层面上,右肺上叶支气管发出尖、后、前段支气管,基底干支气管发出前、外侧和后底段支气管.在叶间动脉分叉层面上,后段静脉居前、后段支气管之间,尖段静脉与前段静脉合成尖前静脉,中叶支气管分为外、内侧段支气管,下叶动脉发出的段级动脉居相应支气管的上方.在右心房右侧第二层面上,右肺上、中叶的支气管和血管已为亚段级,在右肺下叶内,肺段支气管居中,其上、下方分别为相应的肺动脉和肺静脉.结论:在矢状断面上,右侧肺段内支气管和血管相对集中,且容易显示其发出处和长轴,故矢状断面是显示右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优势断面.  相似文献   

13.
右叶部分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9%、7.7%。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机率67.3%。肝短静脉出现率为32.6%,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中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的距离2.Ocm以内者占80.7%。结论:本文结果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了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提示中国人肝静脉的结构似乎较适合右叶部分肝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模拟左外叶活体肝移植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的切取方法。方法:解剖正常人肝脏标本30具,观察肝脏铸型标本30具,测量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长度、管径及属支或分支分布情况。结果:左外叶门静脉的血供来自门静脉左支,主要为左外叶上段门静脉支、左外叶下段门静脉支;动脉主要来源于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偶有迷走动脉支;胆道引流属支有左外叶上段胆管支、左外叶下段胆管支。结论:左外叶解剖变异较多,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对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支需行必要的整形,以便与受体相应的管道进行吻合。  相似文献   

15.
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术的肝脏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直视下钝性分离肝裸区 ,临床应用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术做肝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观测 15例经福尔马林灌注的成人尸体肝脏标本的形体特点。结果  (1)全部标本右肝膈面前部、后部的凸出部位明显 ,后部的最凸出点位于肝裸区 ,其至下腔静脉右缘最小距离约 (4 7± 1 1) (7 2~ 3 0 )cm ,前部的最凸出点到第二肝门右缘的最小距离为 (6 7± 1 6 ) (9 0~ 5 0 )cm。两凸出点之间联线左侧缘至镰状韧带的中间部位肝膈面形成凸圆形 ,中间部位脏面右侧较平整 ,左侧有尾状叶 ,故外形轮廓呈钝圆形 ,较规则 ;(2 )肝裸区的左右最大径线为 (8 4± 9 8) (10 5~ 7 3)cm ,肝裸区的前后最大径线为(7 1± 1 1) (8 9~ 4 9)cm。肝裸区有纤维结缔组织与膈相连 ,无较大血管。结论  (1)肝脏中间部位的形态结构特征适合肝气压止血带的固定、加压 ,为临床上应用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术提供了可能性 ;(2 )不游离肝周韧带 ,非直视下钝性分离肝裸区不会引起大出血 ,临床上操作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In 30 red foxes (Vulpes vulpes) the origin, course and division of the branches of the hepatic artery were studied. The hepatic artery gave off 3 following branches: right lateral branch, right medial branch and left one. Most often (60% of cases) they arose as a common trunk. In 60% cases the right lateral branch supplied the right lateral hepatic lobe and caudate process of the liver while in 40% cases it supplied the right lateral hepatic lobe, only. Most often (66.7% of cases), the right medial branch supplied the right medial hepatic lobe and gall bladder. In 30% of cases the branch supplied furthermore the quadrate lobe of the liver and in few cases (3.3%) the both, right medial hepatic lobe and quadrate lobe. Rami of the left branch penetrate the left hepatic lobes, papillary process and quadrate lobe (73.3% of cases) and rarely, the left hepatic lobes and papillary process (26.7% of cases).  相似文献   

17.
右肺斜裂、水平裂的CT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CT显示右肺斜裂下部的影像。为描述肺裂的CT影像特征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成人右肺标本45例中,取20例在肺门的4个层面上作常规CT扫描,观察其中12例的CT图像特征,并与标本相对照。分离45例右肺门和肺裂,在4个平面上观察肺裂的出现率和叶间面的形态等。结果斜裂在肺门上部平面出现率为17.8%,在下叶底段支气管下部平面的出现率为97.8%、CT显示率为83.3%,斜裂叶间面在第1、3、4层面(包括水平裂)均为带状影,在第2层面为凸向后的弧形带状影;斜裂与肺水平轴间的下夹角为57.7°±7.9°。结论对右肺下叶底段支气管下部层面作CT扫描可以显示斜裂下部的影像;将诊断床向足侧下倾32.3°或将CT架上倾32.3°可作CT斜位扫描,有助于对两种肺裂的影像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肝内肝门静脉解剖的肝脏右前叶分段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肝内肝门静脉的走形分布,提出肝脏分段的新概念,为影像学和肝脏外科提供资料。方法采用60例正常的活体肝移植供肝影像资料,研究右前叶肝内肝门静脉的走形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10例Mevis三维软件重建图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门脉支可大致分为腹侧支和背侧支,最多可达4支;约90%的背侧支越过肝右静脉分布到Couinaud分段中的VII段。V段的门脉分支大多来自右前叶或Ⅷ段门脉的腹侧支。因此,可将右前叶分为腹侧段: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的腹侧段(S8v)和V段(S5)背侧段: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的背侧段(S8d)两个部分。结论新的划分方法不仅有利于肝内病变的精确定位,而且便于肝脏外科实施新的、更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左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矢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左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在矢状断面上的配布特点及左肺肺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方法利用15例胸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2例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左肺肺叶、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并据此寻找在矢状断面上划分肺段的方法。结果左侧肺段内的支气管和血管主要分布于从左主支气管权至心尖左侧的4个矢状断层里:1.在左主支气管权层面上,左肺下叶支气管向后发出上段支气管,其下方,上段静脉与底段总静脉在此合成左下肺静脉。2.在左肺动脉叶间部层面上,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舌静脉干于左肺上叶支气管前方合成左上肺静脉,下叶基底干支气管发出内前底段支气管、外侧底段支气管和后底段支气管。3.在心尖层面上,左肺上叶支气管发出全部肺段支气管,可用尖后段静脉后段间支、前段静脉下支和舌静脉干区分相邻肺段,左肺下叶动脉分出的肺段动脉居相应支气管上方。4.在心尖左侧层面上,在左肺上叶内,从后上至前下依次可见尖后段静脉后段间支、前段静脉下支和上、下舌段静脉;在左肺下叶内,肺段支气管居中,上方为相应动脉,下方为相应静脉。结论在矢状断面上,肺段内支气管和血管相对集中,且容易显示其起源和长轴,故矢状断面是显示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优势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