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探讨实验室ELISA中灰区范围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 942例患者抗-HCV筛查结果,比较抗-HCV与HCV-RNA及临床确诊丙型肝炎患者间的关系;以初筛S/CO值在0.4~2.0范围内的标本为灰区样本,进行不同厂家试剂复检及HCV-RNA检测,探讨设置抗-HCV检测灰区范围的必要性。结果抗-HCV筛查阳性率0.61%;31~50岁阳性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10时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符合程度高,S/CO≥3.8时抗-HCV与临床确诊丙型肝炎符合程度高。灰区样本的阳性率0.38%,双试剂双孔复检后阳性率0.20%和0.05%。结论抗-HCV筛查阳性率在不同地域、性别及年龄段存在差异;S/CO值越大,HCVRNA阳性率越高,与临床丙型肝炎的确诊符合程度越高,而抗-HCV筛查落在灰区范围的样本应复检并检测RNA,以减少实验室漏检或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血液保养液对抗-HCV检测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PD血液保养液(以下简称CPD)对抗-HCV检测的影响。方法用CPD以5%的幅度对3种浓度的抗-HCV阳性质控物进行梯度稀释后用ELISA方法进行平行检测,观察S/CO值变化情况。随机抽取抗-HCV阳性和阴性献血者各60名,对其试管样本和血袋管样本做ELISA检测比较。结果阳性质控实验组的S/CO值均随保养液的量增加而逐渐降低;阳性物浓度降低5%,S/CO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阳性物浓度95%的S/CO值降低极显著(P(0.01)。试管和血袋管的抗-HCV阳性样本检测结果有差异,弱阳性样本较为明显。结论CPD对ELSIA检测抗-HCV弱阳性样本影响明显,易造成弱阳性样本的漏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与验证本实验室抗-HCV试验设置0.7CO(临界值)的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1)参照CLSI发布的EP12-A2指南,通过实验确定抗HCV试验C5-C95区间。2)对抗-HCV灰区标本进行抗体确认实验。3)绘制ROC曲线确定抗-HCV试验最佳CO值。4)通过实验室既往数据,分析HCV RNA单阳性标本ELISA结果分布(S/CO值)与灰区临界值的关系。结果 1)C50±20%浓度检测结果阴性数和阳性数≥95%,C50-20%-C50+20%浓度范围包含了C5-C95区间,灰区临界值范围应在S/CO值为0.88-1.39区间内。2)对58例抗-HCV灰区标本(S/CO值0.70-0.99)进行RIBA确认试验,其中51例确认结果为阴性,7例确认结果为可疑(IND);并对57例阴性标本(抗-HCV、NAT联检均为非反应性)进行RIBA试验,其中53例确认结果为阴性、4例确认结果为可疑。经卡方检验2组可疑结果检出情况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05)。3)绘制抗-HCV的ROC曲线,AUC为0.977、最适CO值为0.857(现用CO值为0.62-0.66)。4)2010年11月2日-2013年12月31日检测标本886 291份,抗-HCV阳性中包括697份灰区标本、N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出HCV RNA单阳性标本9例,其抗-HCV检测结果(S/CO值)分布区间为0.02-0.07,与阴性标本分布区间重叠、距0.7CO界限甚远。结论本实验室现阶段抗HCV试验设置0.7CO灰区临界值过于严苛、实验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此外,本文所提供的4种评价方法为其他实验室在设置ELISA试验灰区临界值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查献血者HCVR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核酸扩增技术(NAT)和血清学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筛查的符合率。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ELISA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和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作HCV RNA检测。结果①36例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为HCV RNA13例阳性,答合率36.11%,31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的HCV RNA检测为24例阳性,符合率77.42%,两者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49,P<0·005);②前述37例HCV RNA阳性血浆分别与23份初、复检抗-HCV和HCV RNA均为阴性的血浆混合后HCV RNA检测仍为阳性。且其中1例阳性血浆用上述阴性血浆100倍稀释后检测仍为阳性;③70,000例沈阳地区初、复检抗-HCV阴性献血者血浆样本NAT混合法筛查均为阴性。结论NAT可作为血清学ELISA法的补充用于对献血者血液HCV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初筛实验普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间接法,但是存在假阳性,而对于一些弱阳性标本,又会出现假阴性漏检现象。所以,在HIV P24抗原和HIV RNA尚无法常规检测的情况下,我们以增补实验联合检测“灰区范围”内的可疑样本(因技术原因判为阴性却含有较高A值的样本),会产生一些发现早期感染合理可信的机会,以便于监测,避免漏检现象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1种3代抗-HCV酶免试剂(ORTHO HCV 3.0 ELISA试剂)2种孵育试验过程在血液筛查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留取常规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检出的抗-HCV反应性的血液标本180(人)份作HCVRNA检测,并用RIBA和不同于血站常规抗-HCV筛查的酶免试剂作抗-HCV复测;依据ORTHO HCV 3.0 ELISA检测试剂说明书中的长、短2种孵育检测程序,同时作对比检测。结果 180份初筛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6份ORTHO HCV 3.0 ELISA 2种检测程序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5份为短孵育试验反应性、11份为长孵育试验反应性,短孵育试验漏检2份被确证抗-HCV阳性标本。ORTHO HCV 3.0 ELISA试剂的长孵育检测程序灵敏度高于短孵育试验程序,2种试验程序的S/CO值分布没有差别,但RIBA不确定标本其S/CO值分布在一定的灰区范围内。结论在献血人群血液筛查中,采用具有更高灵敏度的长孵育酶免程序和设定合理的结果判定灰区,有助于预防输血传播HCV,提高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BBI公司血清抗体阳转盘评价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以下简称第4代试剂)对窗口期感染的检测能力,并应用其从静脉吸毒人群样本中筛查窗口期感染者,从而分析第四代试剂检测临床样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首先应用第3代HIV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筛查BBI血清阳转盘和收集的吸毒人群样本,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再用第4代试剂分别检测阴性和阳性样本,阴性样本中出现阳性反应者,进行p24抗原和HIV RNA病毒载量检测,证实是否为窗口期样本。对证实为窗口期的感染者随访至抗体阳转。结果用第3代试剂检测BBI阳转血清盘,未发现阳性样本;检测静脉吸毒人群样本2629份,发现HIV抗体阳性样本77份,经免疫印迹法(WB)确认均为阳性,阴性样本2552份。第4代试剂可检出BBI阳转血清盘第14天的窗口期样本;在2552份静脉吸毒人群抗体阴性样本中检出2份窗口期样本,一例随访至血清阳转,一例失访。临床检测特异性为99.2%,假阳性率0.8%(95%可信区间0.4%~1.1%)。结论第4代试剂比第3代试剂能够更早地发现HIV感染者,降低窗口期漏检,减少HIV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献血者血样"灰区"标本进行确证试验及核酸检测,探讨如何设置"灰区"。方法对本中心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 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常规酶免检测,对Cut off值为0.5≤S/CO<1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确证试验。结果对随机选取的部分"灰区"标本,进行NAT和确证试验的结果表明,HBs Ag、抗-HCV、梅毒抗体的"灰区"标本均有一定比例的确证试验及核酸检测阳性。所有抗-HIV"灰区"标本的确认试验及NAT均为阴性。结论 HBs Ag、抗-HCV、梅毒抗体进行"灰区"设置,可以提高血液安全;抗-HIV设置"灰区",则会造成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确证,制定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策略。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9月,收集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标本,经ELISA和ID-NAT重新检测,以及追踪和确证检测(RIBA),鉴别献血者筛查抗-HCV检测结果的真、假阳性。结果收集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标本73人份,经ELISA和ID-NAT重新检测及追踪和确证后,抗-HCV阳性8份(18.6%),抗-HCV阴性33份(76.7%),抗-HCV不确定2份(4.7%),30份由于未成功追踪而被放弃。抗-HCV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抗-HCV真阳性率为10.9%。结论 ELISA和ID-NAT都为反应性时,可以直接判为抗-HCV阳性;单独ELISA反应阳性时,如果RIBA是阳性,判为抗-HCV阳性,如果RIBA是阴性或不确定,3个月后追踪;本研究未发现单独ID-NAT反应性,其追踪方式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阳性120例;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阴性120例;对研究样本做双份复检,复检双孔均阴性且小于或等于0.7确认为阴性,复检双孔均阳性且双孔S/CO均大于1.3确认为阳性,其余实验对象6个月后复检。复检同初检一样对处于灰区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但确认后仍为灰区的样本加做HBV-DNA检测。HBV-DNA>1 000copies/mL确认为阳性,其余样本仍判定灰区。结果样本抗-HBc阳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9例(15.8%),抗-HBc的S/CO值为0.0~0.3时真阴性为2例(2.6%),抗-HBc阴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10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Bc阳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为34例(28.3%),抗-HBc阴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4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时HBsAg灰区53例(45.2%),抗-HBc阴性HBsAg灰区114例(9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尤其是其高滴度或阴性的结果来判断HBsAg灰区的真阳性或真阴性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