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有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症,我们诊治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8例,女3例;年龄25~71岁。其中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例,胃肠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约为3%~4%[fi,但常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拌机械性梗阻而作不必要的手术探查。1995年正月~1997年3月,我们对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住院患者采用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互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1~71岁,平均38.4岁;胃癌8例,胃、十M指肠溃疡并发出血9例,胃粘膜脱垂1例,胃窦息肉并发出血1例;毕氏1式7例,毕氏D式12例;有6例作R。式淋巴清扫术。残胃排空障碍症状出现在手术后第6~29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  相似文献   

4.
1989~1999年,我院对1012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包括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1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吻合口排空障碍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于1986~1998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2~62岁。平均50岁。病史20年1例,1~2周4例。术前疾病:幽门管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胃癌1例。...  相似文献   

6.
刘凤军  孙学猛 《山东医药》2003,43(12):28-29
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延迟症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不伴有吻合口或空肠输入、输出袢机械性梗阻因素的一种功能性排空障碍。该病是胃术后较少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 ,有时被误诊为机械性梗阻而手术治疗。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避免盲目手术治疗。现结合我们收治的 9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诊治方法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993~ 2 0 0 0年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 870例 ,出现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延迟症 9例 ,男 6例、女 3例 ,年龄 3 2~ 81岁。原发病为溃疡病 7例 ,胃癌 2例。胃肠道重建方式为 Billroth I式 1例 ,Billroth 式 4例 ,迷走神经…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输出段空肠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延缓,经保守治疗可恢复的一种胃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临床并非常见。我们曾遇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凯  任洪梅 《山东医药》2008,48(15):51-52
回顾性分析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PDGE)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6例FDGE均发生于术后3~16 d,均经保守治疗在31 d内治愈出院.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应用促胃肠动力药治疗PDCE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范开亮 《山东医药》2013,(47):68-69
目的观察对胃大部切除患者行术后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术前将鼻空肠营养管置于胃中,术中由麻醉师配合将营养管置于屈氏韧带以下40cm)、对照组进行全肠外营养,两组均于手术7d后开始经口进食并逐渐停止肠内、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检测两组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及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天观察组体质量及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均显著减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或0.01)。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患者行术后肠外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术后倾倒综合征(Post Gastrectomy Dumping Syndrome)的典型症状,早在1907年,1913年及1920年Andre-ws等人就有描述。1922年Mix氏首先对残胃快速排空现象所引起的综合征称为“倾倒”综合征,其发生率为10~25%。近年来认为,该征胃肠道的表现可能与5—羟色胺(Serotonin)的释放有关.而缓激肽(BradyK  相似文献   

11.
胃大部切除的手术效果一般较好,但术后综合征及并发症较常见。王训颎教授将其分为胃肠吻合输入袢综合征、胃肠吻合输出袢及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近期倾倒综合征、吻合口边缘溃疡、手术后出血、胃残端瘘及吻合口瘘、内疝、扭转吻合及错误吻合;胃大部切除术中常见其他脏器的损伤、返流性胃炎、小胃症状等十二类,组织有关同志撰写成文,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防治办法。本刊从这期开始连载,以期对大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早期EN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检测.为术后早期应用EN提供依据。方法:将41例拟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n=2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1),术后第1~7d分别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术前、术后第1、7d清晨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结果:41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第1d血清GAS、血浆MTL和CCK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7d恢复至术前水平。EN组术后第7d血浆MTL、CCK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和P〈0.01),而两组血清GAS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用EN制剂能增加患者血浆MTL和CCK水平,有助于促进残胃动力功能的恢复,促进胃肠道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囊收缩,预防胆汁淤积等胆囊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后又出现食管癌的患者,临床较为少见,手术根治依然是首选,但二次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2]).2002年至2008年,我科对胃大部切除术后20 例食管癌病人,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现结合文献探讨该类患者手术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998~2006年,我们共行胃大部切除术725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3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的萎缩性胃炎(AG)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鉴于病例中未能将手术前AG剔除,从而造成一定的混淆。本文报告了146例消化性溃疡采用毕氏Ⅰ或Ⅱ式胃大部切除后的胃粘膜变化,各例于手术时和术后2年都作了胃粘膜活检。胃粘膜的改变分为五级:正常、轻度病变及萎缩性胃炎Ⅰ~Ⅲ级。在146例中,手术时发现有AG者8例,余138例胃粘膜正常(111例)或仅呈轻度病变(27例)。这138例于术后2年出现了AG者74例(54%),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出现AG者46%,胃溃疡出现AG者73%,二者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特别是胃窦与幽门管溃疡发生AG者高达81%。8例手术时有不同程度AG的病例,其中7例术后2年AG加重,另1例仅有轻度病变。手术时胃粘膜呈轻度病变的27  相似文献   

16.
小胃综合征胃小弯或高位溃疡、胃体部溃疡或恶性肿瘤、出血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或有间变者,都应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因术后残胃容量不超过200毫升,故易发生小胃综合征。临床表现,小胃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腹胀、返流及腹部不适,病人常有消化吸收障碍,低血色素贫血。防治:小胃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饮食(少量多餐),补充铁、胰酶、维生素和手术。多数病人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改善,能恢复工作,少数病人则须手术治疗。手术纠正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17例.男15例,女2例.胃切除病变性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3例,贲门癌4例.胃切除术式:BⅠ式2例,BⅡ式11例,胃近切端大部切除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发生食管癌的间隔时间:良性7a~27a,平均16.2a;恶性1a3例,4a1例;吻合口再发癌为2a和11a.上段3例,中段10例,下段4例.手术组13例,右后外开胸,上腹正中开腹,及左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移植结肠至颈部与食管吻合,腹腔结肠与残胃吻合5例;腹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将残胃、脾、胰体尾移入左胸内,行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Y重建消化道3例;食管残胃弓上吻合1例;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3例;探查1例.非手术组4例化疗+放疗.结果非手术组1例病变早期存活4a;3例均在1a内死于癌转移.手术组13例,已死亡7例,其中手术死亡2例(肺部严重感染,霉菌性肺炎和ARDS);3例存活18mo;1例存活3a;1例存活74mo.现还存活6例,其中3例生存超过2a;1例生存超过109mo;2例已生存超过10a.疗效满意.结论胃大部切除后食管癌发病率为5.54%(17/307),胃大部切除术与食管癌,二者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患者存在着致癌易感性,也取决于致癌物的量变正相  相似文献   

18.
李学会  王拥军 《山东医药》1998,38(10):14-15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下称术后组)和1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胃肠激素水平及胃排空功能。结果术后组SS显著降低,与胃半排空时间呈显著正相关,VIP水平显著升高,但与胃排空无相关性;SP无明显变化,提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亢进可能与SS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探究术后胃瘫治疗中的适当营养方式.方法:52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按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EN组(n=36)和PN组(n=16),分别给予EN或PN治疗.比较两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的差异.结果:EN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低于PN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5.3d vs28.2d,P>0.05).治愈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P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E N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PN组(398.74元/d±47.68元/d vs512.77元/d±54.31元/d,P<0.05).与治疗前比较,EN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3.25g/L±15.68g/Lvs117.25g/L±13.28g/L;70.34g/L±12.85g/Lvs65.13g/L±10.76g/L;40.65g/L±8.15g/Lvs36.20g/L±9.16g/L,均P<0.05);PN组治疗后血红蛋白(125.14g/L±13.39g/Lvs120.32g/L±14.67g/L)和总蛋白变化较大(67.52g/L±13.09g/Lvs64.23g/L±12.47g/L,P<0.05),而白蛋白仅略升高(P>0.05).治疗前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PN组各项指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对术后胃瘫的全身支持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是术后胃瘫的营养治疗中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994年1月~1998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食管癌术后16例,贲门癌术后14例。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