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颈椎病和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1])。自20世纪70年代,陆续有"颈椎性血压异常"的文献报道~([2-3]),颈椎病变可以引发血压异常的观点逐渐为学界接受。这种伴随颈椎病发生并随着颈部病变纠正而恢复正常的血压现象被称为"颈性高血压"。疾病早期患者的血压常呈波动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也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及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可有效防治本病。本文对最近几年中医外治法医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和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关系密切。自上世纪70年代,陆续有学者发表关于“颈椎性血压异常”的言论,颈椎病变可以引发血压异常的观点逐渐为学界接受。这种伴随颈椎病发生并随着颈部病变纠正而恢复正常的血压现象被称为“颈性高血压”。疾病早期患者的血压常呈波动性升高,早轻晚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中后期则会伴发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临床上常与原发性高血压混淆,治疗多采取常规药物降压,疗效受到限制。传统中医治疗此病的思路是改善颈椎病变,以期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多生于腰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串腰龙、火带疮、蛇丹等.如生在其它部位者,则称之为蜘蛛疮.此病发病较急,痛如火燎,故又有火丹之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此病来势较急,患部呈集簇性丘疹或水疱,常伴有剧烈疼痛,多生于一侧,但亦有环腰而生者.初起患者有轻度不适,如微烧、头痛、倦怠等.局部经过数天后即自行结痂,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老年人病情尤重.  相似文献   

6.
5 外治法的优点外治法来源于长期的医疗实践,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手法、器械、药物并用,施治部位比较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奏效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小,易于普及推广等.兹归纳其有如下几个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多采用内服药物,但大多数降压药具有副反应,长期服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近年来,采用中医药外治法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敷脐疗法 1.河南中医学院李忠报道,对302例高血压病患者,将胆汁制吴茱萸500克,龙胆草醇提取物6克,醋制白矾100克,硫黄50克,朱砂50克,环戊甲噻嗪175毫克,混合研成细面。先将肚脐用温水洗净擦干,取药粉  相似文献   

8.
用中医外治法治疗32例面神经炎患者,并用维生素B1、地巴唑、泼尼松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表明,中巴外治法治疗面神经炎有一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止汗散治疗肿瘤患者多汗症的疗效。方法45例合并多汗症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予止汗散与安慰剂敷脐,采用皮肤电阻仪测量用药前后各部位皮肤电阻的变化,并根据中医常见症状、体征分级积分表观察用药前后证候以及卡氏功能量表(KPS)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前额、前胸、掌心部位皮肤电阻用药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自汗、盗汗、口干、手足心热、身热、畏寒肢冷、喘憋气短、太息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汗散敷脐治疗肿瘤患者多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对近十年中医外治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作一概述,主要包括中药外洗法、自血疗法、针灸疗法、刺络拔罐、药物穴位注射、埋线疗法、熏蒸疗法、放血疗法等,检索156篇来源于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分析。证明中医外治法多联合应用,并且在治疗慢性荨麻疹应用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治法中的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按摩、中药保留灌肠、耳穴、放血、足浴、药熨等治疗方法,在食管癌治疗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增强防病抗病能力。其中,针刺疗法在缓解吞咽困难、呃逆及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方面,效果较好;艾灸疗法在治疗腹胀方面优于其他方法;穴位贴敷常用于恶性肿瘤,贴敷药物不同,治疗效果有所差异;推拿疗法更适合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胀、肠梗阻;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可有效治疗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耳穴疗法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所治疗病症较多。但中医外治疗法缺乏实验室数据,临床机理尚不明确,临床样本量较小。未来可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为中医外治法治疗食管癌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罐等疗法刺血治疗:李氏[1]为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主要治则是,泻热解毒,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选用照海、太冲、丘墟、地五会、足临泣、解溪、委中及足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经络,每次选2~3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1~2mm深度,出血约5~20ml不等,若出血量小于3ml,针后加拔罐  相似文献   

13.
14.
偏头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间歇性头痛,发病率较高,在其发生时会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目前主要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有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疗法。据观察,由于缺乏对偏头痛的正确认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滥用止痛药物现象频发,偏头痛规范化治疗由于西药副作用致使依从性差,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不经胃肠道吸收,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整理归纳了目前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中医外治疗法,以便于医师们更方便地了解偏头痛中医外治疗法,以及进一步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偏头痛,为饱受偏头痛困扰的患者带来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外治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和推拿按摩。结果总有效率为91.46%。结论中医传统外冶法治疗髌骨软化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自2004~2011年用颠倒散加丹参、黄连、菊花研末外敷配合石膏倒模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希望得到同仁推广应用,并不断挖掘中医特色,发扬中医。方法:颠倒散(生大黄、硫磺)、丹参、黄连、菊花各等分,研成细末。取适量,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每晚睡觉前涂于皮疹处,次日晨起后洗去,连续用20~40 d,每5 d做石膏倒模1次。结果:颠倒散加丹参、黄连、菊花研末外敷,配合石膏倒模治疗面部寻常痤疮110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须从内调理饮食,临床收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外科真诠》所言:"脱疽之生,止四余之末,气血不能周到。"指出该病发于四末,药物难达,仅仅内服辨证用药难以直达病所,中医外治法可补其不足,故糖尿病足中医外治法价值不容小觑。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足中医外治法治疗进展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聂氏等治疗先取大椎、肺俞,刺络拔罐,然后毫针刺迎香、印堂、上星、风池、足三里、列缺、华盖,留针30分钟,留针时艾条悬灸通天穴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2例,治愈32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刘氏采用透穴针法治疗本病52例,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一针二电三外洗”的方法,治疗周围神经炎80例,疗效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2.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年,平均病程3.5年。  相似文献   

20.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针对糖尿病足形成的病因病理,临床治疗常采用“六环”模式,即控制良好血糖标准,改善缺血,改善神经功能,控制感染,处理局部创面,平衡全身代谢;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依托。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尤其是局部创面处理环节,在稳定控制患者血糖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中医外治法因剂型丰富,辨证处方,用药简便,不良反应少而独具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清创期、肉芽生长期和上皮形成期。为探讨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中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各类外用剂型对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影响,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