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应用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的最佳证据,完善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的评估、日常维护及拔管的相关流程,降低危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 :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通过对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相关主题文献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出17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定了15条质量审查指标。采用i-PARIHS循证实践概念框架进行中障碍因素分析并制定行动方案。结果 :经过2轮审查,医护人员对基于证据的有创机械通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8条证据的使用依从性提高(P均0.01),危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危重症患儿有创机械通气的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可以规范护士的循证护理行为,提高护士的循证依从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穿刺的护理行为,提升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确定循证问题,通过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等进行证据总结及质量审查指标的制订。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开展证据应用项目,即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同时,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在最佳证据的执行率中,最佳证据应用后指标1、指标3、指标4、指标6、指标8、指标9、指标10、指标11及指标12的执行率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佳证据应用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护士静脉导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得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儿科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建立的护理行为,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儿科静脉治疗专科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目前与4~11岁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管理相关的循证证据,将其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规范儿科护士疼痛管理,促进专科护理质量提升。方法检索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8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和3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23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15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BI循证护理实践步骤进行临床实践,共168例4~11岁患儿、22名护士被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评分、患儿医疗恐惧评分及患儿心率、哭闹时间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值来评价证据应用效果。结果证据应用后,15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较前提高。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评分、医疗恐惧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据应用前后患儿哭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4~11岁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循证证据总结制订并优化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检索分析相关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构建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前实施常规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初期实施基于循证证据构建的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中期实施通过质量审查后逐步优化的转运方案,干预后期实施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最佳证据在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提出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图”进行推展,系统性检索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相关证据,进行质量评价,总结生成20条审查标准,通过基线调查、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相关策略的制定及实施进行证据转化。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医护人员急诊危重症病人转运相关知识得分由(65.00±10.09)分提升至(88.33±7.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运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0.6%降至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实践,可规范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作业,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本研究以"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框架,运用循证方法检索数据库获取最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系统层面、护士层面及患者层面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 系统层面,完善了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制度流程,修订了院内住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预防住院患儿跌倒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提高护士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的护理实践活动中对于最佳证据的依从性,促进住院患儿的安全。方法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 )的标准程序,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制订了5条审查标准,将证据融入护理常规,在1个儿科病房开展质量审查,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结果证据应用后,除第5条标准的依从率保持100%外,其余4条标准的依从率提高了22%~100%。家长的平均知识得分由13分上升至18分,护士的平均知识得分由37分上升至48分。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改善了预防住院患儿跌倒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需要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展内科危重症患者规范化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循证护理,制订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 以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质量审查,根据审查指标及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 本研究从评估层面、预防实施层面、教育管理层面共汇总最佳证据21条,经过筛选将其中8条最佳证据作为构建审查标准的证据,制订了10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评估工具缺乏,流程缺失,实践者层面预防意识薄弱。结论 本研究基于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人员的专业判断制订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需针对障碍和促进因素实施变革,促进证据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并获取新生儿院际转运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转运安全。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预防和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总结出 24条新生儿转运相关证据,包括转运部门建设、转运管理、转运团队、转运培训、转运决策、转运装备、转运实施、转运质量控制、监督和反馈等。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新生儿转运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循证依据。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和预防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新生儿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护士主导的预防心血管重症病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实践变革以及证据应用后再审查3个阶段。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获取预防CAUTI最佳证据,并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制定以护士为主导的预防CAUTI审查标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预防CAUTI护理行为依从性、导尿管留置时长以及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18条审查指标护理依从性均高于证据应用前,16条审查指标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留置时长由证据应用前的(7.94±7.64)d缩短至证据应用后的(5.86±5.63)d(P<0.05);42名护士预防CAUTI知识问卷得分由证据应用前的(64.86±9.59)分提升至证据应用后的(80.21±8.72)分(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最佳证据实践可以提高护理行为的依从性,减少非必要的置管,规范CAUTI护理管理,提升病人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院际转运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ECMO转运管理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ECMO患者院际安全转运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研究者对所纳入的循证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证据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3篇、队列研究1篇、类实验性研究1篇。最终整合归纳了6个方面共22条证据,包括转运组织管理、团队组成与培训、转运决策、装备管理、转运过程管理(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测、转运后处理)、质量控制。结论 医务人员应用相关证据时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性筛选证据,保障ECMO患者院际转运安全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现有的鼻饲患者出院计划的最佳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在完成鼻饲患者出院计划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促进家庭鼻饲喂养安全。方法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形成7条审查指标,在1个胸外科病房开展为期5个月的质量审查。结果在证据应用后质量审查时,护士对鼻饲管护理、药物管理、感染控制、书面教育资料、随访监督和后续健康指导这6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达到100%,对多学科评估的执行率达到90%。除了鼻饲管护理和后续健康指导这2条保持100%的执行率,其余5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提高了70%~100%。结论基于循证的鼻饲患者出院计划最佳证据的应用,改善了护理实践,但仍需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目前与留置导尿管相关管理的循证实践,将留置导尿管相关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通过质量审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改进。方法 2015年7-10月在一个妇科病房完成留置导尿管管理质量审查。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根据最佳证据制订的4条审查标准,进行临床留置导尿管相关管理的基线审查,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并运用JBI临床证据实践系统,将现有的最佳证据整合到护理实践中,再实施干预后的审查。结果将最佳证据引入护理实践后,四条审查标准的依从性均达到100%,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的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结论本次循证护理实践项目改进了导尿管管理的护理实践,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完善,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目前与化疗患者失眠的评估和护理相关的循证证据,将与化疗患者失眠的评估和护理的相关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通过质量审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改进。方法2016年6-9月,在我院化疗科完成了2轮质量审查。查询到了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ECT+)数据库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中有关化疗患者失眠的最佳证据推荐,根据证据制定了5条审查标准,进行了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分析了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制定了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将现有的最佳证据整合到护理实践中,再实施了干预后的审查。结果在基线审查中,5条审查标准的依从性为0~28.57%,将最佳证据引入到护理实践后,第2轮审查中,5条审查标准的依从性达到了69.56%~100%;护士和患者的知识得到了提升;患者的失眠率下降。结论本次最佳证据应用改进了化疗患者失眠的评估和护理的护理实践,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的循证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玲俐  李静 《护士进修杂志》2016,(20):1877-1880
目的评估目前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相关的循证证据,将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相关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通过质量审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改进。方法 2015年6-7月,在查询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ECT+)数据库中有关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最佳证据推荐后,根据证据制订5条审查标准,对我市某三级医院的化疗科病区30名化疗患者进行了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分析了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制订了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并将现有的最佳证据整合到护理实践中,于2015年8-9月,对该病区的另30名化疗患者实施干预并执行干预后的第2轮审查,比较两组审查结果。结果在基线审查中,5条审查标准的依从性为0~43%,将最佳证据引入到护理实践后,第2轮审查中,5条审查标准的依从性达到了80%~100%;护士和患者对化疗知识的掌握得到了提升。结论本次最佳证据应用改进了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评估和管理的护理实践,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静脉输液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通过基线审查、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审查3个阶段,比较应用证据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总结形成12条最佳实践证据,证据应用后12条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提高,病人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护理人员SAP静脉输液管理知识水平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SAP病人的输液管理实施循证护理实践,可提高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成人鼻饲喂养患者冲管方法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提高护士在鼻饲喂养患者冲管的护理实践活动中对于最佳证据的依从性,以降低鼻饲管堵管的发生率。方法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制订了5条审查指标,并将证据融入护理常规,在两个神经外科病房开展质量审查,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结果证据应用后,5条指标的依从率提高了32.55%~82.63%。护士的正确冲管方法平均知识得分由49.37分上升至100分。鼻饲管堵管的发生率由20%降至3.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改善了成人鼻饲喂养患者冲管方法的临床护理实践,降低了鼻饲管堵管的发生率,但仍需要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 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展ICU成人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循证护理,制订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 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质量审查,并根据审查指标及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条最佳证据,依据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流程和工具缺乏、实践者层面护士知信行水平不高等。结论 本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制订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循证护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 induced diarrhea,CID)循证证据应用于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实践,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检索数据库获取CID的最新、最佳证据,组建证据应用团队,制订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开展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制订证据应用策略,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在证据应用后再次进行审查,主要评价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护士与患者对CID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CID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系统层面,构建了多学科合作方式,完善了CID的管理流程,促进了最新、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编制了基于证据的健康教育手册,对科室内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在护士层面,护士CID相关知识问卷的回答正确率由53.64%提升到92.70%,6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分别提升至87.88%、89.65%、64.28%、78.57%、100.00%、100.00%。在患者层面,患者CID相关知识问卷的回答正确率由53.06%提升至81.28%,腹泻发生率由43.90%下降至42.42%。结论 CID循证实践提升了护士和患者CID的相关知识,规范了临床护理人员处理CID的流程,完善了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对提升护士的循证实践意识、护理质量等有较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