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功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一般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血虚之证。小儿为“纯阳之体”,且“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与杭白芍之药性颇为相合。《幼幼集成·夜啼证治》曰:“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用,切宜详辨”。笔者临证中体会到,对因暴受惊恐所致之心神不宁的夜啼,用杭白芍治之,常收佳效。如治张某某,男,3岁。患儿1周前随母亲下乡时被牛群所惊,当夜即开始夜啼,每至夜深人静于睡梦中啼吵哭闹不休,惊惕不安,需父母抱起,摩胸揉腹,软语…  相似文献   

2.
马希贵 《河北中医》2007,29(4):325-325
笔者临床善于运用黄连甘草饮治疗小儿疾患,如夜啼口疮、鹅口疮、滞颐、呕吐等,效若桴鼓。现列举案例如下。1夜啼张某,男,59日。2004-07-06初诊。患儿因母乳不足,常辅以代乳品,近日来夜啼不止,见灯光则哭更甚,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色黄,面赤,舌尖红,苔白微黄,指纹青紫。证属夜  相似文献   

3.
<正> 由虫积而变生的各种病证,临床中误诊失治,甚或经年不愈者每每有之。现将家父对虫疾之部分验案录之于后,谨供同道参考。一、夜啼:李某,男,2岁。1963年9月16初诊。连月来夜啼不安,甚则彻夜难眠,曾以清心安神,消积和胃论治而乏效。其父母颇为焦虑,特抱家父处求诊。患儿面色萎黄,白珠淡蓝少神,乳食二便尚调,细察之,外无发热咳嗽之表证,内无食滞腹泄之里证。及忆早岁常遇此疾之患儿,因蛲虫所扰者,只驱虫即可奏效,遂嘱其父母于当夜察患儿肛门处有无  相似文献   

4.
小儿白昼如常,入夜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夜啼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夜啼常由灯光、噪音、室温、饥饿、虫扰、痒感、断奶、尿布潮湿、包扎不当等影响小儿睡眠所致。这类啼哭是表达某种意愿的信号,除去致哭因素或满足小儿要求,夜啼便会随之而止。病理性夜啼,古今皆认为与脾寒、心热、  相似文献   

5.
正夜啼是小儿常见病症,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1]。中医外治方法治疗小儿夜啼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十多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外治法1.1推拿疗法小儿夜啼大致可分为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骇恐惧、伤食积滞4个证型。《幼幼集成》载:"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脾)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  相似文献   

6.
健脾柔肝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少怡 《山西中医》1994,10(1):26-27
健脾柔肝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河北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50011)耿少怡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二经为病,脾虚为本,脾胃虚而肝木来侮,临床可见惊搐动摇、夜啼不寐、呓怔、惊痫等症,治用健脾和胃,养肝柔肝法,疗效卓著。一、慢惊风赵某某,男,6个月,1991年...  相似文献   

7.
夜啼是指小儿每到夜间间歇啼哭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民间俗称"夜啼郎".本病主要见于半岁以内的哺乳婴儿.罹患夜啼,少则数日,多则经月,不但患儿本身不能安眠,有碍其自身发育,亦可影响父母休息.由于许多儿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常诊断为低钙血症或肠痉挛症而给予补钙或解痉药物治疗,因此疗效甚微.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运用推拿方法治疗夜啼小儿112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夜啼是指小儿每到夜间间歇啼哭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民间俗称"夜啼郎".本病主要见于半岁以内的哺乳婴儿.罹患夜啼,少则数日,多则经月,不但患儿本身不能安眠,有碍其自身发育,亦可影响父母休息.由于许多儿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常诊断为低钙血症或肠痉挛症而给予补钙或解痉药物治疗,因此疗效甚微.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运用推拿方法治疗夜啼小儿112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王道全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推拿临床教研室主任。王道全教授从医41年,临床经验颇丰,擅长小儿推拿配合其他疗法等治疗小儿常见病与疑难杂症,现将其辨证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王教授认为小儿夜啼的主要发病原因有脾寒、心火、惊吓、伤食积滞等。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又脾常不足,若护理不当,寒邪内侵,脾寒内生,至夜阴盛阳衰,脾脏在五脏中又属阴中之阴,因此夜晚脾寒越  相似文献   

10.
武玉娟  李艳丽 《河北中医》2002,24(3):214-214
小儿夜啼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病症 ,多见于 1岁以内的婴儿。患儿白天如常 ,入夜啼哭 ,每夜定时甚则通宵达旦啼哭不已。如果护理得当 ,会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病因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夜啼的病因1 .1 脾寒 小儿脾常不足 ,喜温而恶寒 ,若护理稍有不慎 ,腹部中寒 ;或乳母恣食生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