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残存肾功能的恶化,贫血程度不断加重;严重贫血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病机贯穿该病始终,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毒阻络为标,主要累及脏腑为肝、脾、肾。治疗上当温补肾气与祛浊毒邪兼顾,益气补血并用,肝、脾、肾同治,补虚的同时不忘通腑利湿泻浊,以平补、轻补为主,调畅气机,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学角度阐述肥胖的病因病机为饮食环节,痰湿壅滞;情志内伤,气津内停;脏腑虚弱;痰湿内生;久坐少劳,气机不畅;其他如外感湿邪等。总之,肥胖病病因病机概括起来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变脏腑可涉及肺、脾、肾、肝,其中以脾、肾、肝为重;标实以湿、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因感外邪诱发,甚则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及脾肾,后期影响心、肝,病因多为感受外邪、吸烟、饮食、情志所伤、痰浊、血瘀、气虚等。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多为痰浊、血瘀之壅盛,气虚为本,实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构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特点。治以祛痰、活血化瘀、补虚,标本兼顾,虚实并治。  相似文献   

5.
商宪敏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虚常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为主,邪实常以痰湿中阻、水湿泛滥、浊毒蒙窍为主。治疗时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标本兼顾,以补虚扶正、化痰祛湿、活血化瘀、通腑降浊为主要治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有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涉及肝、脾、肾及诸脏;标实为痰浊(湿)、湿阻、水停、瘀血。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7.
刘怀珍教授认为肥胖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不足为主,标实多为痰湿、气滞、血瘀、内热。病位主要在脾、肾,与心、肺、肝、胃等脏腑相关,提出以“扶土滋水”为主要治法,兼顾燥湿化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泻内热,临床治疗上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赵纪生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中医多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标实为痰瘀湿浊互结,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标本兼顾,以健脾益肾,清利湿浊;益气养阴,清化痰湿;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主,强调内外结合,注重调护,把理气活血化瘀法贯穿于始终。  相似文献   

9.
消渴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前人关于消渴病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对消渴病的病机进行了总结,认为脏腑病机是以肾为本,与肺、脾、胃、肝密切相关。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本虚:气阴两虚是消渴正虚中最常见的基本病机;标实:燥热、瘀血、痰浊。消渴病久,阴伤气耗,每可导致脏腑气血经络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医是一种病变部位在腰背四肢及关节,病及肾肝脾,病性属本虚标实,以肾肝脾亏、气血不足为本,以风寒湿痹阻、瘀血阻络为标所致骨髓失养的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11.
高宇  王晞星 《吉林中医药》2013,(10):978-979
中医认为,肾癌病位在肾,与脾胃、肝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因虚致实,虚实相兼,整体虚与局部实互见。肾元亏虚是发生肾癌的主要病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重要病机,痰瘀毒互结是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外受湿邪,湿热下注是肾癌发病的决定外因,劳累过度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治疗上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及所处阶段常常运用温补脾肾法、滋肾柔肝法、软坚散结法、抗癌解毒法等。早期正气充足,血瘀痰凝,瘤毒轻浅,以祛邪为要;中期痰湿结聚,邪毒日盛,脾肾不足,正气益虚,则祛邪兼顾扶正;晚期常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衰弱,邪气壅盛,瘤毒走窜,故宜扶正祛邪并重。  相似文献   

12.
李七一论治高脂血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脂血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肝肾虚,标实为痰瘀气滞。治疗上重在滋补脾肾,兼顾痰瘀同治、调肝理气,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食居有节。  相似文献   

13.
吴巍 《河南中医》2012,32(9):1166-1167
冠心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浊、瘀血、寒凝、气滞为标,治疗本病不应仅从治心着手,需重视肝、肾、肺、脾多脏的气血阴阳调理,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4.
1中医药对动脉硬化病机的探讨 目前,对于中医病机的认识,各家观点不一.一般都归之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湿,气滞血瘀.即属本虚(肝、肾、脾不足)、标实(痰湿、气滞血瘀)之病证.黄河清等通过肝气衰弱与动脉粥样硬化在发病年龄、病机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为肝气衰弱,痰瘀阻络[1].范英昌等提出了在动脉硬化病变中存在着气机壅滞,瘀浊阻滞,阴血亏虚的病机[2].于俊生等从探讨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痰瘀的关系出发来探讨了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瘀、痰、毒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痰瘀毒是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3].周仲英等认为,动脉硬化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以阴虚为主.标实主在痰瘀痹阻,以痰浊为重[4].  相似文献   

15.
肾性骨病是由脏腑内伤导致的骨病,是中医学面临的新问题.肾性骨病病位在骨,其本在肾,兼有筋、肉损伤,与肝脾关系密切.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则多见水湿、瘀血、浊毒为患.在治疗上尝试分别主证、次证,肝肾阴虚者给予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脾肾阳虚者给予温肾助阳、健脾益气,再依据水湿、瘀血、浊毒等次证辅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排毒泻浊等治法,以达到标本兼顾、补虚而不恋邪、邪去正安的目的,收到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医整体观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涉及心、脾、肝、肾,标实与痰浊、阴寒、气滞、血瘀等相关。治疗宜根据中医整体观,标本同活、虚实兼顾,并结合辨证分型,综合辨治。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60-62
文章系统总结了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糖尿病肾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肾病,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治疗上以补脾益肾为总的治疗原则,并根据标实的不同兼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同时根据脾肾两脏亏虚程度的差异以及标实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进行辨证论治。早期为脾气亏虚,拟用方药补中益气汤,并据标实程度酌加芳香化湿及活血化瘀之品;中期为脾肾两虚,方用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并据痰湿及瘀血的存在酌加祛痰湿及活血化瘀类药物,同时注重补肝肾强腰脊;晚期以肾虚为主、浊毒内停、气血阴阳衰败为主,拟用方药为实脾散合金匮肾气丸,并根据兼证的不同酌加相应药物以对症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袁建  梁庭栋 《河南中医》2012,32(5):541-543
心绞痛病因主要有脏腑亏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犯等,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胃、肾、肺等脏腑;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痹遏胸阳,标本互为因果,多先实后虚,亦有先虚后实,虚实夹杂,因实致虚,因虚致实,临床上总以虚实夹杂为特点,虚实相干促进病机演变.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士吉 《吉林中医药》2007,27(12):15-15
中医后遗症系中风发病半年以上而某些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消失。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和肝、脾、肾、心等脏器密切相关。论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临床如能正确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5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得到9个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临床类证候分类。结论高血压肾损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脾肾两虚,标实主要涉及瘀血和痰湿,其主要病位在脾、肾,涉及心、肝两脏,主要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两虚、痰瘀阻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