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18-220
目的:观察三种常用角膜修复剂治疗干眼症引起的角膜上皮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211只眼)具有角膜上皮损伤的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角膜修复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0.3%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安慰剂(0.1%玻璃酸钠)治疗1周。在治疗前后均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记录角膜表层上皮细胞形态,并对图像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前四组之间角膜表层上皮细胞密度、角膜表层上皮细胞面积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单位面积的角膜表层上皮细胞数明显增多,角膜表层上皮细胞面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较其他两组单位面积的角膜表层上皮细胞数明显增多,角膜表层上皮细胞面积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角膜修复剂在治疗角膜损伤时均有明显效果,其中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leck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来自2个不同家系的9例(18只眼)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知觉及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和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神经纤维及角膜内沉积物的大小、密度和累及厚度.结果: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全层呈散在、灰白色斑点状或花冠状混浊,累及角膜中央和周边部,混浊间的角膜透明.共焦显微镜图像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油炸圈样或肾形异常沉积物,平均大小为70.6μm×110.3μm,密度为(1.6±0.4)个/幅图像,累及基质层厚度为(438.4±22.0)μm.异常沉积物内充满直径约2-18μm的点状高反光物质.9例患者有1例双眼角膜知觉减退,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分支和密度减少,前弹力层处发现异常高反光的沉积物.其余病例角膜知觉和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密度均正常.结论:Fleck角膜营养不良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活体共焦显微镜角膜内沉积物的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Fleck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知觉减退可能与角膜基质层内的异常沉积物累及到前弹力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HRTⅡ代/Rostock角膜模块对正常人眼角膜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46例(92眼)正常人的中央角膜,上下方角膜缘进行检查分析。结果:上下方角膜缘可观察到Vogt栅栏状结构,并可动态观察到血细胞在血管内流动。上下方角膜缘表层上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表层上皮细胞(P<0.05)。Langerhans细胞(Lcs)位于角膜35~60μm处,其形态表现为细胞核较大且树枝状突起较多或者核较小且突起较少,可能分别代表Lcs处于成熟和未成熟状态。Lcs平均密度角膜缘明显高于角膜中央,角膜中央Lcs不可计数。正常人角膜上皮基底细胞下层神经排列较规则,平行走行,深层神经纤维较浅层神经纤维粗大,弯曲度小,少见分支,纤维之间的交联很少,神经串珠清晰可见。角膜中央前基质细胞与后基质细胞平均密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为551±39μm。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能在三维空间、实时、活体条件下对角膜组织进行无损伤的光学断层扫描成像,观察角膜各层细胞、神经及胶原等形态结构,并可研究其动态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16-10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在老年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老年硬核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1、3天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第3天患者角膜水肿情况较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分别为2562.7±127.5cells/mm2、435.7±133.6um2;手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分别为2217.8±76.3cells/mm2、483.5±145.9um2;术后1个月患者角膜内膜细胞密度较手术前明显的降低,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较手术前明显的变大(P<0.05)。手术6个月后患者角膜散光值为1.5±0.3D,明显的高于手术前的0.9±0.2D(P<0.05)。6例患者角膜水肿,1例眼压高,1例虹膜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对老年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有着显著疗效,能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改变.方法 运用日本Nidek公司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4.0)对正常人群和干眼症患者各50例(100只眼)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细胞的浸润和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角膜中央区表层鳞状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的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患者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异型性增多(t=14.3,P<0.01),少量细胞呈激活状态,上皮下神经纤维明显增粗,走行紊乱,伴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可以从细胞层面实时、无创观测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的改变,根据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浸润等病理变化直观识别和诊断干眼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角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60例(6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34只眼),研究组围手术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其他处理两组相同。对手术前、后角膜上皮完整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角膜水肿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前两组角膜上皮均无染色,术后1个月对照组3只眼角膜染色阳性,研究组无染色。术前两组干眼构成基本相同,术后1个月,对照组11只眼(9例),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均低于术前,对照组较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1);组间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均有增加,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1)。研究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平均为(3.5±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3.0)d(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有助于预防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损害,减轻干眼的发生,也能促进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修复,加快角膜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眼进程不同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白内障进展程度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视力一眼≤0.2,另一眼≥0.6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视力≤0.2眼为A组,视力≥0.6眼为B组,分别对其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检查.结果 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97.65±364.66(cells/mm2),变异系数(56.65±7.28)%,六角形细胞比例(35.06±5.45)%;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570.46±340.25(cells/mm2),变异系数(47.59±7.03)%,六角形细胞比例(41.97±5.19)%.A,B两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随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展程度的加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显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凋亡可能与白内障的进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下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角膜各层的活体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6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央部角膜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分析角膜各层组织细胞形态和密度、以及滴状赘疣和角膜神经的直径。结果:①有症状组:9眼的角膜内皮层均见到滴状赘疣,直径20~60μm,内皮细胞密度低;4眼后弹力膜增厚;6眼角膜后基质层有长条形暗区结构;9眼角膜基质反光普遍增强;7眼Bowman膜有局灶性高反光区域;5眼显示正常的角膜神经结构;②无症状组:7眼的角膜内皮层均见到滴状赘疣,数目较有症状组者少,直径15~40μm;内皮细胞密度正常;角膜其余各层未见异常。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共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有助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诊断,特别适用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镜无法成像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面疾病,活体显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治疗与随访. 方法 用海德堡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了2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组)以及2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结膜和角膜缘.比较了2组角膜各部分细胞数及中央厚度,并对翼状胬肉的血管、树突状细胞数与对照组的的角膜缘进行了比较. 结果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扫描的图像能清晰地观察翼状胬肉患者眼表面的超微结构,包括翼状胬肉周围角膜浅层神经的形态、上皮及其与角膜交界的边缘,翼状胬肉的基质及其血管和浸润的炎性细胞.与正常眼表面相比较,翼状胬肉生长的眼表面,其角膜基底部上皮细胞、前基质细胞、后基质细胞、内皮细胞数量以及中央角膜厚度无显著改变,翼状胬肉基质中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正常角膜缘(P<0.05).翼状胬肉组织浅层及其边缘可见较多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角膜缘(P<0.05). 结论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可对翼状胬肉进行精确活体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感染BALB/c小鼠眼角膜及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所致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变化。方法:以HSV-Ⅰ感染BALB/c小鼠眼角膜制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FAK表达;以HSV-Ⅰ感染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CE),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法分别于2,20,40h检测HCE中MMP-2和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FAK)的表达情况。结果:HSK模型的角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基质水肿,中性粒细胞增多,FAK阳性细胞数增多,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E感染HSV-Ⅰ后2,20,40h,MMP-2和FAK mRNA表达分别同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P<0.05);感染后2hMMP-2、FAK、P-FAK蛋白表达同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感染后20h、40h,MMP-2、FAK、P-FAK蛋白表达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P<0.05)。结论:在HSV-Ⅰ感染的早期,磷酸化的FAK在病毒入侵细胞和MMP-2的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FAK激活MMP-2的具体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