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神经鞘瘤和纤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程序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面瘫4例,听力下降3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位于面神经的内听道至腮腺区。术后病理诊断为:3例面神经鞘瘤,1例面神经纤维瘤。结论原发性面神经瘤须依靠病理确定诊断,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或部分神经纤维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采用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监测。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侧别。结果分期分侧切除双侧听神经瘤9例,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听神经瘤25侧。肿瘤全切除22侧(22/25,88%),近全切除3侧(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3例,颅内脑膜瘤切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大部分切除的3侧肿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以及颅内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和多发性脑膜瘤1例,术后3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术前有残余听力的11侧耳,术后5侧耳保留不同程度听力,听力保留率为45. 5%(5/11)。23侧肿瘤术中均解剖保留面神经(23/25,92%),术后半年复查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I~Ⅲ23侧,H-BⅣ级2侧。随访11~78个月,平均随访38. 4个月,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NF-2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对于伴发的脑膜瘤或脊膜瘤、椎管内和颅内其它神经鞘瘤,根据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PA面神经鞘瘤病例临床资料。7例术前误诊为前庭神经鞘瘤,4例病人术前增强MRI出现"音符征"。结果 8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对术后残余肿瘤组织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行肿瘤全切除术;全组病例全切除率达90%。经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达House-BrackmannⅢ级4例,病侧听力保留2例。结论 CPA面神经鞘瘤为颅内罕见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为前庭神经鞘瘤。面神经保留的肿瘤切除术可使病人获得较好术后面神经功能,"音符征"有助于术前诊断CPA面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手术方法、面神经保留及重建方法的选择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5例面神经瘤均行肿瘤切除术,2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1例面神经保留,3例面神经重建,1例面神经成形术。结果5例面神经瘤中神经鞘瘤3例和神经纤维瘤2例,均手术全切除。5例面神经功能按House分级法评估:Ⅰ级1例,Ⅱ-Ⅲ级2例,Ⅲ级1例,V级1例。结论面神经重建应取积极态度,争取一期手术,延期手术应在面肌萎缩前6~8个月内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均一期全切。临床症状较前改善12例,无变化3例,加重3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伤口渗血3例,硬膜外血肿1例,均治愈。病理结果示神经鞘瘤,其中良性14例,恶性4例。恶性病例术后均行放射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1.4个月。恶性病例中,死亡1例,复发2例并再次行手术治疗,失访1例;良性病例无复发。结论颅中窝底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通常瘤体巨大,肿瘤主体位于颅内者选择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切除,主体位于颅外者选择上颌骨掀翻或颅底内镜手术切除。颅内外沟通性三叉神经鞘瘤恶变率较高,应尽量行根治性切除。恶性病例术后应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听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30例(93.8%),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9例(59.4%),按House-Brackmann标准,面神经功能Ⅰ级9例(28.1%),Ⅱ~Ⅲ级13例(40.6%),Ⅳ级以上8例(25.0%);死亡1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能使巨大听神经鞘瘤获得良好的全切除率,巨大听神经鞘瘤的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尚有难度,需进一步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囊性听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肿瘤与周围脑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12例(35.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44.1%),与少部分肿瘤囊壁一同保留13例(38.2%),未保留6例(17.7%),无其他脑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9例、Ⅴ级5例。除2例残存少部分听力外,其余病人均未获得有效听力保留。结论囊性听神经鞘瘤有自身解剖学特点,手术时从面神经出脑干根部或入内听道口处找到面神经,严格按蛛网膜界面分离,是提高囊性听神经鞘瘤全切率,降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诊治颅内良性腺性神经鞘瘤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基底核区良性腺性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显微镜下完整切除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腺性神经鞘瘤。结果病人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基底核区良性腺性神经鞘瘤非常罕见,需提高诊治能力,单纯手术切除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病理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对56例眼部神经鞘瘤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眼部神经鞘瘤,30-50岁多见,占55.4%,多发于肌锥内及眼眶上方,56例手术全切除,其中经前路开眶肿瘤摘除术38例,侧壁开眶肿瘤摘除术14例,眼球摘除术3例,睫状体肿瘤摘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2年,2例复发。结论 眼部神经鞘瘤诊断要结合临床及CT、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手术全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腓神经移植面神经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House-Brackman面瘫分级方法,2例面瘫分级为Ⅳ级的无法保留面神经的听神经瘤患者,先行肿瘤全切除,随后立即行面神经重建术。取腓神经作为神经供体,暴露内听道内面神经残端及颅内最粗的副神经,将腓神经置于面-副神经之间行神经端-端吻合。结果 施行颅内面神经重建的2例患者,手术后面瘫程度改善,预后良好,术后1年随访,面瘫分级分别达到Ⅲ级和Ⅳ级。结论 面神经重建可与听神经瘤切除术同期完成,为恢复面神经运动功能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腓神经移植面神经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根据House-Brackman面瘫分级方法,2例面瘫分级为Ⅳ级的无法保留面神经的听神经瘤患,先行肿瘤全切除,随后立即行面神经重建术。取腓神经作为神经供体,暴露内听道内面神经残端及颅内最粗的副神经,将腓神经置于面-副神经之间行神经端合。结果:施行颅内面神经重建的2例患,手术后面瘫程度改善,预后良好,术后1年随访,面瘫分级分别达到Ⅲ级和Ⅳ级。结论:面神经重建可与听神经瘤切除术同期完成,为恢复面神经运动功能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22例听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听神经鞘瘤全切17例,次全切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1例,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死亡0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再出血1例.结论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可取得满意的肿瘤切除和神经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非源于颅神经主干的颅内神经鞘瘤: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源于颅神经主干的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组织学起源。方法对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和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本文2例颅内神经鞘瘤与颅神经干无关。结论非源于颅神经主干的神经鞘瘤的组织学来源可分为两类即:源于颅内非正常存在的雪旺细胞与源于非神经干之颅内正常存在的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5例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5例肿瘤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能良好显露、安全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8年5例诊断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全切肿瘤3例,次全切2例。术后3例有声音嘶哑伴吞咽困难,1例面部感觉麻木伴面瘫,随访中逐渐好转,1例听力丧失,余术后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CT、MRI相结合可以进行正确诊断和肿瘤的分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达到以最小的创伤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功能保护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多模态技术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88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增强MRI明确肿瘤切除程度,评估面神经功能。 结果肿瘤全切841例,全切除率为94.8%。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3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7%;解剖未能保留的55例,其中16例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另有3例术后行面神经移植。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Ⅰ~Ⅱ级695例(78.4%),Ⅲ~Ⅳ级176例(19.8%),Ⅴ级16例(1.8%)。 结论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大型前庭神经鞘瘤(直径≥3 cm)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面神经损伤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直径≥3 cm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分析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面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76例(76.8%),近全切除者19例(19.2%),次全切除者4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9例(151个病灶)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术,暴露肿瘤后行手术切除,其中30例切除病变后使用钛连接片行椎板成形术。结果全切除134个,近全切除17个,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出院时症状好转128例,无变化1例。随访82例,失访47例,随访时间13~58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及个性化手术方案,大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得到全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5)。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31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1例,Ⅴ级7例,Ⅵ级1例。出院后随访2~24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准确把握面神经与肿瘤关系的各分型以及术中的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显著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20.
囊性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囊性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囊性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73例,近全切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7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28例,Ⅲ~Ⅳ级38例,Ⅴ~Ⅵ级15例.结论面神经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有助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和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