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重新审视膝骨关节退变特点,结合传统中医"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相关"理论,提出膝骨性关节炎从肝脾论治,并详细阐释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以期为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黄疸患者中医证型的规律。方法:选取19例恶性肿瘤伴有黄疸症状的患者,调查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分型、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胆红素、预后情况等。并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证素特点。结果:19例患者辨证分为7种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水湿困脾证""湿热困脾证,肝郁脾虚""水湿困脾,血瘀内结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血瘀内结证"及"肝郁脾虚,湿热困脾证"。肿瘤患者证型中肝郁脾虚证型高于其他证型。病位证素主要分布在肝、脾。气虚,气滞是肿瘤患者合并黄疸之主要病性证素。患者病性分布为虚实夹杂。结论:肿瘤合并黄疸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证;病位证素主要分布在肝、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气滞。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符合社会与医学的发展。"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诸多论述反映了肝脾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肝脾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调和肝脾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治则。肝脾相关理论已在亚健康状态、脾胃疾病、高血压病、中风、乳腺疾病、骨质疏松等多系统治未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肝脾两脏在生理及病理上相互制约、相互传变的关系,临床上常用"见肝实脾""肝脾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文中通过总结临床相关病例,以"见肝实脾"为指导思想进行积极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痹症的相关论述,阐明"湿邪""寒邪"和"肝脾肾亏虚"是痹证发生的主要因素,总结其"除湿""散寒""发汗""利小便"等基本的治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多寐""嗜睡""多眠""多卧""嗜卧"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脾、心、肝、肾、脑髓等脏腑密切相关。金教授认为发作性睡病的形成和发展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脾具有主运化的水谷精微,以维持机体后天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并且"四季脾旺不受邪",临床治疗发作性睡病以健脾升清、化湿降浊为治则,能取得满意疗效,文章通过阐述金教授从脾论治发作性睡病的理论基础与治则,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认为脾虚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可引起多寐、嗜睡等症,临证通过健脾升清、化湿降浊的思路诊治该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从脾论治发作性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多种病因相互交织的结果,刘怀珍认为脾虚肝郁、痰瘀内阻为其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肝、脾,与肾脏关系密切。"木之性主于疏泄……而水谷乃化""脾土虚弱……瘀而成痰",痰、湿、热、瘀互结发为本病。刘怀珍在研习经典基础上结合长期大量临床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治疗经验:从肝脾论治,从痰瘀论治,从肠道菌群论治。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临床难治杂病,其病因复杂,以肾为本,然与肝密切相关。病位在肝者,从"肝"角度辨证论治,运用"疏肝解郁""养血柔肝""疏肝清热""清肝扶脾"等治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治疗原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其他脏腑的传变。"知肝传脾"只是先辈给出的一个法式、一个举例,故以"知肝传脾"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传变规律及"余脏准此"的范例,探讨"知脾传肾""知肾传心""知心传肺""知肺传肝"及其临床运用,期望学者能深刻地认识到五脏传变对于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海派名医陆渊雷先生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科学的解释中医学。其对"肝""脾"及"肝病传脾"的解释颇为新颖透彻,临床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对其肝脾理论的详细阐述,探讨了此理论对于针灸治疗神经系消化系统疾病的指导意义,并提出"治肝当先实脾""治脾当先理肝"等神经系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则。  相似文献   

11.
高催乳素血症是以内分泌紊乱为主的一种妇科疾病,在中医上属于"闭经""乳泣""不孕"等范畴。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并结合辨证辨病方法,本文对高催乳素血症发病的病因病机从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肝气上逆;脾失健运,肝脾不调三个角度来分析,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相关,临床分型以肾虚肝郁、肝脾不调及脾虚痰阻兼瘀型多见,治疗原则以补肾疏肝、健脾化痰,调理冲任为主。通过对高催乳素血症的中医学辨证论治探讨,以希对临床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多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郭维琴教授认为,青年高血压病多与肝脾有关,并与心神相互影响。其发病机制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被扰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肝脾同调,心神并养"法论治青年高血压病的思路,形成了独特且有效的用药规律。本文从肝、脾、心神与青年高血压病的关系入手,详细分析青年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且分别从调肝、理脾、心神并养三种治法介绍郭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3.
石红乔 《中医杂志》2011,52(11):972-973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面部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好发中青年女性,表现为面部出现黄褐色或淡褐色的皮肤色素改变,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中医称为"蝴蝶斑"、"肝斑"等,临床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着手,将  相似文献   

14.
对"肝病实脾"的理论基础及"肝病""肝传脾""实脾"之内涵等予以探讨,为进一步认识肝病本质及更好运用实脾之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膝骨关节炎属"骨痹"范畴,临床上常责之于肾,而笔者认为不仅可以从肾论治,故本文从横向的"肝脾肾"以及纵向的"脏-经-筋-穴"建立起整体观合论膝骨关节炎。首先,从"肾主骨""肝主筋""脾主四肢肌肉",而膝骨关节炎恰恰是下肢关于筋、骨、肉之病变,归其所属;其次,肝脾肾之脏、腑生理特性以及生理功能,对气、血、精、津、液的生成、传输亦可濡养筋、骨、肉;再次,在理论与临床常规操作的基础上,从肝胆脾胃肾膀胱六经之经穴均过"膝府",对膝关节有治疗作用;"膝为筋之府",从经筋理论来看肝脾肾三经筋亦与膝骨关节炎密切相关。因此,从肝脾之"脏-经-筋-穴"论治,体现了标本结合的治疗观以及纵横交织、由内而外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288-2290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位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病常见的病位依次是:"肝""肾""未知病位""胃""脾""心""胆""阳明""肺""少阳"等。结论:本病的病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多责之于"肝",其次是"肾",常常出现肝肾同病。  相似文献   

17.
"知肝传脾""治肝实脾"乃中医临床治疗肝病的经典思路,肝脾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脾气健旺,使肝有所藏".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受到脾脏功能的调控同时,通过肠—肝轴影响肝脏.临床治疗上也把调理脾功能作为一种主要的治法,疗效显著.故文章基于对中医肝脾理论的认识,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进行探讨,初步认为脾脏的"主运化"和"主卫"功...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87-1388
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属"颤振""颤证"等范畴。病位在筋,与肝脾肾相关。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复杂,诸多医家多从心肝脾肾脏腑探讨其病因病机,据此对其辨证论治。然而,作者认为肺与帕金森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文章将从肺探讨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9.
郭淑云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新药还青宝胶囊的研制""新参蛤胶囊的研制""统仁保健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27部,获厅、省级科技成果进步一、二、三等奖14项。郭教授认为:肝脾之间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宗肝气横逆则乘脾土,肝气不足,则木不疏土,故肝病日久,必然累及脾胃。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木赖土以培之"的学术观点,提出"病发于肝,治重在脾"的学术思想,并将之用于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整理了冯伟勋教授从中医论治慢性胃炎的经验。冯伟勋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范畴;其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多与肝、脾、胃三脏功能的长期失调相关,与气机的升降尤为密切。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应当从"三板斧"出发,即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胃论治,常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六君子汤、附子理中汤、四磨汤等作为主方,针对不同证型及临床表现遣方用药,疗效良好,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