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资料来源]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选择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填写问卷表。证型由2名副主任中医师以上临床医生根据调查表辨证。[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问卷调查。2研究对象:年龄42~?87岁;心功能Ⅱ~?Ⅳ级(NYHA功能分级);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肺水肿、未能控制的3级以上高血压;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及结构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按中医证型等分组,统计各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性别构成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年龄: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明显高于心肺气虚心血瘀阻、气阴两虚血瘀水停(P0.01)。证型分布频次排列: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心肺气虚心血瘀阻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型不明。病程:各证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病程明显长于心肺气虚挟瘀、气阴两虚挟瘀(P0.01),心肺气虚心血瘀阻、气阴两虚血瘀水停、阴阳两虚肾精亏损,病程逐渐延长。NT-Pro BNP: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肾精亏损阴阳两虚心阳亏虚血瘀水停。心功能等级:心肺气虚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多见Ⅱ、Ⅲ级,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多见Ⅲ、Ⅳ级。[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为各发病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1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析,发现气虚痰湿为本病基本病理。其中气虚痰浊为左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水瘀搏结为右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水湿瘀阻寒凝为全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寒凝内生为心力衰竭的危重证型。心力衰竭临床常见的演变顺序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阳虚欲脱,并由虚致实,心力衰竭程度除本虚外与标实所占比重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临床调查内容和制作调查表,对44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前瞻组129例,回顾组313例。按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加重期和慢性稳定期,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疾病分期、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型等临床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两组频数≥10%的主要证型依次为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气虚血瘀证;慢性稳定期两组频数≥10%的主要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血瘀证,两组主要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疾病的阶段不同其证型也不同,急性加重期以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为主,慢性稳定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方面探讨客观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的证候规律。方法:符合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患者3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NT-proBNP水平;检测心超指标;应用SPSS16.0统计,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采用R×C列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多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功能Ⅲ级、Ⅳ级多为心肾阳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证。随NT-proBNP水平增加及EF、FS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呈现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到气虚血瘀或阳虚水泛趋势。结论: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EF、FS等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140例中医证候特点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再舫 《江苏中医》1996,17(11):44-45
对1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析,发现气虚痰湿为本病基本病理。其中气虚痰浊为左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水瘀搏结为右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水湿瘀阻塞凝为全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寒凝内生为心力衰竭的危重证型。心力衰竭临床常见的演变顺序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阳虚欲脱,并由虚致实,心力衰竭程度除本虚外与标实所占比重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气虚类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集其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检验检查,比较分析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的不同临床特点。结果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不同,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结论心力衰竭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在原发疾病和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上有不同特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张军茹  李健  刘超峰 《新中医》2006,38(8):38-39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HaY)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基础病因所致的CHF患者78例,采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时域指标[24h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R—R间期标准差(SDANNi),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i),24hR—R连续差异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res的百分比(pNN50)],并运用惠普多普乐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观察CHF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SDNN、SDANNi心功能Ⅱ、Ⅲ、Ⅳ级与I级,SDNN、SDANNi心功能Ⅱ、Ⅲ级与IV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LVEF、FS与心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LVEF、FS、LVEDD分别与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阴竭阳脱证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肾阳虚证左心室各项功能参数与阴竭阳脱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SDNN、SDANNi与心肾阳虚证、痰饮阻肺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SDNNi分别与阳虚水泛证、阴竭阳脱证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阳虚水泛证、阴竭阳脱证的SDNN、SDANNi、SDNNi与心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可间接反映CHF的程度及预后,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孟永梅  陈婵  王伟 《天津中医药》2017,34(7):446-450
[目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索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鉴思路。[方法]课题组收集入组148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中医诊断标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CHF病例男女比例0.83∶1,平均年龄(64.6±11.2)岁。CHF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之后依次是心肺气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证候要素组合特征以两证组合为最多,之后依次是三证、单证、四证、五证组合。[结论]148例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中多数以心肺气虚为基础,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阳虚水泛证的病情稍重;从病位来看,CHF病位不仅在心,还可涉及肺、肝、肾、脾等其他脏器,随着CHF病程的延长,病因病机也在随时发生变化,证型则趋向于由气虚到气阴两虚或气虚血瘀,最终发展为阳虚水泛为主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151例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复发率、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广东省中医院2004-2007年期间心衰住院患者进行病例调查结合回访,构建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信息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 ,探讨中医不同证型间心衰复发率、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心气虚证患者以心功能I、Ⅱ级为主,气虚痰瘀证、气阴两虚证以心功能Ⅱ、Ⅲ级为主,而心阳虚证患者心功能主要为Ⅲ、Ⅳ级.心阳虚衰、气虚痰瘀证患者心衰复发率明显高于气虚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心阳虚衰证患者病死率最高,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及气虚痰瘀证患者病死率偏低.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衰复发率及病死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6):701-70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531例,对本病症的发病年龄、性别、心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相关中医证候间的规律。结果: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三证中,女性尤多;不同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有明显差异,以70岁以上患者较为多发;心功能Ⅰ级以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级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比例明显升高,心功能≥Ⅲ级阳虚水泛证比例最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具有相关性,综合进行病情的诊断与分型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益气强心煎剂。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低频(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1)。对照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5)。结论益气强心煎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4):238-242,245
目的: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对心交感神经诱发反应及刺激大鼠心交感神经,在心经的“青灵”“少海”和肺经的“侠白”“尺泽”穴位上记录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结果:左心经穴位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发放的阈值低于右侧心经引起心交感神经反应的阈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相同强度的串脉冲分别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可诱发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激活反应。在左侧和右侧心经穴位上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放电高于同样强度刺激肺经穴位上诱发的心交感神经放电(P<0.05)。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同侧心经反射性肌电反应的阈值低于引起肺经反射性肌电的阈值(P<0.02)。刺激左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明显的肌电反应,而肺经穴位的诱发肌电反应则很弱。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两经穴位肌电活动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和肺经穴位相比,相同强度的电针刺激心经穴位可引起更大的心交感神经兴奋;反之,心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最大的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13.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2):97-101
目的:从牵涉痛产生的机理出发,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将三种荧光素(快蓝、碘化丙啶、双苯甲亚胺)分别注入心经、肺经穴位和心脏,观察C6~T5节段脊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左右两侧标记心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平均数均高于标记肺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而左侧心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与左侧肺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心经穴位心脏双标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同节段的双标细胞(P<0.05)。结论: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有分支现象,其一支分布于心脏,一支分布于上肢,这种现象是体表内脏相关和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心经循行线与心脏之间的脊神经节细胞分支支配现象更明显,提示心经、心源性牵涉痛与心脏的联系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联系的神经基础是神经节段的相同性和神经分布的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分钟排血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比值(E/A)变化,并评价整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91/95),对照组为84.2%(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两组患者CO、LVEDD、LVESD、LVEF、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31、4.92、4.11、4.62、6.34、5.78、5.56、5.92、6.13、6.90,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4.13、4.90、4.10、4.01、4.45,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焕斌 《光明中医》2016,(22):3289-3291
目的观察补肾强心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6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强心中药,服药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血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四项、心脏彩超等。结果加用补肾强心中药治疗后,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达到90%,血BNP、NO、CRP、HCY、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血脂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心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发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与胆密切相关。心主血脉,位于胸中,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全身;胆病及心、心病及胆为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胆属木,为少阳之府,木性条达而主升发,“少阳之气,内行三焦,外行腠理,为荣卫之枢机”,心居上焦,主血脉,血凭气运,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胆气郁结实邪壅滞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心脏及胆道均由植物神经支配两者在胸脊神经有重叠交叉,故胆道疾病可通过心脏大神经纤维牵涉至心前区导致心绞痛,同时胆道疾病常伴感染可导致心脏小动脉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产生心绞痛的症状,还能导致心脏自律性和传导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临床证型有胆郁气滞、胆火灼心、痰瘀血滞、胆寒凝心。治疗应标本同治,在疏利肝胆的同时加用化湿降浊,活血化瘀之品,降低血液高粘状态及改善冠脉循环,运用胆心相通、胆心同治理论,对研究及治疗心脏疾病,丰富其理论和治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阳虚证大鼠模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腹主动脉缩窄术组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冷刺激组,造模时间5周。对3组大鼠的体质量、生存率、呼吸频率、耳温、心率和B型脑钠肽(BNP)进行整合比较,并按照阳虚证加上心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来综合判断并制定相应心阳虚慢性心衰大鼠的诊断标准。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和术后冷刺激组在造模过程中均逐渐出现一系列心阳虚症状,术后冷刺激组较手术组明显。结论:腹主动脉缩窄术联合寒冷刺激的造模方法能够很好地建立模拟慢性心力衰竭心阳虚证的SD大鼠模型,其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坎离煎对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燕  桑珍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583-584
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衰心肾阳虚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观察中药坎离煎干预对其心率变异的影响。将 60例心肾阳虚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坎离煎组和西药对照组 ,两组相比 ,前者心率变异时域指标有明显改善 ,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中反映交感神经张力指标除SDNN5 (P >0 0 5 )外 ,SDNN(P <0 0 5 )、SDANN(P <0 0 5 )以及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指标之rMSSD(P <0 0 1)、PNN5 0 (P <0 0 1)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说明温阳益气法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从而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耳甲腔心穴针刺型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早搏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法治疗早搏病人44例,有效率为68.18%。44例共治疗381次,治疗后即时疗效为67.70%。治疗前心率平均74.12±10.66次/分,治疗后心率平均70.82±9.49次/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心率变化与治疗前心率快慢有关,提示此法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这两种证候之间差异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两种证候间差异的物质基础并初步阐释两者差异的信号通路。方法:采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病人的血浆,用荧光差异蛋白电泳(2D-DIGE)、质谱(MALDI-TOF)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和鉴定两种证候间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蛋白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相比共有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7种表达上调,3种表达下调。涉及的通路主要有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及阿尔兹海默症信号通路。结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及阿尔兹海默症信号通路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的中医分型有关,但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