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并探究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 :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计算资料得出中医证型的比例,分析相同的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结果 :肝火亢盛证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三种中医证型患者。肝火亢盛证患者抽烟喝酒数据高于其他症型,且平均年龄最小。结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以痰湿壅盛证为主,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226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226例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总体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壅盛证72例(31.85%)、阴阳两虚证70例(30.97%)、肝火亢盛证50例(22.12%)、阴虚阳亢证28例(12.39%)及其它证型6例(2.65%)。226例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男性所占百分比(159/226,70.35%)高于女性(67/226,29.65%)。男性证型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及其他证型,其中痰湿壅盛证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证型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其他证型,其中阴阳两虚证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其独特的特点。2.蒙古族H型高血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3.蒙古族H型高血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3.
陈分乔  许文忠  董旭  梅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22,13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邢台市中医院及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高血压患者175例,男女比例为1.13∶1.00,平均年龄54.32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以痰湿壅盛证为最多,占32.0%;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证为主,40岁的患者以痰湿壅盛为主;各中医证型在不同BMI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的以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证居多,肥胖者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饮酒及高血压家族史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饮酒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为主要证型,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为主。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在分布上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年龄49岁,超重和肥胖可能是痰湿壅盛证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家族史可能分别是肝火亢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及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分级、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H型高血压患者300例,记录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将纳入的病例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等4个证型,统计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分级、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的证型分布特点:痰湿壅盛证占的比例最高(49.67%),与其他三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明显高于肝火亢盛(26.67%)、阴阳两虚(5.00%)、阴虚阳亢(18.67%),其他三型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痰湿壅盛型为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的主要证型。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分级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程及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确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四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分析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的发病情况与证型无直接联系;痰湿壅盛证TC水平较其余三组相比更高(P0.05),其余三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TG、HDL-C在四个证型间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比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具有更高的LDL-C水平;血脂异常组痰湿壅盛证分布最广。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痰湿壅盛证辨证依据之一,对于指导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浮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及各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20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壅盛4型,用色谱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50例)血浆HCY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与血浆HCY的关系。结果:云浮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中最多的是痰湿壅盛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血浆HCY水平随着E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痰浊壅盛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1),阴阳两虚型血浆HCY水平高于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P0.05),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云浮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中医证型痰浊壅盛型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脂与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检测四川泸州及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血压、血脂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4种证型在上述指标中,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T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及阴阳两虚证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中HDL在痰湿壅盛证下降最明显,且各证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与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中医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升高明显,且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2)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3)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中,痰湿壅盛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风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心血管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3月~2021年7月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分为肝火亢盛型(n=29)、痰湿壅盛型(n=51)、阴阳两虚型(n=25)、阴虚阳亢型(n=8),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高血压分级、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心血管易损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来源于北京市3个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医证素特征进行辨证分型,观察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饮酒、合并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9例,中医证型分布为痰湿壅盛证446例(41.7%)、阴虚阳亢证237例(22.2%)、肝火亢盛证197例(18.4%)、阴阳两虚证189例(17.7%)。不同性别、年龄及是否饮酒、合并心肌梗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为主,性别、年龄、饮酒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对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0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型,用循环酶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键康对照组(P<0.01)。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阴虚阳亢型及气虚痰浊型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和饮食情况,分析素食与高血压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35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应用食物频率法调查饮食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别高血压中医证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素食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素食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80%及以上者)187例,其中低强度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80%-90%者)120例,高强度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90%及以上者)67例;痰湿壅盛型142例(39.89%),肝火亢盛型101例(28.37%),阴阳两虚型80例(22.47%);素食强度是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相关因素(P0.05),其OR值分别为13.259、0.237、0.591。[结论]素食与高血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有相关性,适当增加素食比例能降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血脂ET NO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肝肾阴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8、29、30、28、30例,测定血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ET、NO水平等.结果:瘀血阻络、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偏低,痰湿壅盛组的体重指数、CHO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收缩压在高血压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舒张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瘀血阻络组,各组NO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各组、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年龄层次及体重指数、血压、血脂、ET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中医不同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施治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140例患者,进行病例采集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单身等,并测量血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研究影响高血压合并抑郁发病率的相关因素;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比较各证型抑郁的发病率,总结高血压合并抑郁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文化程度、是否单身、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2)高血压病患者各证型间抑郁发病率差异较大,阴虚阳亢证最高,痰湿壅盛证次之,肝火亢盛证最低。结论: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高危人群为单身、文化程度较高、证型为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证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特点及其与年龄、高血压病分级、病程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的1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调查表,统计分析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其次为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从病程与证型的关系来看,随着病程的延长,肝火亢盛、痰湿壅盛型呈下降趋势,瘀血阻络、阴阳两虚型呈上升趋势.结论:高血压病部分中医证候因素的分布受年龄、高血压病分级、病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高血压病患者172例,其中中年组88例,老年组84例,分别对2组进行中医证型分组,分为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和阴阳两虚组,全部测定ba PWV,分析2组不同中医证型ba PWV的差异。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火亢盛型及痰湿壅盛型患者比例降低,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患者比例增高。(2)ba PWV在不同中医证型间比较:中年组各证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证型组ba PWV值从高到低次序为: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与其余各证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组与肝火亢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组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相对不密切,各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接近;老年组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运动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方法:170例分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种证型,观察运动前血压(SBP、DBP)以及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min、4min、6min的血压变化。结果:阴阳两虚证和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和肝火亢盛证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min、4min、6min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化幅度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大于肝火亢盛证(痰湿蕴结证),且运动前后SBP的变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48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Hcy水平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结论:H型高血压与中医各证型均有相关,其中与阴虚阳亢型关系密切,对于指导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的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找出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占 54.5%(262/481),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占 26.8%(129/481)]、肝火亢盛证[占12.7%(61/481)]和阴虚阳亢证[占6.0%(29/481)]。(2)性别、年龄、脉压及高血压分级与中医证型分布关系方面,不同性别、年龄、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高血压分级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性别方面,除阴阳两虚证外,各中医证型的男性患者分布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在年龄方面,以肝火亢盛证的平均年龄最低,阴虚阳亢证的年龄最高,而痰湿壅盛证与阴阳两虚证组的年龄无明显差异;在脉压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在高血压分级方面,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均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3)脉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宽脉压组和非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0%(223/354)及47.2%(60/127),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宽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医证型分布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分别为42.6%(26/61)、57.6%(151/262)、71.3%(92/129)、48.3%(14/29),其中阴阳两虚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性别、年龄、脉压等因素对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影响,宽脉压组及阴阳两虚证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