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人体质多偏湿偏热,温病学说用途愈加广泛。中焦最易被湿热波及而产生疾病,其中"痞满""胃脘痛"等病证尤为常见,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此类中医疾病有相似之处,故可借鉴温病学说清热化湿之法进行治疗。五加减正气散正是治疗以湿热为主所致脘腹胀满等病证的方药。从五加减正气散的来源及组方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和五加减正气散辨证论治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三个方面来论述该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维普、中国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藿香正气软胶囊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汇集文献,对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 疗效评价共纳入5个临床对照研究,藿香正气组有效率(88.1%)高于对照组(57.8%),经齐性检验,Q=4.57(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3.09,95%可信区间为2.01~4.75.结论 藿香正气软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有效,但由于缺乏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故藿香正气软胶囊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阻中焦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给药为藿香正气软胶囊+安慰剂,对照组为多潘立酮+安慰剂,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胃排空和13C辛酸固体胃排空试验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能有效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阻中焦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痰湿中阻证)临床疗效及调节胃排空作用。[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FD)痰湿中阻证共229例,按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以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可供疗效分析的有218例,治疗组109例采用口服藿香正气滴丸及舒丽启能模拟剂;对照组109例采用舒丽启能片剂口服及藿香正气滴丸模拟剂,疗程为4周。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用药前日行胃排空检查并对其中74例胃排空障碍的病例于第28日行胃排空复查。[结果]1)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两组相当,2周访视点,治疗组为78.90%、对照组为72.48%。4周访视点,治疗组为93.58%、对照组为93.58%。2周、4周访视点证候积分和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提示4周疗效优于2周疗效。2)两组均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单项证候的整体疗效分析显示腹胀、VI淡不渴等证候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胃排空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藿香正气滴丸能改善痰湿中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单项症状疗效优于舒丽启能。藿香正气滴丸、舒丽启能均能有效改善胃排空减缓的状态,提示藿香正气滴丸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胶囊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1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藿香正气胶囊每次4粒,2次/d,谷维素50mg,3次/d,均餐前半小时服用;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藿香正气胶囊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服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藿香正气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80例7-14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成两组,分别用藿香正气液(治疗组)和硫糖铝(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第5天和10天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症状缓解时间较为对照组明显提前,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30天后上腹痛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藿香正气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功能性便秘以结肠和肛门直肠动力障碍为基础,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便秘。该病多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便意减少、排便不尽为主要表现。西医治疗本病多治标不治本,且存在停药后病情复发、药物依赖、肠道内菌群失调及胃肠动力减弱等弊端[1],尤其对于老年人群体,部分西药久用易伤人体正气。导师唐昆教授,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师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建民教授,擅长治疗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肛周脓肿、混合痔等各种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桐茂  刘炜  赵博  唐方 《中草药》2014,45(15):2214-221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湿盛患者可能发病机制及藿香正气软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FD脾虚湿盛患者,治疗组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淀粉片,阳性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模拟剂,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药效判定标准、胃排空观测、胃动素(MTL)、胃泌素(GAS)、一氧化氮(NO)、五羟色胺(5-HT)等指标,同时与阳性对照、健康对照比较。结果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组治疗后上腹胀满、早饱、口黏腻、恶心、呕吐、大便积分明显降低(P<0.05),而食欲不振、嗳气积分无明显降低(P>0.05);与多潘立酮治疗组治疗后上腹胀满、早饱、口臭、口黏腻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对FD患者胃排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藿香正气软胶囊及多潘立酮治疗后两组5-HT水平明显增加,其中藿香正气软胶囊组治疗增加显著(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组治疗后NO水平明显增加(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及多潘立酮组治疗后GAS无明显变化(P>0.05),藿香正气软胶囊增加MTL作用明显(P<0.05)。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能够改善FD脾虚湿盛患者临床症候、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3年1—9月笔者采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翟宏丽  唐方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1):865-86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目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发病机制。动力障碍型FD是FD的主要临床类型。目前关于动力障碍型FD临床疗效的报道,多缺乏临床客观指标的评价。笔者应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动力障碍型FD40例,同时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客观体表胃电图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资料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病因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CONFHD中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录的病例资料,由数据库工程师从数据库中导出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受伤类型、饮酒史(饮酒年限、饮酒频率、饮酒量)、激素应用史(激素应用时间、原发病类型、激素应用途径、激素种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因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1290例。创伤性239例(18.53%),酒精性692例(53.64%),激素性359例(27.83%)。男1011例(78.37%),女279例(21.63%)。男性患者中创伤性138例(13.65%)、酒精性653例(64.59%)、激素性220例(21.79%),女性患者中创伤性101例(36.20%)、酒精性39例(13.98%)、激素性139例(49.82%);男性中酒精性比例最高,女性中激素性比例最高。1290例中,年龄≤30岁169例,激素性71例(42.01%);年龄31~40岁254例,酒精性146例(57.48%);年龄41~50岁324例,酒精性202例(62.35%);年龄51~60岁319例,酒精性185例(58.00%);年龄61~70岁158例,酒精性67例(42.41%);年龄≥71岁66例,创伤性和酒精性均为25例(各占37.88%)。受伤类型资料完整的创伤性ONFH患者144例,股骨颈骨折126例(87.50%)。饮酒史资料完整的酒精性ONFH患者544例,男性537例(98.71%),年龄41~50岁者172例(31.62%),饮酒年限6~10年149例(27.39%),饮酒次数5次≤每周饮酒<6次与每周饮酒≥7次均为127例(各占23.35%),每周饮酒量3001~3500 mL 222例(40.81%)。激素应用史资料完整的激素性ONFH患者210例,男112例(53.33%)、女98例(46.67%);激素应用时间14~10950 d,中位数365 d;原发病中免疫系统疾病50例(23.81%),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皮肤、泌尿及血液系统等疾病;激素应用途径,口服125例(59.50%);激素应用种类,强的松68例(32.38%),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地塞米松、甲强龙、泼尼松龙等。结论:酒精、激素、创伤仍是排在前3位的ONFH发病诱因;酒精性ONFH患者,多数饮酒时间>5年,每周饮酒次数>5次;激素性ONFH患者,激素应用时间中位数为365 d,应用途径主要是口服,排在前3位的药物为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原发病主要为免疫、皮肤、泌尿、血液系统疾病;创伤性ONFH患者受伤类型以股骨颈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8.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