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随机分为鼓室内注射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组除常规治疗外,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单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具体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院门诊部接收的58例急性单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其中有2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3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1周检查听力,并予以疗效评估;观察组口服强的松,并予以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治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T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治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对急性单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予以强的松治疗的同时,增加神经营养及血管扩张剂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可极大推广。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病1例     
患者女,2 4岁。双耳渐进性听力下降10年加重3d来诊。患者10年前因双耳听力下降,曾诊断为神经性聋,口服药物治疗无好转。3d前无诱因的听力进一步下降,伴耳鸣来诊。自述发病以来,与他人交谈障碍,言语识别率差。否认有耳毒性药物史及外伤史。纯音测听示双耳对称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平均语言听阈均为6 0dBHL ,双耳声阻抗A型,双侧声反射均未引出,颅脑MRI未见异常,予以葛根素、能量合剂配合高压氧治疗2周,复查听力无明显提高,患者要求出院。1周后患者再次听力下降,请他院专家会诊,纯音测听阈值无明显降低,DPOAE通过,SDS为30 % ,ABR检查Ⅰ…  相似文献   

4.
裴文 《吉林医学》2013,34(3):421
目的:对应用甘露醇对患有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患有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常规药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甘露醇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和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甘露醇对患有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文武林  周宇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912-913
目的初步探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鸣的心理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并伴有耳鸣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滴及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学疗法。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学疗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鸣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10例(213耳)分为静脉组70例(71耳),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鼓膜穿刺组70例(71耳),给予鼓室内注射甲强龙;耳后注射组70例(71耳),给予耳后乳突区骨皮质下注射甲强龙。结果静脉组、鼓膜穿刺组、耳后注射组三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9.58%、64.79%,35.21%、80.28%,64.79%、83.10%。三组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静脉组与鼓膜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膜穿刺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静脉组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膜穿刺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乳突区骨皮质下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痊愈率高,总有效率稳定,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王晓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82-1783
目的 探讨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43例分为静脉组22例,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鼓膜穿刺组21例,给予耳后乳突区皮质下注射甲泼尼龙.结果 静脉组和耳后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和80.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用量少,靶向性好,疗效显著,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对治疗效果,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我科自1979年1月至1982年11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55例患者,现小结如下。 资 料 分 析 55例(8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双耳25例,单耳30例(左耳19例,右耳11例)。男性45人,女性10人,年龄16—55岁。 一、类型及听力损失的标准 按其发病原因,分为突发性聋、中毒性  相似文献   

9.
赵荣  刘栖如 《西部医学》2014,(2):219-220
目的 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frequeacy hearing loss,ALH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听功能检查情况以及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ALHL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闷,纯音听阈曲线为低频下降型,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听神经病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4岁 ,因双耳渐进性听力下降 10年 ,加重 3天来我院就诊。患者于 10年前出现双耳听力下降 ,曾诊断为神经性耳聋 ,口服药物治疗不见好转。 3天前无诱因出现听力进一步下降 ,伴耳鸣 ,来诊。自述发病以来 ,与别人交谈障碍 ,言语识别率差。否认有耳毒性药物史及外伤史。查体 :青年女性 ,查体合作 ,双耳鼓膜标志正常 ,纯音测听 :双耳对称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 ,平均语言听阈均为 6 0dbNHL ,双耳声阻抗为“A”型 ,双侧声反射均未引出 ,颅脑MRI未见异常 ,给予葛根素 ,能量合剂 ,配以高压氧治疗两周 ,复查听力无明显提高 ,患…  相似文献   

11.
伍红良  黄鑫  谢玉蓉 《广西医学》2012,34(8):1017-1018
目的 探讨畸变耳声发射(DPOAE)在伪聋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DPOAE分别对伪聋组(20耳)、正常对照组(30耳)及感音神经性聋组(28耳)进行检测.结果 伪聋组、正常对照组、感音神经性耳聋组DPOAE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6.2%、96.6%、19.6%,3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伪聋组检出率低于正常对照组、感音神经性耳聋组(P<0.05),伪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OAE可作为识别伪聋的客观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学活体耳损伤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257例,按类型不同分成双耳突聋组(n=31)与单耳突聋组(n=226),均给予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耳突聋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耳突聋组的平均听阈值好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听力增益单耳突聋组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突聋患者的听力损伤情况比单耳突聋患者更加严重,单耳突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与地塞米松后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听力增益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聋5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是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 [1 ] ,其治疗方法较多 ,但疗效相差不大 [2 ] 。我们对 1987~ 2 0 0 1年以突发性聋入院的 5 9例 (72耳 )患者进行常规血管扩张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9例 (72耳 ) ,单耳突聋 46例 ,双耳突聋 13例 ;男 40例 ,女 19例 ;年龄 9~ 70岁 ;发病距就诊时间最短 4h,最长 5年 ;治疗时间近 1周的 8例 ,近 2周的 19例 ,近 3周的 13例 ,近 4周的 14例 ,2个月左右的 5例。 72耳电测听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2 治疗方法 静滴、肌注及口服血管扩张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32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所有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耳后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门诊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治疗后痊愈,2例显效,2例无效。结论经耳后注射地塞米松辅助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AL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04例ALH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泼尼龙,观察组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2天纯音测听(PTA)值,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时段PTA值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0.3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与对照组(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ALHL患者甲泼尼龙鼓室内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听力状况,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毛振宇  江涛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54-1555
目的 探讨东菱克栓酶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东菱克栓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东菱克栓酶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探讨其病损部位.方法 对单侧听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的听力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耳(右耳)纯音听力图为缓降型,听力损失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健耳(左耳)听力正常;患耳的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未能引出,健耳的同、对侧声反射均能引出 .患耳的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未能引出,健耳的ABR各波潜伏期正常 .双耳 DPOAE各频率均正常引出.颞骨高分辨率CT未见异常.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与双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基本相同.但单侧听神经病以重度聋较多见,应对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测 ,需注意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相鉴别.DPOAE 及ABR 对诊断、鉴别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LHL)是一种起病急,以耳闷、低调耳鸣为主要症状,纯音听阈以低频听力下降而不累及高频为主要表现的感音神经性耳聋.1982年,Abe首次报道了39例突发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所有病例均不伴眩晕且恢复良好[1].目前,对于ALHL患者,大多采用全身应用类固醇、血管扩张药和利尿剂治疗,但在全身应用类固醇后,仍有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疗效.因此,鼓室内用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被应用于临床,而治疗前后的护理对预后十分重要.现对在我科经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44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耳聋起病急、来势猛,为百科急证。笔者就近年来收治的50例患音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小男29例,女21例;皆为40-60岁患者;单耳40例,双耳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基本条件相同,均为听力突然下降.2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伴耳鸣、眩晕20例。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2治疗方法2.1对照组以扩张血管药、维生素同时应用,维生素B120.5ml耳穴注射,静滴低分子右旋糖研及能量合剂,口服西北林。2.2治疗组以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内服结合针灸治疗.同时静滴丹参ZO。111。[I呕辩证论治分为三型:风…  相似文献   

20.
免疫介导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小琴  洪苏玲 《重庆医学》2007,36(3):222-224
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内耳、耳蜗神经、脑干听觉通路及听觉中枢病变所致听力损失的统称,其中耳蜗听觉感受器的病变导致感音障碍引起的聋为感音性聋.目前,占人类10%以上的成年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耳聋占人类群体的比例会进一步升高,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老龄化人群所占比例会进一步上升[1].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双耳或单耳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其病因主要有:感染、中毒、创伤、噪声、代谢异常、听神经病变、免疫因素等.随着内耳免疫学的深入开展,免疫因素在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内耳并非免疫"豁免"器官,它具有免疫防御系统的解剖学组成和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特性[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